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控制好血糖?

用户6665283154


你好,三诺讲糖很高兴为你解答!

糖尿病友必须积极控制好血糖,才能稳定病情,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底病变等的发生。

血糖控制标准

对于年轻人,心肺功能好,治疗依从性较高的患者,可以把空腹血糖控制标准定在6.1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标准定在7.8毫摩尔每升以下,这样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对于老年人或儿童,可以把血糖控制目标定在7毫摩尔每升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每升左右,这样有助于预防低血糖。

对于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该把血糖控制目标定在8毫摩尔每升左右,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2毫摩尔每升以下就行。

如何控制血糖?

1、控制饮食是基础,病从口入,血糖不稳定,也是吃出来的。想要血调血糖稳定,就必须管住自己的嘴。

坚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严格控制主食的量,每天不超过6两,以粗粮为主,避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可以摄入高蛋白的食物,每天保证一个鸡蛋、半斤牛奶,瘦肉可以吃2两,像鱼、豆腐之类的可以多吃。

2、进餐以后餐后血糖会有比较明显的升高,通过饭后适当的活动,比如跑步、游泳、骑车、跳广场舞等都可以消耗餐后血糖升高的部分,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饭后进行快走、慢跑是适合糖尿病最好的运动,要持之以恒;

3、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正确认识糖尿病,以良好心态积极面对;

4、定期复查血糖,只有积极监测血糖,做好记录,才能根据血糖制定更适合自己的饮食及运动计划。

5、降糖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到底是选择口服降糖药物还是选择胰岛素治疗,需要根据血糖的平均水平以及胰岛功能的情况决定。

感谢您阅读本文,若您赞同文中观点,就赏个赞,关注{三诺讲糖},如有疑问请邀请我回答!


三诺讲糖


作为一个资深糖友,希望回答这个问题能帮到大家。

现在血糖控制挺好的,我把病例和过程分享一下,希望糖友引以为鉴!

发病:

由于年轻时身体好,多年不注意饮食,大吃大喝的,后来发胖以后发现伤口不宜愈合,查一下血糖15.7,确诊糖尿病,后来通过加强锻炼,天天去健身房,骑山地车,爬山等运动,血糖降到6点多,趋于正常,之后就又不注意开始喝酒了,血糖就居高不下了。

后来去北京309医院做个胃转流手术,血糖值5.0-6.0,终于正常了,之后又开始没皮没脸的喝酒(当然和工作及酒友多也有关系),血糖又升到13以上……

高血糖不仅仅是并发症可怕,还有更可怕的就是烦躁,脾气大,易冲动,耽误很多事...

控制糖尿病方法很简单,做到却非常不容易。

那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少食多餐是很不错的方法,

人不饿就不馋,

不馋就不想喝酒。

另外推荐一款降糖药安达唐,也叫达格列净,《我声明不是给这家药厂做广告》。我吃这款药比较好用,体重下降了十多斤,血糖控制在5.6-9.0之间,偶尔血糖也超过10.0,这个药的机理是阻止肾脏对糖分的二次吸收,通过尿液把高糖排出去,副作用是容易患尿路感染和膀胱炎,一定要多喝水,最好喝黑茶。

总之,糖友要做到少食多餐,尽量不喝酒或少喝酒,每天多走路,经常检测血糖。

糖尿病,并不可怕,什么都可以吃,我现在每天还吃一粒薄荷糖呢,对血糖影响也不大,不会影响寿命。


过客霍姥爷


大家对糖尿病都很害怕,因为糖尿病发病率在1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中国有一亿以上的人会有糖尿病,这和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富裕,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有特别重大的关系。

我的父亲有糖尿病,我的奶奶有糖尿病,所以我在中老年之后也可能会出现糖尿病,那至少比大部分人得糖尿病的概率要高很多。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能够引起那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引起心血管脑血管和下肢血管的闭塞引起糖尿病肾病失明脚部的坏死截肢等等

