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英國為何寧願放棄經營印度,也不放棄香港

二戰後,英國為何寧願放棄經營印度,也不放棄香港

英國曾經是這個星球上的霸主,龐大的海外殖民地,讓這個國家有著日不落帝國的稱號。英國在巔峰時期,英國的本土加上所有的殖民地,加起來的面積高達3300對萬平方公里。如今全球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而當時英國的領土面積是現在俄羅斯的2倍還多。

二戰後,英國為何寧願放棄經營印度,也不放棄香港


英國全勝時期

像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亞洲的印度和中國香港、非洲的南非等地,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在眾多殖民地中,印度曾將一度被英國視為掌上明珠。當年的大英帝國,為了這頭奶牛真的可以說是耗盡了心機。

二戰後,英國為何寧願放棄經營印度,也不放棄香港


但是在二戰結束後,英國寧願放棄經營多年的印度,也不歸還香港。香港不過彈丸之地,為何英國會放棄面積龐大的印度呢?要知道英國殖民印度的時間,是相當漫長的。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海上的無敵艦隊,就奠定了自己在全球的海軍霸主地位。

二戰後,英國為何寧願放棄經營印度,也不放棄香港


1699年英國就開始在印度加爾各答設立據點,開始蠶食整個印度。到了19世紀的時候,印度基本上已經是英國的印度了。英國利用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生產力,摧毀了印度的民族企業,把印度變成了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區域。

二戰後,英國為何寧願放棄經營印度,也不放棄香港


香港

但花無百日之紅,時間來到20世紀的時候,印度人民開始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比較突出的人物就是甘地,他倡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深入人心。此時英國對殖民地的投入與收穫已經不成正比,也就是印度已經無法給英國帶來更高的利益。

二戰後,英國為何寧願放棄經營印度,也不放棄香港


二戰後,英國衰落淪為二流國家,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也順水推舟的支持印度獨立。中國香港與印度相比,只是彈丸之地,但是香港在二戰後發展迅猛。出於特殊的金融政策,香港不僅成為世界三大金融之一,更是國際重要的中專港口。

二戰後,英國為何寧願放棄經營印度,也不放棄香港


香港是保證英國在亞洲地區話語權的重要依靠,而且香港可以說是由英國一手帶大的“孩子”。香港能有今天的繁榮,如英國的大力建設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後期廉政公署的建設,使香港成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地方之一。而香港人因為脫離做過太久,對英國人的統治也不是十分的強烈。

但是中國已經不是那個積弱、懦弱的國家,不斷增強的國際影響力和綜合國力,讓英國人不得不歸還香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