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蒼涼去愛你

願你也能迎面召見你的愛情,一如仰頭望見淺水灣的月色。

文藝之風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颳起的,曾經文藝是一個充滿了讚美意味的詞,只是現在似乎是有一點兒變味了。要說諷刺起矯揉造作的文藝來,各個把自己當作三毛附體,張愛玲上身,喝個茶都說是一首詩。

但是吐槽之餘,我非常想聊一聊張愛玲,都說“張小姐的文字是老天爺賞飯吃。”如果您準備好聽我絮叨張愛玲了,那麼請您坐好了。

越過蒼涼去愛你

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

你先到上一杯茶——當心燙!你尖著嘴輕輕吹著它,在茶繚繞裡,你可以看見張愛玲的一生。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她寫著風花雪月的浪漫,卻過著一地雞毛的慘淡。

張愛玲出身名門,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鴻章的長女,母親黃素瓊是首任長江水師提督黃莫升的孫女。她有著顯赫的家世和富裕的家庭,卻始終沒有得到一份家庭的溫暖,反倒嚐盡了世態炎涼,看透了人情冷暖。

她晚年獨居美國,最後客死他鄉。她的一位美國房東太太說,她晚年的時候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總是搬家的原因是總覺得床上有蝨子在咬她,所以她平凡的更換住處。正如張愛玲自己所說的,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

傅雷先生評論她說“才華最愛出賣人”,有嘆息“奇蹟在中國不算稀奇,可是都沒有好收場”。賈平凹先生則對她的小說痴迷,她的小說,“宛如一個俗女人的心性和口氣,嘟嘟嘟地嘮叨不已,又風趣,又刻薄,要離開又想聽 ,是會說是非的女狐子。”張愛玲和她的小說都是備受爭議的,惋惜的她寫作才能,也惋惜她的晚景悽涼。

是茶的味道變了麼?您再仔細品品?

不過是一杯沏過幾次開水的茉莉香片,味道淡了點,可惜放涼了,顯得格外苦澀。

很多人說,要少讀張愛玲,她筆下對人性看得太通透,感情總是沒有美好的結局,長此以往的看下去,慢慢進入骨髓,會對愛情不再相信天長地久,甚至不敢去觸碰,人生觀變得灰暗,沉淪。

而我卻不這麼認為。我們都應該早一點看看張小姐的文字,那些我們越不願意承認的晦澀的東西,才是這個世界的本質。作為一個別扭矛盾的悲觀主義者,我堅信現實的苦和惡,也只有認識和承認了這些陰影裡的東西,我們才不至於一落到暗處就張皇失措、要死要活,才能夠去尋找溫暖和陽光。

我們都不是張愛玲,不會有和她一摸一樣的思維觀念,更不會活的和她一樣。如果一位作者就能改變你的人生觀,那不是作者的問題,是你該多看點書了。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而我說,讀張愛玲要趁早。在天真中絕望,和在絕望裡重生,我更傾向於後者。我們不應該帶著一腔孤勇去闖,應該懷疑,應該否定,應該帶著反思和清醒去嘗試。

終其一生,橫空出世的來,旁若無人的活,聽天由命的走。

說張愛玲說得太久了,這茶都苦透了。

別急,我們重新泡一壺就好。

茉莉的香味讓我著迷,同時也讓宋代的詩人江奎著迷,不然他也寫不出“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這樣的美句。而香片茶則是集茶味和花香於一味,茶引花香,花增茶味,相得益彰。

你說的茉莉香片有點苦。

那麼,請問你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