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講《絲綢之路和敦煌莫高窟》


聽“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講《絲綢之路和敦煌莫高窟》

  “我想每個人都不能脫離自己所處的時代,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擔當。我們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當時的理想就是刻苦學習、奉獻祖國,努力成為國家各行各業需要的人。”——樊錦詩自1963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後,樊錦詩老師在敦煌研究所工作已有56年,堅守敦煌數十載,用心守望文明,她被譽為“敦煌女兒”!

  莫高窟為什麼會建造在敦煌這個地方?

  莫高窟與絲綢之路有什麼關係?

  它為什麼能保存千年之久?

  敦煌,位於今甘肅省西端,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漢唐王朝時期西部邊陲的敦煌,處於絲綢之路戰略要地的位置,既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識的交匯處,是古代中西文化匯聚、碰撞、交融的重要場所。莫高窟正是古代中西文化在敦煌交匯和交融的結晶。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創建於公元366年。過去一百多年,世界上興起對莫高窟和藏經洞資料整理研究誕生的“敦煌學”,在過去的二十世紀國際人文科學領域大放異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至今“敦煌學”依然是國際顯學。


聽“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講《絲綢之路和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從創建至今已經歷了1600多年的歷史,當今的莫高窟影響越來越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摯愛和關注,影響著多種文化藝術的創新。敦煌莫高窟是一座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絢麗多彩的文化藝術寶庫,對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滋養國民道德素質,增強民族凝聚力,提升國家形象,具有重要意義。

  樊錦詩老師說,她的夢想就是把莫高窟做成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文化遺產,做成可以積極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藝術的、世界性的遺址博物館。

  樊錦詩,女,漢族,中共黨員,考古學家,浙江杭州人,1938年7月出生於北平。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蘭州大學兼職教授、敦煌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被譽為“敦煌女兒”。

  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樊錦詩“文物保護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2019年9月25日,獲“最美奮鬥者”稱號。2019年12月6日,獲2019第七屆“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

  主要著作:《敦煌石窟》《敦煌石窟全集·佛傳故事畫卷》《中國壁畫全集·敦煌·3·北周卷》《安西榆林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