很多中小学校仍然要求教师手写教案,而且每月查一次进行评分,你怎么看?

子木老师讲语文


关于写教案,教师有很多意见和想法,我想只要是一线教师就应该有手写教案。但这个教案根据教师教学年限可以有所不同,不必统一模式。认为主要分两种:

第一种 毕业一到六年教师,如果是小学教师基本完成一轮教学(小学1-6),初中和高中教师完成两轮教学(初一到初三 或者高一到高三)经过六年严格手写教案,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知识熟练程度通常都能达标。六年教师必须都要教过两轮高三或者初三。因为毕业班要对初中或者高中知识总体复习,教师也得到总体提升。

第二种 六年以上教师这里是教过毕业班的,有的教师可能一直初一初二或者高一高二,也必须写教案,但这个教案就要教师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和自己的方式来写。比如有的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可能自己不用写教案,而且课堂效果也非常好。教学成绩也很好,那教师可能上课没有教案,但课后必须补写教案,这个教案就不需要再写什么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等等了,教师结合自己上课过程写出一份对自己更实用的教案,写出本节课大体思路,讲的案例,板书内容。教学反思一定有,每节课的精彩部分有哪些,哪种讲解方法或者案例对学生更有效,或者学生有什么好的想法都要记录下来。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教了多少年,都不可能是最完美的,因为每年的学生都不一样,你的方法和例题也都在变,所以说都必须有教案,老教师通过写教案总结反思,教学质量会更高,同时也可以教练字。年轻教师认为集体备课了,自己改改既省时又快捷,其实不然,集体备课给你提供了优质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写出一份自己的教案,习题例题你要自己挑选出来。不能集体备课就用那个,我想好教师没有一个会完全用集体备课的东西。这是本人一些观点,大家可以探讨,不喜勿喷!


趣学老妈


很多中小学校仍然要求教师手写教案,而且每月查一次进行评分,你怎么看?还能怎么看,可怜又无奈的看呗!

首先表明我的观点:在备课手段如此发达的今天,手写教案只是教学质量差的遮羞布而已。

为什么呢?

因为还有时间揪住手写教案不放的学校,估计也没什么招数来应付上级的质量检查了。

你想啊,教学质量好的学校,上级来评估检查时奖状荣誉摆满一屋子,历年的数据、照片琳琅满目,还用得着用手写教案来向领导表示:虽然我们教学质量差,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但至少我们的老师每天都在勤勤恳恳的写教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就像歌唱比赛里,选手歌唱的不咋地,但是人家家里够穷够惨人也够努力啊,评委一感动,过了吧!

水平不够,苦情来凑,大体都是这么一个套路。

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喜欢检查手写教案的学校,内心里充满了对一线老师的不信任。

今天的备课手段实在是已经很发达了。电子备课、网络备课、PPT等等,最不济也能从网上下载优质教案,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变成自己的东西,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缺点,就是老师的劳动体现的不够充分,领导不容易把握你到底干了没有,干了多少,干的怎样。

基于这种对管理失控的恐惧,好多学校领导喜欢让老师写手写教案,打印的统统不要,只有手写才是你一笔一画的工作,其他的我看不见,等于没干。

其实不仅仅是手写教案,要求老师手写的多了。

读书笔记一万字,必须手写。

外出学习心得3000字,必须手写。

假期培训心得体3000字,必须手写。

每月的工作总结2000字,必须手写。

……

你知道在这样的学校里是有多么无奈,每天都在写写写,不管质量,不看效率,只要是手写的,就是好同志。于是,每次评比,教着三四个班的一线老师因为写的最潦草、字数不够倒数第一,而那些退居二线做着清闲工作的老师写的最好、最仔细因而获得学校表扬。你说你忙,领导可不管你有没有时间、忙不忙!

可是这又让辛苦教书的老师们做何感想呢?

手写教案的优缺点。

手写教案不是一点优点也没有,尤其是对新手教师来说,写教案是基本功,所以新手教师不但要写教案,最好还要写详案,有些东西是无法跳过的,跳过了必然根基不稳,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会产生影响。

不过我们教育上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可以写在教案本上,更可以写成电子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经过自己的加工改造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后几种方法更高效,更便于修 改和保存,尤其更利于以后的二次利用。而手写教案除了占地方、不利于保存,更重要的是二次利用率非常差,这样非常不利于一个教师对一节课的连续更新和升华改造。

手写教案的检查评比会让老师们更加注重书写的美观、得分的高低,至于能不能拿到课堂上去用 那就不管了。我就曾经因为上完课后在教案上进行了多次批注,导致教案不美观而得分很低。这是妥妥的把人往形式主义上逼啊!

