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的故事(一)

孝 感 動 天

虞朝皇帝舜,是瞽瞍之子,天性至為孝順。父親是一位全然不懂禮儀的人,母親常出惡言,其提名象,傲慢不悛,惟姚舜並不怨恨,仍能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姚舜常在歷山下耕田,因孝感動天,有象協助耕田,亦有鳥幫助其鋤草。當時的皇帝唐堯聞悉姚舜大孝,特派九位男子服侍,並將其女兒娥皇及女英與舜為妻,後來並將天下讓與,舜以一平民,居然躍而為虞朝之皇帝,純因孝心所致。

二十四孝的故事(一)


有詩頌曰:隊隊耕春象 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帝位 孝感動天心

親嘗湯藥

西漢時代之漢文帝名恆,系漢高祖劉邦之第三子,尚未就帝位前,其父就封化為代王,文帝奉養其母薄太后,極為孝順,從不怠慢,有一次母親患病,病了三年之久,文帝親自殷勤看護,在側侍候,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每逢煎好湯藥,如非親自嘗試,未敢拿與母親服。 文帝孝順母親,因而仁孝聲名傳遍於天下,得到人人之讚頌。

二十四孝的故事(一)


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載病 湯藥必先嚐

齧指痛心

周朝曾參,名字輿,奉養母親,極為孝順,有一次往山中砍柴時,家裡忽然有客來到,母親不知所措,盼望曾參速返,乃咬破手指,在山中之曾參,陡覺心痛,卜有預兆,急忙挑柴趕回家中,硊在母親膝前,問其緣故,母親說:因有客至,乃咬手指使你醒悟。曾參事母至孝,母親手指竟與其性靈相通。

二十四孝的故事(一)


有詩頌曰 :母指方才齧 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來晚 骨肉至情深

負米養親

周朝仲由,字子路家境貧困,時常採食藜與藿等野菜,子路為奉養父母,每每往百里以外之地揹負食米。父母逝世後,南遊至楚國,楚王敬慕其學問人品,給予封其官爵百乘之車馬,積存之米糧以萬鍾計,平時生活,以多層毛毯為坐褥,用膳時排列食鼎食用,極盡榮華富貴,但仍然思念父母之苦勞,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如以往,食用藜藿等野菜,往百里以外之地負米奉養雙親,惜巳無法如願。

二十四孝的故事(一)


有詩頌曰 :負米借甘旨 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巳沒 猶念舊劬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