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天再为楼市定调,有利于买房人,房企不降房价可能不行了


今日楼市热文精选,看哪些热点话题事关房价:


用户聚焦

央行今天再为楼市定调,有利于买房人,房企不降房价可能不行了

房地产是资金最为密集的行业。用专家黄奇帆的话说,每一个房企背后都有一家或几家银行在支撑。只要央行对于房地产融资不放松,只要从去年开始严格执行的严禁一切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继续保持。那么,房企在融资困难之时,在无法借新还旧之时,也就不得不通过降低房价,以量换价的方式实现资金的顺利回收。

央行今天再为楼市定调,有利于买房人,房企不降房价可能不行了


根据人民日报海外网刚刚公布的消息,中国人民银行今天(3月4日)在谈到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方面,人民银行表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央行再次强调“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就是再次表明融资不会有放松的可能。那些还在盼望借助疫情原因,放松楼市调控的思想可以停止了。所以,今天央行这个消息,对于买房人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而对于那些房企来说,可能是一个不愿听到,但也不得不面对的消息。今天央行再次为楼市定调后,那些观望中的房企可能要迅速调整策略了。如果再不跟上其它房企打折的步伐,走到最后,可能自己就成了被收购的对象。


楼市观点

东莞严控新建商品房涨价:备案180天可调价 调高幅度不超5%

据东莞市人民政府网站4日消息,日前,东莞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申报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取得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180天后,开发企业可申请对未售出房屋申报价格进行调整,调高幅度不超5%,调低幅度不限。自3月5日起实施。

加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指导方面,通知提出,在取得商品住房项目的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后,应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申报价格,严格按照明码标价格式要求对外销售,实际成交价格不得高于申报价格,也不得低于申报价格的90%。

取得预售许可证或现售备案证书180天后,开发企业可以向东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申请对未售出房屋的申报价格进行调整,

调高幅度不超过5%,调低幅度不限,调整后的申报价格信息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推送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录入并锁定。

通知还表示,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实行一套一标,统一采用由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监制的《东莞市商品房销售价目表》和《东莞市商品房销售相关信息公示表》式样,房地产开发企业自行制作,并在商品房销售场所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并且开发企业在进行价格申报时,商品住房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为毛坯标准验收,开发企业拟向购房人宣传及销售时承诺以精装修交付,且拟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价款包含户内装饰装修费用的,则开发企业在《东莞市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申报表》内填报的“交付标准”应为精装修。

此外,通知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商品房,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通过捏造或者散布涨价信息等方式恶意炒作、哄抬房价,不得以“毛坯报建和验收、精装报价及交付”等方式规避住宅户内装修监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依法严肃查处开发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并视情节严重程度采取约谈企业负责人、公开通报、暂停商品房销售、降低预售款监管等级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东莞此次政策对房价涨跌幅给予了规定,既防范价格的随意上涨,也防范了各类无序的价格战。有关申报价格调整的类似规定可防范部分房企随意提高申报价格,有助于降低购房者的购房成本。


热点追踪

十强房企3天抛521亿融资 靠外部输血缓解现金流压力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3月1日至3月3日,中海地产、新城控股、首开股份、华侨城等10强房企通过各种渠道透露出融资计划,涉及总额为521.3亿元。从270天的短期融资债券到超过10年的长期债券,从10亿元的小规模短期应急筹资到计划新增融资规模达300亿元的长期计划,可以发现,房地产企业正在加快释放融资需求,充盈现金流储备。靠外部输血缓解资金压力。

一季度出现房企融资井喷现象,在业内可谓“常规动作”,但今年颇为不同的是,下半年是房企三四年前发行的大规模公司债到期的还债高潮。另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月份销售业绩几乎停摆,这也是不少房企忙于外部渠道输血的被迫之举。鉴于此,

开年以来,资本市场有了数十笔为解决短期现金周转问题而进行的短期融资,以及数笔规模超百亿元的长期融资计划。

3月3日,有消息称新城控股集团董事会审议通过了12项议案,拟在境内外利用直接融资工具进行融资工作,新增融资规模合计不超过等额人民币300亿元(含境外等值外币)。同日,云南城投发布公告称,拟发行2020年度第三期超短期融资券(疫情防控债),发行规模为10亿元,期限为29天。据悉,利率区间为3.3%至3.4%。同日,据上清所信息披露显示,华侨城集团拟发行2020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拟发行金额15亿元,发行期限270天。而在前一天,华侨城集团此前拟发行的195亿元的“小公募”债券项目刚刚变更为“已受理”。至于筹到的资金用途,《证券日报》记者翻阅各家公告发现,不外乎“偿还金融机构借款、偿还前期发行公司债及利息、补充流动资金和一般运营资金”等,债还旧债实则占据更高比例。

《证券日报》根据同策研究院提供的融资监测数据获悉,2020年前2个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共计1683亿元。同时,2月份以来,境外融资金额骤降,说明境外资本市场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中国房企资金回笼有所担忧,因而短期内境外融资一度出现阶段性缩紧,但融资成本并未大幅攀升。

在同策研究院监测的40家典型房企中,2月份,融资成本最低的是招商蛇口发行的两期超短期融资券,融资成本为2.7%和2.65%。此外,金地集团发行的第一期1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也仅为2.83%。融资成本最高的为当代置业发行的两笔境外绿色优先票据,融资金额为2亿美元和1.5亿美元,利率高达11.8%-11.85%。

对此,同策研究院研究员陈朦朦表示,整体来看,优质房企的融资成本有所下降,多数低于6.5%,在融资环境险峻的情况下融资优势凸显。并进一步称,因疫情的冲击,房企拿地放缓、开工延迟、销售冰冻,短期经营性现金流受到侵蚀,房企急需外部融资缓解巨大资金压力。虽流动性宽松、贷款利率下行等政策有助于缓解地产融资压力,但融资窗口仅为短期放松,并不意味着地产融资环境的长久改善。短期来看,各大房企应把握融资窗口,拓宽融资渠道,为未来做足资金储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