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疫情已經嚴重到什麼程度了?

白宮裡的黑色少女


你好我是惜文cc

新聞大家也看到了,不管怎麼樣國家在努力控制疫情,就像現在成都基本上已經復工,路上的車輛也在一天天增加,至少我在的地方是控制得比較好了

雖然武漢比較嚴重,但是疫情也戰勝不了我們華夏兒女的,我們是龍的傳人,有能力也有決心

要相信祖國,祖國是我們強大的後盾,有那麼多白衣天使為,那麼多逆行者,他們還堅守在前線,至少我們是安全的

國外因為政治不一樣,民眾不聽政府的,政府反應也慢,至少從新聞上看,還不是特別嚴重,希望也能儘快控制住 全世界一同抵擋共同的敵人

這是我的觀點


惜文CC


在國內疫情趨於穩定,一些工廠開始復工、學校開始復學的利好消息的同時,國外疫情卻正在呈爆發之勢。

下圖為截止三月8號,世界各地疫情統計。

意大利已經成為病毒的重汙染國家。意大利總理孔特3月8日凌晨2時宣佈,該國北部大部分地區列入紅色區域並實施“封城”隔離,米蘭、威尼斯等重要城市均在此列,影響人數達到1600萬人。

截至8日18時,意大利全國總共確診感染病例7375例,死亡病例達366例(單日死亡人數達133),治癒622人,單日增加1492人,是中國境外死亡病例最多的國家。

法國和德國緊隨其後,確疹人數過千,但是民眾的警惕性仍未被喚醒,法國境內在3月號和8號的週末,在多處地區有大集集會遊行,病毒無法阻礙民主和自由的進程。政府宣佈,現在疫情仍處於二極防線,三極防禦何時啟動?靜觀其變。但是仍然不提倡沒病的民眾戴口罩。

德國在疫情迅速攀升的北部,宣佈學校停課兩週。之後,據說,德國扣壓瑞士的24萬隻口罩以備急需[捂臉]不知真假幾何。

現在的歐洲國家最大的希望,就是疫情不要集中爆發,因為現有醫療能力無法應對大批量患者。



紫木視界


意大利已經宣佈封國了,現在國外基本上是扛不住了。

很多國家表面上數據很好看,其實內心慌得一比,但是又沒有辦法像我們國家這麼果斷決絕,醫療系統又擠兌得要崩潰了,現在他們真的是自由了,生死全靠自己


勤奮是幸福的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已經宣佈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風險級別由此前的“高”上調為“非常高”。


健康助理


國外確診25294例。近日,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明顯控制,國外疫情卻大面積爆發。昨日伊朗新增確診病例523例,首次超過韓國,且多名高級官員感染,抗疫形勢堪憂;韓國確診病例在一週內暴漲,達到5000餘例。現今國內疫情已趨於平穩,但是我們還要警惕境外輸入病例,現在還沒到放鬆警惕的時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韓國確診新冠肺炎升至7478例#】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9日通報,截至9日下午4時,韓國較當天零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96例,累計確診病例7478例。韓國中央應急處置本部第一總括協調官金剛立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韓國政府今後將在全力遏制疫情社區擴散的同時,嚴防疫情從境外流入。


鑫文視頻


說實話,很嚴重。現在新型肺炎已經擴散成了全球傳染性疾病。聯合國衛生組織,也已經把風險級別由高上調至非常高。今天我還看到新聞說葡萄牙總統主動要求被隔離,因為接見的學校有學生確診。

截止至今天,也就是3月9日,九點。國外現有確診達到25944例,累計確診30560例,累計死亡760例。國外醫療物資出現嚴重缺口,口罩價格水漲船高。就一點來看,現在國外口罩價格比國內還要貴。


暖暖予你i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境外目前共確診30560例,累計死亡760例,累計治癒3856例。總體情況不容樂觀。

目前從新聞和網上看,美國境內感染病例達到了572例,有二十多個州出現感染或者死亡病例。日本累計確診1215例,累計死亡三月五號達到16例。韓國就多了,三月九號實時確診病例達到7478例,累計死亡53例。據人民日報報道,德國現已確診1151,出現首位死亡病例。法國截止到三月九日確診病例1209例,累計死亡病例19例。意大利累計確診7424例,死亡病例366例。


健身戶外釣魚


世界衛生組織9日說,截至歐洲中部時間8日10時(北京時間8日17時),世衛組織收到的各國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以外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數量已達101個。

  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3610例,達到24727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71例,達到484例。

  數據顯示,9日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比前一日增加3656例,達到105586例;死亡病例比前一日增加98例,達到3584例。


一棵紮了根的楊樹


伊朗至3月8日累計確診6566例,8日比7日新增了1076例;

意大利確診6012例,8日比7日新增1247例;

外國整體確診26464多例,8日比7日新增4055例,累計治癒3016例,累計死亡551例。


跪射俑


還是關心關心國內吧,國外的事情就隨他去吧,反正我這輩子都不想出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