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當你在刷手機時突然冷不丁的在一個聞所未聞的愛心捐助項目上,看到了自己孩子的照片以及患病經歷,且發現這個自己毫不知情的項目竟然已經用你孩子的經理籌到了十幾萬的善款時,你的第一反應將是什麼?

震驚?恐懼?還是懷疑自己沒睡醒?

反正對於雲南的謝先生而言,他的第一反應是“完了,這下孩子後續的治療費用可能再也借不到了!”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2019年12月,雲南的謝先生在支付寶的愛心捐助相關欄目裡無意發現了一個名為“寶寶健康回家”的公益眾籌項目,隨後發生的一切幾乎擊碎了這麼中年男人的三觀。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從項目詳情來看,其籌款目的似乎是為了幫助一位命途坎坷的父親以及他那身患重病的兒子。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這個發起於2019年10月的項目,其籌集目標是198,000元,而截止到當年12月籌集進度已經達到了90%,累計獲得了178,424.37元善款,從結果上來看還是比較圓滿的。

在12月19日,該項目還更新了一項最新進展,稱當事人在各位不知名的叔叔阿姨們的幫助下,近階段的醫療已經基本完成,健康情況也恢復得較為良好,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而美好。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唯一不美好的可能只有謝先生了。

因為他就是項目詳情中所描述的那位“命運坎坷的山裡人”,而他的兒子小浩也正是捐款項目裡那位年僅4歲,卻患上了神經母細胞瘤,已經先後經歷過十幾次化療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這筆以他和他兒子名義籌集的十幾萬善款,謝先生本人打從一開始就壓根毫不知情,更別提拿到這筆錢去給小浩治病了!

相反,隨著這個“寶寶健康回家”愛心項目在支付寶捐助欄目裡的傳播,小浩後續治療的費用開始沒有了著落。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原本家庭條件就非常一般的謝先生,在前期為小浩的各種治療中先後已經花掉了近30萬元,所有的積蓄都已經耗盡,只能靠從親朋好友處借錢應付。

而現如今,小浩的後續治療還存在接近20萬的缺口,可親戚們卻認為謝先生一家已經在網上籌到了十幾萬的善款,因而不再願意借錢給謝先生,甚至還有人開始找上門來想要謝先生提前還錢。

這一切把本就因為兒子病情而焦頭爛額的謝先生,搞得是更加有苦難言。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事件的後續發展更是堪稱魔幻得不行。

謝先生在聯繫了該項目的發起者“浙江千訓愛心慈善基金會”後才得知,原來這個用了謝先生和兒子小浩照片,還有他們父子的經歷遭遇去募捐的項目,其實本質上就“不是為當事人個人單獨募款,而是為“困境大病患兒”這一類群體發起的”。

這一點倒也不全是項目發起方在胡謅,畢竟從項目詳情下方那(不怎麼起眼)的後續文字部分裡確實也有提到過。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為困境大病患兒”提供幫助……中文又不是英語,單憑這麼一句話,確實沒人能搞得清這個幫助對象指的到底是單數還是複數。

至於為什麼項目內容裡從頭到尾,就只有謝先生和其兒子小浩這一個故事出鏡,以致於讓許多在項目下方留下愛心留言的捐助人“誤會”自己是在專門給小浩這位個體捐款的事情嘛……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愛心留言的大多祝福的是“你”,而非“你們”)

那就只好怪捐助人自己眼神不太好,又或是文化水平不夠高,不足以理解慈善平臺的意思咯~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算了算了,先不管到底是捐給一群孩子的,還是專門捐給小浩的,但話說回來,不管怎麼說作為該項目唯一(指定)使用過的樣板原型人物,小浩起碼也該是符合這個項目的“被幫助對象”中的一員吧?

懷著這樣的想法,謝先生遵循著這樣的想法,在2019年12月31日向執行機構百草園申請了資助,且主動先提交了5張共計7萬多元的浙大兒院收費票據。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然後在項目方的一番計算下,得知小浩在這場“貌似”是為他發起的捐款項目中,能夠獲得的幫助資金額度一共為——3千元。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您還別嫌少,事實上按照人家的算法,謝先生和小浩本應該只能獲得1千出頭的幫組資金,之所以能夠得到3千元的額度,還是人家基金會“為感謝支持”而給出的答謝。

可能有人疑惑,謝先生父子哪裡對基金會做出了支持,以致於要讓他們主動拿出這樣一份“厚禮”來答謝呢?

答案很簡單,是為了感謝謝先生和小浩父子作為雲南人,卻用自己的親身遭遇給一起“針對浙江地區患病兒童進行幫扶”的慈善項目做“代言人”的舉動,所作出的答謝啊~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也真是難為該基金會的工作人員了。

為了幫助浙江當地的患病兒童,不惜千辛萬苦大老遠的找了個雲南家庭來寫文案、做案例……說難聽點,這不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嘛?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這樣一個大型魔幻事件一出,立即就吸引了輿論關注,許多網民都對於該慈善機構在“到底是幫助某特定孩子,還是幫助一群孩子”這個問題上玩文字遊戲的做法感到不滿。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由於“寶寶健康回家”項目是在支付寶愛心平臺上發起的,因此這一次連帶著支付寶也遭受了池魚之殃,被無數網友@了一遍。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隨著輿論的發酵,當事基金會後續也嘗試對此事進行過一些“澄清”與“闢謠”。

首先是在對於大眾與媒體最關心的問題——“為何明明是給一個群體籌款,卻只使用一個孩子的圖片與經歷”。

對此,基金會方面表示“這只是一個疏忽,當時僅考慮圖片和籌款故事,沒有考慮到單個案例可能會給公眾帶來誤會,以後會考慮用多個孩子的人物組故事來為群體發聲”。


其次,則是對於為何要在謝先生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使用他們父子的故事進行項目宣傳一事。

對此,基金會表示他們其實早在2019年8月就通過百草園旗下的千訓基金會,為謝家父子提供過一筆資金資助(據謝先生所說該筆資金具體數額為1萬元左右)。

根據當時的資助申請協議顯示,在當時謝先生就提交了一份包含就診證明、個人信息證明、貧困證明等信息的申請資料,這也正是基金會方面之所以會擁有謝先生父子經歷故事的原因。

另外,在該份協議中還有著對孩子肖像權使用的相關確認,根據協議規定,基金會理論上在2019年9月就已經獲取到了對小浩的肖像使用授權。

不過必須注意的地方是,這份在2019年9月授予基金會謝家父子肖像使用權的合同,事實上並非由謝先生親自簽署,而是被志願者代簽的,因此法律效力到底如何還有待商榷。

倒是在2020年1月1日,基金會方面與謝先生對接的志願者郵寄來了一份《浙江千訓基金會“小蘭花大病救助專項基金”資助申請》,並交代這是關於去年8月份那筆資金的補籤申請,且特別交代了“只簽名就好,不需要填寫日期”。

為什麼支付寶上有給我捐款的慈善項目,我自己卻不知道?

(左,由志願者代簽、落款為2019年8月5日的資助申請書;

右,謝先生親自簽名、於2020年1月完成的補籤申請書)

基金會方面開始使用謝先生與小浩的照片以及經歷故事發起籌款項目,是在2019年10月;

而謝先生為換取資金資助而授予肖像權使用許可的合同,卻是在2020年1月才真正簽下的……

這段微妙的時間差裡面到底藏著什麼,也許就只有當事雙方才知道了。

主筆 | 阿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