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名将长孙晟,凭借一己之力平定突厥

长孙氏听起来像是汉姓,实际却是地道的鲜卑姓氏。其祖先本来和北魏皇族为一脉,传到长孙晟这里,北魏已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在他七岁那年,西魏又被宇文家族建立的北周取代,长孙晟也就失去了宗室身份。但这并不影响他本人在北周脱颖而出,十八岁那年,他就被选为皇宫侍卫,就此踏上了仕途。

隋朝名将长孙晟,凭借一己之力平定突厥

开皇三年隋文帝征讨突厥,大败阿波可汗败,长孙晟乘机游说阿波服臣于隋,阿波被说服。于是遣使入朝,与隋言和。此时的摄图听闻阿波叛变,杀其母亲,降其众。阿波"还无所归,西奔玷厥,乞师十余万,东击摄图,复得故地,收散卒数万,与摄图相攻"。达头可汗又分别联合贪汉可汗、沙钵略从弟地勤察等各部,在西部宣布独立,共同反对沙钵略。昔日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西两个汗国,内战全面爆发,继而不止。

隋朝名将长孙晟,凭借一己之力平定突厥

摄图多次战败后后,国力衰弱。迫不得已于开皇四年求降并请求和亲,隋文帝同意和亲,遣使封千金公主为隋大义公主。同年,长孙晟出使东突厥,但此时摄图仍自称大国天子,虽降为女婿,在礼节上却不愿跪接诏书。长孙晟以理服之:"突厥与隋俱是大国天子,可汗不起,安敢违意。但可贺敦为帝女,则可汗是大隋女婿,奈何无礼,不敬妇公乎"。最终"乃起拜顿颗,跪受玺书"。长孙晟凭借但高超的外交技巧顾全大局,维护了翁婿的情义。

隋朝名将长孙晟,凭借一己之力平定突厥

开皇十七年,突利迎娶安义公主,率领部众向南迁徙,居度斤旧镇。都蓝认为自是为大可汗,求亲不成,恼怒成羞,拒绝向隋朝交纳朝贡。隋开皇十九年,西突厥达头可汗与东突厥都蓝可汗联手偷袭染干可汗,染干大败。向隋朝请求支援,同年十月,隋封其为启民可汗,又将义成公主嫁之,于朔州筑大利城安置启民。从此,启民成为听命于隋朝的东突厥可汗。

隋朝名将长孙晟,凭借一己之力平定突厥

自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后至开皇二十年,西突厥一直延续着双可汗制度。随着泥利可汗在战乱中被杀,西突厥一片混乱。同年,达头可汗攻打隋朝边境,长孙晟差人暗中在突厥取水源处投毒,达头的人畜饮水后大多死去,达头大惊,认为这是天意,最终撤兵而逃。仁寿三年达头逃到吐谷浑,从此了无音讯。长孙晟趁此机会帮助染干重新统治东突厥。自此,突厥每年都向隋朝进贡,并在边境开设榷场,两国贸易友好往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