手写教案已经沦为应付检查的工具,实际效用非常低,这是遭到绝大多数老师吐槽的根本原因。

结束语:我们常常说学校应该是最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最应该百花齐放,最应该与时俱进;但是很多管理者却思想陈旧,把手写教案当成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当成是否好好干活的尺子和把柄,让老师们忙于低级重复的工作,疲于奔命间失却了最宝贵的活力和创造力。

对手写教案的态度,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你说呢?


晓行致良知


我是教学管理者,也曾是第一线老师,我上的课,不敢说有多好,但毕业的学生都说让我教着就是幸运。我还接手过中师函授的面授课,学员听了我一节课之后说:听你的一节课,比以前上一学期课还要好。

但是我是很反感形式主义的,做事就要有效率。我也备课,但备课本总是课本没有的新颖题目,是我的解题过程,可以说是我的得意之作。但很潦草,没有什么教学目的、教学过程、重点、难点等等。我认为,一个熟练的老师,目的不用写,教学过程是随堂发挥,写得再好的过程,到了堂上也不可能完全执行,写出来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与其花时间写工整的教案不如花时间钻研教材,精雕细琢每一道题才是认真备课。你上的课如果学生佩服到地五体投地,那么就成功了,而不是看你的教案有多漂亮!每年的中、高考就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金木水火土22925551


我个人认为手写教案是必须得有的。一节课的教学方案,是为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任课老师的教学特长,课堂教学的科学性,誘导学生的艺术性,综合考虑而制訂的教学方案。一节课的优质教案,它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不亚于一篇优质论文。文章不厌百遍改,连手写一遍都不愿写,能合适吗?

常有老师下载别人的教案使用。若仅做为自己教学的参考,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若生搬硬套,你是会吃亏的。若人家的学生知识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老师稍作点拨,就能完成新授任务,转入课堂练习。而你的学生,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不明不白,那你不相当于高速路上开车抛锚了吗?学生若因此对老师产生信任危机,恐怕你就永无宁日了。

课堂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应充分发挥自已的特长。有学生家长问我:有的老师不善言辞,他教的课学生都学得很好是怎么回事?我说,引而不发,跃如也!学生不是盲人,是带眼睛的。他们看到了拉弓的姿势,引弓射箭的过程,学会射箭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就是说,这个老师虽不善言辞,但是,善于做示范,善于点拨,善于诱导,仍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善讲的老师来说,讲课是一大乐事,人家妙笔生花,他妙嘴生花,把一堂课讲得出神入化,妙趣横生。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为情所动,为理所服。知识也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学生头脑中去了。

从以上两种老师的授课可知,老师的教案是应该揚已所长,避已所短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揮老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每个老师驾驭课堂的艺术能力和科学水平是不同的,学生感知艺术的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艺术方法,也是不宜借用的。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案,应该是既适合于学生接受能力,又有利于老师扬长蔽短的教案。借用别人现成的教案,往往会犯削足适履的错误而得不偿失。因此,我劝告有上进心的老师,最好还是设计出既适合于自己学生的接受能力,又适合于自已扬长蔽短的手写教案,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又避免了出现偷工减料的嫌疑!何乐而不为呢?


傅天信老师


中小学要求教师手写教案,这是为了应付检查的一种形式主义,现在都提倡现代化办公,老师上课用PPT进行教学,一是为了节约板书时间,二是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地给学生讲解重难点。我们学校要求教师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老师采用电子备课的形式,将教案打印出来后,根据上课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并将反思内容写在教案上,并将每节的重难点勾勒出来,学校和上级领导来检查教案时,只需出示打印教案即可。



现在很多学校都使用多媒体教学,备课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前的手写教案不适宜现代教学的需要。几乎所有教师上课所带的教案本都是摆设,老师根本不可能看着教案本上来上课。老师的备课形式多种多样,只说备教材这方面,现在很多老师都能离开教材来讲课,把课本上的知识备在头脑里,这是一种最好的备课形式。


十年前,我们讲课时只带两支粉笔,书本上的知识早就印在头脑中,重难点内容在书上某个位置都记得清清楚楚,先把新课内容讲完,接下来自己编写两道课后作业题,让学生们做在作业本上。很多同学佩服老师的这种上课方式,教育教学业绩非常不错。

