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摸索“雲教育”常態化

從課前準備到課堂授課,如何在手機端和網頁端發揮其強大的全週期教學數據導出與分析功能,如何設計以OBE教學理念為核心的課程……對很多第一次走上“雲端”的教師來說,短期內完全適應在線教學是一個全新的挑戰。發彈幕、投稿、生成詞雲……傳統的課程理念遇到新的教學生態,需要什麼樣的轉換思路?學校、教師和學生如何協作降低知識傳授的壁壘?

疫情防控期間,為落實“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天津大學積極探索“雲上課堂”的落地方式,學校組織骨幹力量為教師“開小灶”,尋求“雲上課”的最佳打開方式。半個月下來,累計共有380門本科課程、40964人次本科生、597人次教師實現了線上的“教”與“學”。天津大學在實踐中摸索在線教育常態化的教學路徑。

課前培訓緩解教師“雲端壓力”

對於第一次把課程完全搬到“雲端”,很多教師都感到了壓力。

“教材、主課、實驗,早都已經‘搬’到網上了。”理學院的馬驍飛副教授作為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無機化學”的課程負責人,從2016年開始運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可以說對雲端授課早已駕輕就熟。但完全的線上課堂依然給他帶來壓力。

“完全的線上教學,師生互動反饋有‘延時’。”馬驍飛說,以前的線下分組討論和報告完全搬到網上是不現實的。經過開課前一週的測試,馬驍飛採用了“改良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發佈線上學習資源,將以前的線下重難點串講變為錄製好的視頻連同PPT一起分享給學生,並在討論區發佈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

在天津大學,像馬驍飛一樣,上千名教師在新學期第一週準時開課。面對疫情為教學工作帶來的考驗,學校根據“依教學日曆、教學不延期”的要求,為達到“教學體系不松、標準不降、質量不軟”的目標,多措並舉,統籌規劃、精心部署了一系列工作。

方案先行,指導、督導齊推進。春節前後,學校即提前謀劃,著手製定在線教學工作方案和各類應對預案。成立了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領導小組、工作小組、校院兩級在線教學專家組、在線教學技術保障組、在線教學質量保障專家組。

全面開展教學培訓,精細化提升教師在線教學技能。開課前,學校全面開展教學培訓,為不同需求的教師提供分層次、分階段的培訓課程,包括經典必修課、進階選修課、高階實訓課和心理疏導相關課程以及高頻關注問題的問答,精細化提升教師在線教學技能。

壓實教師責任應對教學“非常態”

為了提升教學實效,該校啟動教育教學工作日報制,嚴格把控教育教學質量。疫情期間,每日彙總在線教學運行數據,統計開課門次數、平臺使用情況、授課方式情況等。與此同時,開學第一週每天面向全體學生對在線教學情況進行意見採集,形成《學生意見反饋統計分析報告》。綜合分析教學運行、師生意見反饋等,研判教學工作形勢,動態調整工作方案。

教育學院的王梅副教授近年來一直注重探究“互聯網+”時代的教育特徵,作為線上教學校級專家組成員,在前期培訓中,王梅通過發佈課件、視頻、網絡直播等方式,對全校教師進行了多次培訓。僅圍繞雨課堂學生端、教師端的使用,就製作課件6個,共計232頁。

同時,學校密切關注學情動態和學生實際需求,多部門協同發佈《致天津大學全體同學的一封信》,號召學生始終堅守家國情懷、保持自信自強、主動轉變學習理念、務必保持學習耐心、主動密切聯繫老師、持續進行意見反饋、協同做好課程評價。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數據資源、信息化手段掌控實時教學狀態,通過學生出勤率、預習完成度和師生互動等指標,充分了解學生在線學習狀態,並通過官方微信、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課程群組等多渠道宣傳,保障教學信息暢通。

任課教師精心準備授課內容,提前組織學生進行測試;專家、校院教學管理人員、平臺技術人員全天在線,協助師生處理各種問題;各大平臺為授課教師,提供了專門的技術支持……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較為平穩地進入了春季新學期。

“完備的校院兩級在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形成多維度、全過程的督導和評價,全面跟進在線教學工作動態……”在副校長鞏金龍看來,千餘門課程、萬餘名學生同時在線學習,且爭取線上線下教學質量實質等效,是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教研結合探討在線教育的常態化思路

大規模的線上教學下,如何保證教學效果?

學校在線上教學第一週,針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以每日調研問卷形式廣泛開展本科學生意見調查,並建立起“當天彙總、當天反饋”的即時反饋機制,將學生的問題第一時間反饋至相關教學單位,並跟進各教學單位針對問題的整改落實情況,形成持續改進的完整閉環。

與此同時,對標“金課”標準,學校正在研究制定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指導意見,明確課程質量、標準和管理等方面要求。“課程管理平臺+直播平臺”,實行留痕管理保證教學質量可控。

事實上,對在線教學實踐的多維度、全過程督導評價工作已經開始;多角度挖掘、收集、整理在線教學中湧現出的優秀教學案例,挖掘在一線中湧現出的優秀教師有效模式也正在進行,以期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模式,力求推動在線教學成果的固化和優秀課程的培育。

而針對目前國內各慕課平臺研究生在線課程較少的情況,此次線上教學也發佈了優質研究生課程資源的徵集令,同時利用近年來積累的大量優質研究生課程資源,依託校內E-learning平臺,建設研究生在線課程平臺。

“我們應該藉此來引導教師更多使用現代化的手段來變革我們的傳統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線上教學校級專家組組長蔡懷宇教授表示,如果趁著這次疫情的非常之舉補齊現在高校教師對於智慧課堂應用較少這個短板,使廣大教師對教育教學理念有更為充分的瞭解,對於今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也是大有益處的。

而在王梅看來,在線課程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學平臺的使用僅僅是教學順利開展的第一步,如何利用“互聯網+”帶來的紅利,發揮智慧教學工具的優勢,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促進教學模式改革,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這是擺在每一位老師面前的重任。從這個角度來講,疫情是危機也是契機。

“此次大規模線上教學對推動新工科建設必將帶來影響。”教務處副處長原續波表示,“大規模的線上教學對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要求大幅提高。線上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當下新工科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智能與計算學部副主任王建榮則表示,此次大規模的線上教學是對全體教師的一次考驗。單一的學習模式被打破,取代的將是無處不在的學習以及終身學習,教育模式的革新,必然帶動學校對於教學的重新規劃和梳理,這對未來學校新工科建設也將帶來新的啟發。

對此,校長金東寒認為,線上教學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成果為導向,至於過程與方式可以因課而異、因人而異,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搞“一刀切”,由教師結合實際選擇合適的遠程方式開展教學,如利用已有精品課程、“錄播”、“在線直播”、提供課件做好答疑等等,著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學能力。

《中國教育報》2020年03月09日第6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