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史記·殷本紀》中的商紂王,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罪人,人人得而誅之。商朝末期,商王帝辛酒池肉林,殘暴貪虐,橫徵暴斂,民怨沸騰。他不但拒不納諫反思,反倒把九侯剁成了肉醬,把鄂侯曬成了肉乾,把西伯幽禁羑里。殷商氣數已盡,天下諸侯趁勢而起,帝辛自焚鹿臺。他是咎由自取,死後被追封“紂”這個惡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然而,遠古之時,滅國也就意味著滅族,殷商王朝連同其商族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歷史的緊要關頭,殷商舊族還有七百年殷商文明可以說是命懸一線,不絕如縷。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武王伐紂地圖

  • 帝辛罪孽深重,殷商國將不國,那是劫數已盡。但是,商族之人縱然有辜,也不當殄滅;更何況青銅文明是天下共有的財富,更應薪火相傳。在這歷史的緊要關頭,需要商族族群中有人挺身而出,承擔歷史責任,保護族群血脈,傳承殷商文明,完成對殷人的救贖。此刻,來自王室的三位仁人志士站了出來,勇敢地扮演了拯救者的角色。
  • 要知道,商族和殷商文明源遠流長,來之不易。商族不是中原的土著族群,他們進入中原的時間並不久遠。根據有關文獻和考古發現,我們可以知曉,他們來自遙遠的北方。在想當年,一支紅山文化的主體人群,離開遼西,翻越燕山,途經燕趙大地進入中原。他們就是後來商族的先人,他們與夏人一起書寫著中國遠古的歷史。商族立足中原,融入中原,發展中原。歷史也不吝嗇,賜予了商族機遇。夏桀荒淫暴虐,成湯弔民伐罪,平定海內,踐天子之祚。其後,商朝雖有波折,但也有武丁中興、武庚遷殷等壯舉。一段殷商發展史,可歌可泣,商族有功於華夏。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紅山文化

  • 殷商文明自有其獨特的源流,豐富多彩,蔚為大觀。《史記·殷本紀》和《詩經·商頌》都有記載,商族有自己獨特的圖騰崇拜,他們相信。祖先契是由於母親簡狄吃了玄鳥之卵懷孕而生的。因此,商族就有了悠久的玄鳥崇拜的傳統,也影響了他們的青銅器。公元前13世紀左右,中國的青銅文化繁榮昌盛,輝煌燦爛。商代的青銅器做工考究,技藝精湛,技術日漸成熟完美。青銅器器型多種多樣,富於變化;紋飾充滿了想象力,不僅有圖案變化多端的玄鳥,而且有線條繁密、紋樣奇特的夔龍、夔鳳、饕餮和牛馬虎象等。商族創造了甲骨文,金文,把早期的中國帶入文字時代。殷商文明是華夏的寶貴財富,理當發揚光大。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商朝大鼎

  • 挺身而出、化解歷史危局的三位仁人志士就是比干、微子和箕子。作為殷商後裔,孔子對他們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他曾深情地回憶那段歷史,道出一個“殷有三仁”的歷史命題。他們三位有識之士勇於擔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開闢了傳承殷商文明的三種模式,也因此而彪炳千古。三仁的共性就在一個“仁”字上。他們愛天下之人,更愛本族之人,憂慮商族的前途,珍惜悠久的殷商文明傳統。他們彼此間心有靈犀,默契配合,分擔起各自的歷史責任。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殷末三仁

  • 比干,屬於那種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先行者。他於王朝風雨飄搖之際,知其不可而為之,以自己的犧牲,為後世之人留下了光輝典範。他是帝辛的叔父,對殷商王朝,對商族,對君王,都有著至親至愛的情感。比干親眼看到紂王的一意孤行的殘暴行徑,預感到不僅帝辛要遭受報應,而且因為天下人瘋狂的報復,很可能造成殷人的亡種滅族。他不想身後有洪水滔天,玉石俱焚。他大聲疾呼,君王有過,臣子就要以死諫諍!他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直言規勸帝辛。後者執迷不悟,進而惱羞成怒:我聽說聖人的心都有七竅,不知是真是假?於是,帝辛殘忍地殺害了叔父,並剖開比干之心,藉此警告天下之人,不可仿效比干。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比干廟