血管外科跟糖尿病足有直接的关系,而血液透析和糖尿病肾病有莫大的关系。

很遗憾,目前尚没有根治糖尿病的办法,但是糖尿病可以通过多种的治疗手段进行控制,因为糖浆的并发症主要来自于血糖控制不好,那么怎么去控制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一糖尿病的患者教育

二自我监测血糖

我们也可以把它简化为糖尿病治疗的三驾马车饮食运动加药物。

三者缺一不可

药物治疗还需要医生帮助进行判断帮助选择合适的药物来配比。一般包括各类口服的药和胰岛素,大家也不要惧怕胰岛素。胰岛素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药物,之前有很多患者会提到打了胰岛素之后会上瘾,时间长了就不管用了,其实是没有这个道理的。胰岛素的发明是糖尿病治疗当中的里程碑事件,给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清醒的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以相对比较好的控制病情。

运动可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体脂含量,增强体力而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可以选择散步快走跑步或者游泳等等各种类型的方式。


血管外科苏磊


西药降糖不病,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

五驾马车控血糖,自欺欺人,掩耳盗铃太愚蠢。

这就是西医为什么,二型糖尿病终生治不愈的原因。

血糖值升高和体温升高是一样的,都是体内发生疾病所表现的一个指征,所不同的是:血糖值是从血液检测得来的,体温高是体温计测的。这两个都是不病因,只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才能彻底治愈疾病。而不是治标不治本,治标不治本,疾病无愈期。这是铁的事实。

血糖值的升高是个结果,导致这一结果形成的原因是:胰腺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不足造成的,胰腺功能减退才是二型糖尿病的真正病因,不针对病因的治疗,又怎么能治愈糖尿病呢?这就是糖尿病治不愈的原因,也就是说西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是:出现了方向性错误。

纯中药治疗二型糖尿病,不运动,不控制饮食,不吃一片降糖西药,采用纯中药治疗,把血糖值降到4点5,停药永远不反弹。可以杜绝一切并发症的发生。

本人2017年,7月23号体检,空腹血糖9点47,当时不相信,第二天早上自测十点零,当时就懵了,糖尿病一一不死的癌症,象魔咒一样压在了心头。我是一个中医坐堂医生,中医为主,西医也略知一二,吃西药一生治不好糖尿病,这是铁的事实。

由于我的中医水平高,自认用中药没有治不好的病,而且可以除根,今天遇到了糖尿病,不正是大显身手的时机吗?再者,吃西药不也花钱吗?空腹十点,不体检真不知道自已血糖高,夜尿多认为是前列腺增生,是男人的通病,口渴认为自己爱吃咸饭,是正常的,真没想到是糖尿病。西药治不好,就用纯中药治疗,到2018年10月28号,血糖降到5点1,停药十天后,血糖又升高到8点2,又吃中药,到元月一号连续测得血糖4点8,停药至今,血糖还正常。己经一年零4个月了,如果吃一片降糖西药,就是王八蛋。运动过两次,血糖升高了两次,再也不敢运动了,正常生活,走一天路也没事。

中药治疗期间,为什么不运动,不控制饮食,不吃西药呢?

因为只有不运动,不控制饮食,不吃西药,才能看到中药的真实疗效。这样才能治好病。

如果中药治疗期间,你运动,吃西药,控制饮食,血糖下降了,是中药的真实疗效吗?不但看不中药的真实疗效,反而掩盖了病情。不还是治不好病吗?