现在一些学校没有解放思想,依然靠落后的教育教学方式管理老师,这样不利于老师提高教学效率。形式主义的东西应该摒弃,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管理成果,促使教育教学迈上新台阶。


Lance课堂


个人不太提倡手写教案(可能是与所教学科有关,我是教初中道德与法治),每个班的学生学情不同,所用案例也会有区别,或者已经提前备过课,但是到上课时又发生了更符合讲课内容的案例,会临时更改讲义,可遇到领导听课时会扣分。每个月要备十节课,我已经从教十年依然要求我写详案,否则要扣分。即便是写详案也依然会扣分(领导曾说:备课组长一定要找到扣分点),而公示检查结果时,领导的备课、听课记录每次满分。

我曾提议写电子教案(教案加PPT),并存档,有新入职的老师或是换年级的老师可以根据前人的教案进行修改后使用,遭到领导反对,并批评说太懒不严谨。

每个月抄教案我生无可恋,只是为了交差而已,我的授课内容与教案不太一致,但并不妨碍我考市排名前三。所以,手写教案真的必须存在吗?


番茄_小丸子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有的学校要求老师手写教案,引来诸多反对的声音。那倒底手写还是打印呢?听我给大家分析。

反对写教案的理由:

1、浪费时间,以语文为例,如果每一课环节齐全的话,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要写一页。第二页才导入新课,而且语文的教案一课时最起码要写三页。一周六节课,就是18页。就是说一周的教案要占用半天的时间。

2、写了不看,很多老师上的课和教案上的不同步,也就是说,教案根本不是用来上课的。而是为了应付检查的。而打印的教案内容详细,条理清楚,稍加改动便可以用。


所以,选择手写的老师少之又少,手写教案是不是一无是处了呢?我让为也有好处的:

1、加深对本堂课的理解,上课时更流畅,流畅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好,上一堂好课。

2、可以练字,现在很多老师对板书不太重视,其实就是自己写不好。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该先做到,写好粉笔字,可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因此,写与不字,要按需要,按自己的水平来决定。有时候也不要因为自已的懒散找借口,学校也不要因为领导的爱好而太专制。


大自在


我今年57岁了,教龄40年,算是学校的元老了,由于学校没有照顾老教师一说,很多老教师当班主任到退休那一天,我现在上的课和年轻老师一样多,没少一节,做的事也和年轻老师一样多,没少做一件,制定教学计划,每节课备详案都只能手写不能打印,每月检查一次,每学期上一堂研究课,每学期的理论摘记一个字也不能少等等,一直要做到60周岁,才能解脱。


老孙来了6311


教案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都是应该被淘汰的产物。那些整天纸质版也好,电子版也罢的领导,可以离开教育系统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就是一个例子。我教了多年学,几乎没写过什么教案,但每次学校进行竟赛,我班几乎都是拿第一,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专门研究出了一套如何教好学生的资料,实践证明,比教案效果好百倍!


用户2003696896458


作为老师,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说一下我和我们学校的情况。我在的学校是市里重点小学,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每学期必须手写教案,不过我们是每学期中间和学期末各查一次,检查的频率没有问题中所描述得那么大,而且我们也不评分,检查的时候根据情况会写个优良中差。



虽然我每学期也都会写两本备课本左右(其实是找一本教案来抄),但对在备课本上手写教案这事其实不那么赞同,写那两本备课本基本只是为了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而已,这也是我们绝大部分同事的看法。为什么呢?

现在早已不是我们小时候那样信息闭塞的时代了,要备课方式方法比那会多得多,可以参照的教辅、教法也是。课件也可以打印出来,根据情况修修改改,一样能达到备课的目的。比如我现在备课时,基本会参考两三本书,然后根据自己和学生的情况,把课上大概流程、重难点、课堂过程中该提的重要问题等等直接写在课本上,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弄课件。

这种备课的做法其实比单纯的手写教案要好的多,完整手写一篇教案(抄教案)的时间,弹性安排的话,就备课的质量上看,是比手写教案要好很多的。

当然,不是说手写教案就一无是处,手写教案可以督促(逼迫)那些懒散的教师备课等,但就我个人来看,还是不认同这种“远古”的做法,学校就备课这事对老师的要求上,该与时俱进要好一些,不该那么死板。

您好!我是一只蟀老师,一名在职小学数学教师。专注解答小学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