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王朝的開創者與漢王朝的復興者

導語:光武帝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也是一位善以柔道治理天下的皇帝。光武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在昆陽之戰中以少勝多殺死大司徒王尋,繼而與城內綠林軍夾攻官軍,大獲全勝。在劉玄稱帝之後,藉故殺了劉秀的哥哥劉縯,劉秀心知不可與劉玄等人硬拼,不敢居功自傲,也不敢為哥哥報仇雪恨,隱藏的和平常沒什麼兩樣,這樣才重新取得劉玄信任,被稱為破虜大將軍,但是其貼身將軍馮異說,劉秀強忍悲痛常在夜裡哭泣。這體現了其為人處世柔韌的一面。

東漢王朝的開創者與漢王朝的復興者

光武帝劉秀

河北建立帝業

劉玄移都洛陽後,派劉秀往河北開闢局面。劉秀以廢除王莽苛政,恢復漢家制度為號召,吸引大批官僚,豪強帶領私兵部曲,聚集在其周圍,成為他主要的依靠力量,著名的有"雲臺二十八將"。

東漢王朝的開創者與漢王朝的復興者

雲臺二十八將

剪除割據勢力

東漢創建伊始,各地群雄逐鹿,天下形勢混亂,各地割據諸侯紛紛雄起,中央根本無暇顧及地方。全國形勢一片混亂,經過多方權衡,劉秀決定按輕重領急採取先東後西,遠交近攻的戰略,次第剪除各方梟雄。劉秀這一舉措,拔除了自西漢末年以來地方的封建割據勢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東漢王朝的開創者與漢王朝的復興者

東漢疆域圖

光武中興:劉秀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1、退功臣而進文吏

退功臣,即給予開國功臣以尊崇的地位和優厚的待遇,但不讓他們擔任官職。避免功高過主: 進文吏,即完善察舉制.廣泛選拔儒學才俊,充實到名級政府中,把孝廉、茂才-律固定為歲舉,使它吏來源有了保證。此舉既防止功臣權重跋扈,又確保有能力易控制的文吏入朝,皇帝便於總攬朝綱。

2、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東漢的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分別掌管軍事、民政和土木工程,但已經很少有實權。同時,劉秀極力擴大尚書檯機構,提高其職權。尚書檯的總領是尚節令,尚書僕射(音夜) .負責啟封奏章。以下分曹治事,包括三公曹、吏營、民曹等,每曹設尚書一人,分管相關事務。尚書檯的職權.不但可以選舉、任用、賞罰、質詢.彈劾各級官吏,還可以奉詔責問公卿。這樣,尚書檯成為權力中樞,而三公、大將軍的職銜必須加上"錄尚書事",才能參與決策。

3、貶抑諸侯王

削減諸侯王封地,限制諸侯王勢力。從此,對諸侯王始以相稅多少為制,而不以封地大小為準。諸候王不僅不能治國,而且行動也有諸多限制,一旦發現不軌行為就會受到嚴懲。

4、外戚不得封候與政

在政治上退制外戚勢力.防止其威脅劉氏皇位;在經濟上給予外戚以優厚待遇。這種既防範又寬容的政策,雖在某些時候有效,但在享有經濟特權的外戚一旦積蓄了足夠的財富,再來謀求政治權利也是易如反掌。

東漢王朝的開創者與漢王朝的復興者

光武帝劉秀雕像

劉秀整頓吏治與思想的措施

1、加強監察制度

(1)御史臺:東漢初,改御史大夫為司空,原屬御史大夫的御史中丞主管御史臺,掌監察,權利僅次於尚書令。

(2) 司隸校尉:重設漢武帝時期的司隸校尉,兼領一州事(京師附近為司隸校尉州)。設從事吏十二人.負責察舉中央百官和本部名郡事物。司隸校尉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它。

(3) 州刺史:東漢初年,除司隸校尉之外,分全國為十二州部,每州設置刺史一人,檢閱刑獄情況,考察長吏政績, 年終奏於皇帝。

2、集軍權於中央

取消郡、國的常備軍,撤銷郡國都尉的建制,守、相上午軍權也被取消。郡、國的軍隊很少,一般不能作戰。 中央的軍隊主要有四支。南軍、北軍駐紮在首都.黎陽營、班營駐紮在地方。

3、社會政策

恢復三十稅一,以緩解民困:精兵簡政。裁併一大批郡縣,減少官吏;撤銷地方軍隊,組織軍隊進行開墾,減少軍費開支:釋放部分奴婢,免為庶人,並頒佈詔令禁止殺死、虐待奴婢。這一-系列措施,緩和了社會矛盾,增加了勞動力.有利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三)度田以及理政傾向

4、柔道理天下

劉秀實行"務用安靜"的政策,"以柔道行之" ,即以德化民.摒棄原來的"霸王道雜之"。東漢政策重心轉向對內.放棄西漢的武力開邊;對邊疆的控制方面基本用以夷制夷的方法,堅持少出兵:廢除為戰爭提供財政支持的"鹽鐵官營";刪改法律,摻入儒家的原理原則,提倡以教化為主的循吏作風,強調道德治國。

5、思想政策

劉秀不僅愛好經術,興辦太學設立五經博士14家,講經問學蔚然成風:大力提倡圖讖,使圖讖獲得法權意義.上的官學地位; 79年, 漢章帝主持白虎觀會議,召集全國各地名儒,討論五經異向。這次會議的紀錄,後經過班固整理成書,即《白虎通義》。其主要傾向是以讖緯詮釋經學,使經學讖緯化。把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以法典的形式正式確立下來。由於劉秀的改革,在一-定程度 上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東漢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因此被封建史家稱為"光武中興"。

東漢王朝的開創者與漢王朝的復興者

白虎通義

結束語: 總之,劉秀起於西漢末年農民起義之機,大敗王莽,摧毀新朝,河北建業,削弱地方封建諸侯勢力,一統漢王朝,復興祖業,加強中央集權,柔道治國,繼而度田,嘗試繼續削弱地方勢力。如果沒有光武帝劉秀興復漢室,那麼西漢末年農民戰爭的煙火或許還要延續很久,人民要飽受更長時間的戰爭之苦,國家統一則百姓安康。光武帝的豐功偉績甚至可以與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相提並論,其許多措施也為後繼者採用,對後世影響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