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全文的核心主要想说明未来航母编队作战中,隐身重型制空为主的舰载机(夺取制空权)、舰载固定翼预警机(掌控信息优势)、射程1000公里以上的隐身或高超音速反舰/对陆导弹(主要打击武器),及万吨驱逐舰、攻击核潜艇等,尤其是前三种对海军装备发展方向和未来作战模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航空母舰是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

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航母编队是以航空母舰为核心,与护航警戒、支援舰艇组成的海上编队。单航母编队一般由1艘航空母舰,6---8艘(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水面作战舰艇,1---2艘攻击核潜艇,1---2艘补给舰组成。根据战时需要,舰艇数量也会相应的增加,组成多航母编队或是由多个航母编队组成的特混编队。舰载飞机与护航的舰艇组成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战斗群,共同建立大纵深、多层次、火力集中的攻防体系。

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最初的航空母舰是由大型舰艇或民船改造而成的。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驾驶双翼机从巡洋舰前部加装的平台上实现起飞。1911年又在巡洋舰后部加装的平台上利用飞机尾钩钩住制动索着舰成功。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建成的“兰利号”,是由一艘运煤船改装而来的。

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1912年5月2日,英国海军在战列舰上也成功起降飞机。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建造中的客轮“卡吉林号”改建的英国“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于1918年9月完成,飞行甲板长168米,甲板下是机库,有多部升降机。1917年7月,英国开始建造“纯正血统”的航空母舰,并将其命名为“竞技神号”,于1923年7月建成。

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日本在1920年开始建造本国第一艘纯种的航空母舰“凤翔号”,于1922年底建成。


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一战后,1922年各国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的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2艘战列舰改建为排水量3.3万吨的航空母舰。美国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日本的“赤城号”和“加贺号”,英国的“勇敢号”、“光荣号”和“暴怒号”,并称为世界7大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1930年,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全封闭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

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强国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日本的“翔鹤级”,英国的“光辉级”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二战时期的欧洲战场,英国海军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出动鱼雷轰炸机编队攻击了塔兰托港内的意大利海军,并击沉一艘,击伤三艘战列舰。在太平洋战场,日本海军航空母舰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双方舰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爆发了“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菲律宾海战”等。航空母舰成为了海战的主角,战列舰的地位被航空母舰取代。

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上篇(航母发展简介)

感谢阅读!敬请期待航空母舰的发展和航母编队的攻防作战(中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