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之中,為什麼說馬周是比姜子牙更厲害的人

在中國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可謂是一代明君,他知人善用,從諫如流,招攬天下名士賢才,共同為後來的“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唐太宗李世民的肱股之臣,大家熟知的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名將李靖、諫臣魏徵等等,也都各有建樹。但在一代偉人毛澤東眼裡,唐太宗手下的重臣中,最有才德的卻是被後世逐漸淡忘的馬周。

毛澤東評價馬周,“傅說、呂望何足道哉,馬周才德,迥乎遠矣。”

馬周(601-648),字賓王,博州(今聊城茌平區)人。唐太宗李世民對手下的肱股之臣多有評價,褒貶俱有,但在歷史資料中,從未發現太宗及後人對馬周的負面評語,有的就是思念和仰慕之情。在人才濟濟的貞觀時期,馬周能得到唐太宗的信任和讚賞,除了確有才能以外,在為人處事上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之中,為什麼說馬周是比姜子牙更厲害的人

馬周文化展覽館

早年孤貧,懷才不遇,後發憤圖強,終由一介布衣成為宰相

馬周父母早失,家境貧寒,孤苦一人。他自小酷愛讀書,靠旁聽私塾與自學,而廣有學問,且志向遠大,謀略過人。但苦於無人薦拔而懷才不遇,悶來時只是飲酒,盡醉方休,且酒後狂言亂語。左鄰右舍沒一個不厭他,背後喚他“窮馬周”、“酒鬼”。 後博州刺史姓達,名奚恕,素聞馬周明經有學,聘他為本州助教之職。擔任助教後,馬周也是嗜酒如命,被刺史多次責備不能悔改。一日,又喝的大醉,恰巧路遇刺史,呵他迴避,馬周哪裡肯退步?瞋著雙眼倒罵人起來,又被刺史當街發作了一場,馬周當時酒醉不知。次日醒後,門生又來勸馬周,去刺史處告罪。馬周嘆口氣道:“我只為孤貧無援,欲圖個進身之階,所以屈志於人,只因酒過,屢被刺史責辱,何面目又去鞠躬取憐?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個助教官兒也不是我終身養老之事。”便把公服脫了遞給門生,讓其代交還刺史,出門而去。自古道: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窘迫的生活,讓馬周徹底醒悟,他想努力改變自己。

在密州趙仁本的資助下,前往長安,謀求新的生活。一天來到新豐鎮,天色已晚,只揀個大客店,踱將進去。新豐是長安的關內之道,市井周密,好不熱鬧。但見店內來往的客人很多,店小二忙得似走馬燈一般。馬周獨自冷清清地坐在一邊,並沒半個人睬他。馬周心中不忿,拍案大叫道:“主人家,你好欺負人!偏俺不是客,你就不來照顧,是何道理?”店主王公聽得發作,便出來打圓場:“客官不須發怒。那邊人眾,只得先安放他們;你只一位,卻容易答應。但是用酒用飯,只管吩咐老漢就是。”馬周道:“俺一路行來,沒有洗腳,且討些乾淨熱水用用。”王公道:“鍋子不方便,要熱水再等一會兒。”馬周道:“既如此,先取酒來。”王公道:“用多少酒?”馬周指著對面大座頭上一夥客人,向主人家道:“他們用多少,俺也用多少。”王公道:“他們五位客人,每人用一斗好酒。”馬周道:“論起來還不夠俺半醉,但俺途中節飲,也只用五斗罷。有好飯盡你搬來。”王公吩咐小二過了。一連暖五斗酒,放在桌上,擺一隻大磁甌,幾碗肉菜之類。馬周舉甌獨酌,旁若無人。約莫吃了三鬥有餘,討個洗腳盆來,把剩下的酒,都傾在裡面。脫雙靴,便伸腳下去濯。眾客見了,無不驚怪。王公暗暗稱奇,知其非常人也。後岑文本畫得有《馬周濯足圖》,唐代詩人張志和題贊於上:世人尚口,吾獨尊足。口易興波,足能涉陸。 處下不傾,千里可逐。勞重賞薄,無言忍辱。 酬之以酒,慰爾僕僕。令爾忘憂,勝吾厭腹。 吁嗟賓王,見超凡俗。

次日,馬周早起登程,身無分文,便脫下狐裘皮衣送與王公抵賬。王公見他是個慷慨之士,又嫌狐裘價重,再三推辭不受。最後,王公道:“住店、酒飯錢,我送於馬先生。”馬周聽此感激索筆,題詩壁上。詩云:古人感一飯,千金棄如屣 。匕箸安足酬?所重在知己。我飲新豐酒,狐裘不用抵。賢哉主人翁,意氣傾閭里!