  • 比干雖死,但是英雄壯舉感天動地。周武王滅商後,親自為比干墓添土成堆,以表彰他忠肝義膽。姬發此舉,既是對比干偉大人格的讚美褒獎,也實際意味著對整個商族的赦免——他犧牲的最大價值也在於此。後世有多少有志之士都仰慕比干,有屈原、司馬遷、李白……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比干

  • 微子選擇了另一條救贖的路徑。微子的處境很微妙,使他做事時必須從長計議,謹小慎微。微子啟是帝乙的長子,也是帝辛的庶長兄。也就因為這個“庶”字,微子雖然賢能聞名天下,也必須屈從於立嫡不立長的宗法制,不可能有政治上的發展機會,反倒會招來帝辛的猜忌和提防。即便如此,基於手足之情,基於對商人命運的憂患意識,他仍然冒著殺頭的危險,屢次三番地向帝辛進諫,但是,後者拒諫的態度越來越強橫:我死生有命,姬發能奈我何?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微子

  • 微子做好了最後死諫的準備。此刻,太師、少師一席話令微子茅塞頓開,決心與帝辛劃清界限,不做他的陪葬品。不僅帝辛不懼天威,而且連他的百姓也褻瀆神靈,所以上天會降下災難,滅亡殷商。微子幡然醒悟,毅然出逃,為商族保留生存發展的種子。待到武王克殷之日,微子手持殷商禮器,肉袒縛手,跪在地上向姬發請罪投降。他忍辱負重,終於贏得了新王朝的寬恕,不僅爵位如故,而且保全了商族。待到武庚祿父叛亂被平定,周成王命令微子替代武庚,立國於宋地,接續殷商餘脈,這是順理成章之事。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微子墓

  • 箕子則是見微知著,從帝辛使用象牙筷子推導出他有一種難以遏制的奢侈之慾。在屢次規勸帝辛無效的情況下,他沒有選擇離去。他認為那樣做是彰顯國君過失來取悅百姓,所以不忍去做。箕子披散開頭髮裝起瘋來,卻被帝辛識破。箕子被投入獄中,一直等到武王來釋放。他對新王朝採取了有限度的合作態度,在武王虛心求教治國之道時,回以鴻範九等,算是自己的報恩與貢獻。但是,周朝畢竟是周人之邦,身為商朝遺老,如何處理與周朝的關係,不僅是情感的問題,更是利益與前途大破問題。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箕子

  • 箕子沒有采取伯夷叔齊不食周粟而死的消極做法,更沒有像武庚那樣降而復叛不負責任,他要為商族探尋一條生存發展的新途徑。我們隱約覺得,箕子對微子甘心周粟的做法也是不持完全肯定的態度的。對故國的依戀,舊王室的尊嚴,讓箕子難以屈就於異族統治。在獲得周武王批准後,箕子率領5000商族同胞離開周朝。他們先是回到了商族發祥地遼西,建立了箕侯國,後來又向東開拓,建立了箕氏朝鮮。到了那裡,他將殷商文明發揚光大,創造性地提出了八條之教,點燃了東北亞的文明之火。孔子曾說,自己的主張不能施行的話,就遠赴海那端,大概就是去箕氏那裡吧?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箕子遷徙圖

三仁的最大貢獻就在於身體力行,勇於擔當,不怕犧牲,為中華文明保留了種子,保留了希望。遙望三千年前,我們依然敬畏,依然感恩,依然銘刻在心……

殷商文明久,帝辛罪孽重,“三仁”完成偉大的救贖,彪炳千秋

三仁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