用户338273999004772


糖尿病对人们的危害远比我们想像的巨大,请看糖尿病并发症:

心肌梗死,脑梗塞,肾衰,失明,周围末梢神经病变,烂脚丫,截肢等等等等。

控制血糖这个学问太大了,必须个体化治疗,每个人都一个样,而且敏感性大,血糖受生活影响更大,大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尽量做到医生的要求。

王医生给大家讲几个原则,也就是糖尿病控制的“五驾马车”:

1、 糖尿病教育,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措施,是决定糖尿病管理成败的关键,简单理解,医生不仅要给糖尿病朋友开药开胰岛素。一定要告诉大家注意事项,糖尿病危害,糖尿病具体饮食等等。


2、 医学营养治疗,纠正代谢紊乱,达到良好的代谢控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提供最佳营养以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也就是正确的饮食习惯。

3、 运动治疗: 餐后半小时左右较好,微微出汗 早餐前运动,只要运动时间掌握得当,没有不适,亦可接受,只要有运动的观念,平时在生活、工作中运动时机、运动内容都可以灵活选择。

4、 血糖监测:基本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因为血糖受很多因素影响,尤其我们多吃几口,少走几步。

5、药物治疗:这个最复杂,交给医生吧。

总之,大家一定要知道糖尿病的危害,一定要尽量定量饮食,定量活动,尽量不要嘴馋!


心血管王医生


大家好,我是李药师。

糖尿病一旦确诊以后我们可以利用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来治疗糖尿病,达到一个控制到合理的血糖水平。

五驾马车是那五个方面呢?

一教育

就是要进行规范的患者教育,告诉他糖尿病危害不重视的一个危害会发生很多并发症引起患者的注意。

二饮食控制

面食尽量少吃,选择一些低GI的食物。如下图






三运动

他那病患者要选择一种合适的运动规律性运动把体重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简单的计算生身高体重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的共识给大家?,

女性:(身高的厘米数-100)*0.8

男性:(身高的厘米数-100)*0.9

利用这个公式,你就可以测量一下自己的体重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如果不再尽快调整。

可以有上下10%的波动,这个是正常的。

自己不要随便停药,减少剂量,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五血糖监测

买一个血糖检测仪,或者是去社区门口药店去检测血糖,一定要养成规律性检测血糖的一个习惯,一周至少要检测3到5次。

我是李药师,擅长皮肤病和慢性病用药和健康管理。请留言转发评论,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交流。


李药师健康管理


西药降糖不治病,越吃越重。

只有实事求是用纯中药治疗,才能治愈二型糖尿病,不吃西药,不运动,定时定量饮食,吃纯中药把血糖降到4点5,停药才能不反弹。这就是二型糖尿病治愈的条件。

中医界的能蛋们,标准定出来了,有本事去实现去。中医大师也好,博导也罢,不按照这个要求治疗二型糖尿病,你就是个大骗子。


京城名医张一帖


高血糖应严格地长期坚持饮食控制。注意以下饮食事项:

1、少吃蛋黄、动物的皮以及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的食物。

2、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来源应以牛奶、瘦肉、鸡蛋、海产品等优质蛋白为主。

3、不吃蔗糖、葡萄糖、蜜糖及其制品。

4、少食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土豆、山药、胡萝卜等。

5、少食富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最好不要食用。可用植物油代替部分动物油。

6、食用新鲜含糖量低的水果蔬菜,比如草莓、西红柿、黄瓜等。这些能补充在血糖控制不好时造成的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过量流失的损失。

7、多吃高纤维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菠菜、南瓜等,食物纤维不被小肠消化吸收,但在体内吸水膨胀能带来饱腹感,有助于减食并能延缓糖和脂肪的吸收。麦片、谷物豆类食物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能吸附肠道内的胆固醇,有助于降低血糖和胆固醇。

8、注意热量摄入与消耗尽可能保持平衡。

9、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保障在餐后血糖不会突然升太高。

10、少吃葵花籽、花生一类的食物。这类食物都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脂肪含量高,易加重血管负担。

11、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

以上就是高血糖患者饮食上的一些注意事项。


和序健康


控制血糖的秘诀主要就是两条,现在公开分享。

一是控制饮食,控制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关键途径和秘决。控制饮食主要是控制热量的摄入。糖尿病人每天碳水化物的摄入量不超过250g。这其中主要以吃粗杂粮,全谷类食物为主。做到少吃多餐,定时定量。不吃零食及各种甜食,营荞全面均衡。少喝粥或糊类餐饮。糖除了内分泌、代谢异常障碍所致外,高血糖、糖尿病患者从口中吃进的糖多少,对控制血糖平稳十分重要。