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之中,為什麼說馬周是比姜子牙更厲害的人

馬周來到長安後,結識武臣常何,成為常何門客。貞觀三年大旱,太宗詔五品以上百官上書,諫言獻策。馬周為常何代寫的文章得到了唐太宗的賞識,老實正直的常何便藉機向唐太宗推薦了馬周。之後馬周正式踏上仕途,從一介布衣一躍成為位極人臣的宰相,屢創政績,威望也隨之水漲船高。

高情商,讓他在人才濟濟的貞觀時期成為最燦爛的明星

唐太宗李世民與魏徵的故事是中國歷史“明君諫臣”千古佳話。同為貞觀名臣的馬周也給李世民提了不少意見和建議,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在魏徵之下。同樣是奏章,魏徵在臨終前都留下了備份,並且送給了史官讓他記入國史之中;而馬周臨終前,把給皇帝的奏摺一把火通通燒光。對待事情的不同態度導致兩人不同結果,據《新唐書》記載,魏徵死後,唐太宗推倒了魏徵墓碑,並且磨滅了墓碑上碑文。幾天前還恨不得把對方當鏡子,這才剛死了就立馬成了這個樣子,確實讓無數人大跌眼鏡。相反,中書令馬周去世後,李世民為他舉行了國葬,賜昭陵,善終身後。在這一點上彰顯了馬周的智慧和高情商,低調做人不張揚,忠心耿耿,

全力維護皇帝顏面,畢竟哪一位皇帝也不願意讓人抓住“黑歷史”。

做為一名富有傳奇色彩的貞觀名臣,相比魏徵直言相諫,馬周在進諫時更講究藝術。比如他勸說唐太宗廢除世襲,“竊惟陛下之意,誠愛之重之,欲其裔緒承守,與國無疆也。臣謂必如詔書者,陛下宜思所以安存之,富貴之,何必使世官也?且堯、舜之父,有朱、均之子。”即表揚了太宗重視功臣的做法,又點明瞭存在的不妥,太宗非常高興地採納了馬周的意見。說話講求藝術,慮事周全,讓太宗與馬週一生如膠似漆,這樣的上下級關係,即便放到現在的職場,也堪稱典範。

馬周高情商的另一個表現是有一顆感恩之心。馬周父母早失,家境貧寒,曾得到許多人的幫助。等馬周發跡榮貴後也是知恩圖報,如千金贈王公、馬周不計前嫌舉薦達奚恕等等,“壁上詩句猶在,一飯千金,豈可忘也?”身為臣子,馬周對唐太宗的忠心耿耿,更是對李世民慧眼識珠的感恩,在為官的幾十年裡,他恪盡職守,朝夕進諫,提出了大量的治國安邦良策。從一介布衣一躍成為位極人臣的宰相,有人相助,有人欣賞,有人信任,這與馬周懂得感恩的高情商是分不開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之中,為什麼說馬周是比姜子牙更厲害的人

山西晉祠君臣群塑 左前騎馬者為唐太宗李世民、右後為馬周

富有才能,具有創新精神,憑藉自己的才華,開創一番豐功偉績

馬周自小酷愛讀書,靠旁聽私塾與自學,精《詩》《春秋》,且志向遠大,謀略過人,因無人薦拔而懷才不遇。後在密州趙仁本的資助下來到長安,結識武臣常何,成為常何門客。貞觀三年大旱,太宗詔五品以上百官上書,諫言獻策。結果馬周為常何代寫的文章得到了唐太宗的賞識,老實正直的常何便藉機向唐太宗推薦了馬周,之後馬周正式踏上仕途。在朝為官的20年裡,馬周多次上疏,針對當時存在的諸多重大問題進行利弊分析,為貞觀年間的政治改良乃至“貞觀之治”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除了在治國的方略上卓有貢獻,在具體事務的實施過程中,馬周也進行了不少創新和改革。據《新唐書.馬周傳》記載:行人出入長安城門入由左,出由右,皆周建白。意思是說:行人出入城門時,入則靠左行走,出則靠右行走。這一左、右表述,是按城門裡向外說的,其實就是“右側通行”的規則。人類交通史上靠右行駛規則,是馬周首先提出來的,是從“入左出右”這一理念演變而來,這一行駛制定的實施,結束了我國男右行、女左行、車行中間的歷史。


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之中,為什麼說馬周是比姜子牙更厲害的人

因一篇文章受到賞識,最終官至宰相;深得皇帝信任和喜愛,他並沒有恃寵而驕,而是忠心耿耿,發揮自己才能,竭力輔佐唐太宗;馬周的建議,唐太宗“照單全收”,足以說明馬周的人品、才能和學識,但馬周留世的作品不多,僅從馬周留下來的幾篇疏文來看,他的被燒掉的奏章應該含金量極大,只可惜被付之一炬。一代偉人毛澤東對馬周的評價甚高,評價馬周奏章,是“賈生《治安策》以後第一奇文。宋人萬言書,如蘇軾之流所為者,紙上空談耳。”

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之中,為什麼說馬周是比姜子牙更厲害的人

毛澤東在新唐書上的批註

馬周去世後陪葬昭陵。但後人為表彰其功德,曾在家鄉(現振興街道前曹村)為其建衣冠冢一座,奇特的是每到陽春三月,這裡細雨綿綿,家鄉的人都說這是馬週迴家探親。據《茌平縣誌》記載:“城東二里,馬周故居,村莊之內,地有畝許,三月春暖,零露如珠,宛如江南,毛風細雨”,稱為馬莊春雨,列茌平古八景之一。

唐太宗李世民的重臣之中,為什麼說馬周是比姜子牙更厲害的人

馬莊春雨全景

結論

馬周是幸運的,唐太宗的知遇之恩使他頓生“士為知己者死”之情懷;馬周更是聰慧的,情商高慮事周全,成為唐太宗的最信任的大臣,也難怪唐太宗給予馬周“鸞鳳凌雲,必資羽翼。股肱之寄,誠在忠良”的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