二是运动控糖,每天坚持一小时中等强度的步行或其他有氧运动,把多余的热量消耗掉。运动有很好的降糖、控糖、降脂效果,糖友只要坚持必有效果。

上面这两条是一线防治高血糖、糖尿病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两条秘诀。

三严重的要在坚持两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药物干预。药物干预要根据个体情况,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控糖药物。


李昌平8


梁老师每年都会经治数以千计的糖尿病患者,能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的,很少,真的很少。

印象中,有那么几名到几十名患者,血糖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几个控制的非常好的,都有印象。

其中一个是我的老同事,本人以前在120工作,退休以后因为多饮多尿门诊就诊,确诊了糖尿病,本人非常重视,直接办理住院手续,接受规范胰岛素强化治疗。住院期间胰岛素最多给到过每日50多单位,个人毅力非常大,饮食按糖尿病餐进食,一口不多吃。给他交代的是

每天4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他实际的运动量则要乘以2,甚至要乘以3,每天就见他在窗户外头一圈儿又一圈儿的快走。 出院时只给了一只甘精胰岛素和二甲 出院以后一个月随诊,老先生已经停用胰岛素,停用二甲双胍,每天七八公里的快走、饮食控制,血糖非常理想。出院后一年随诊血糖也都在正常范围,精神状态非常好。

还有一名病人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也是多饮多尿入院,个人比较有毅力,可基本执行糖尿病饮食和规律运动,经过强化治疗以后,改用二甲双胍加阿卡波糖口服,到前一个月他来开药,血糖一直理想。

这两个是我印象最深刻,血糖控制最理想的例子。

那怎么才能把血糖控制得如此理想?还是老生常谈,回到了糖尿病治疗的5架马车之上。

1.饮食,梁老师认为饮食属于糖尿病5驾马车之首,因为只有饮食控制的良好,餐后血糖才能平稳,餐后血糖有可能会影响到第2天的空腹血糖。我们该如何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最重要的就是一点,就是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餐2两,包括我们北方的面小米粥,南方的大米,肉蛋奶相对要宽松,蔬菜每餐一斤左右,强调的是绿色富含纤维的蔬菜。

2.运动,运动被梁老师放在糖尿病治疗的第2位,也是日常治疗中的经验,比如同样一个餐后血糖,不运动和餐后40分钟的运动相比较,运动后的血糖控制更理想。

3.教育,目前糖尿病发病率很高,只有糖友掌握了基本的控糖知识,医生才能集中精力去治疗更为棘手,更需要医生关注的那些疾病。在社会各阶层包括政府,医院,社会民间组织,都对糖尿病教育投入很多。拿我们医院来说,每名患者就诊时都会有床头宣教,每周二都会有糖尿病科间宣教,每个月14号会在医院大会议室进行糖尿病专科讲座,每年还有糖尿病年会,以及每年都还会组织2~3次大型知名专家教授来我们这里专业授课。

4.血糖监测,监测很重要,也是被我们所忽略的最重要的一点。拿梁老师前一个微头条所发的。发现糖尿病一年不监测不用药,体重减轻20公斤才来就诊,情况就很危急,我们血糖的水平是高是低,有没有发生低血糖?只有检测才能知道,不用每天都监测,测就测一天4次,稳定的话停几天再测一天,就再多隔一段时间。不稳定的话调整药物,再检测

,大家记住,我们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血糖稳定。

5.药物治疗,老师把药物治疗放在了最后,药物治疗,你只要执行医生的医嘱就行了。该三次你就吃这三次,嘱餐中嚼服,你就餐中嚼服,胰岛素就按点按量打,药物治疗涉及到和医生、营养师的合作。如果血糖波动或者发生低血糖,一定要和你的家庭医生联系。需要把血糖控制好,同时也要避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