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三台的水文化

推进水情教育让党群干群口述历史也是一种重要路径,为迎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由川大青年志愿者、成都馨云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吴显勇发起,四川大学温故口述史协会专门负责实施,馨云公益作民间资金支持,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与县水利局办公室具体协同开展,一部《口述历史在中国——四川省人民渠七期工程》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

绵阳三台的水文化


鲁班水库位于四川省三台县鲁班镇,是“先秦都江古堰”延伸工程。库区有13平方公里水面,蓄水2.78亿立方米,实现了川西北、川中地区三台、射洪、蓬溪、大英、中江五县63万亩(其中:三台灌面38万亩)超过200万人的粮农、饮水、渔业、生态效益。水库以大国工匠祖师爷鲁班命名,坐落于清代鲁班庙和鲁班桥上。这庙与桥是远古春秋时期鲁班到郪国、蜀国、巴国传授土木工程技艺的重要地点,在漫长的历史记忆中,这儿曾商贸繁华,如今却是水乡泽国,存留于后人记忆里,也为新时代留下了耐人追寻的传说。“兴修水利惠子孙,一穷二白靠精神。”颇具天斧神功之作的鲁班水库灌区,是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历史条件下,依靠三台百万人民自己的力量,实现了主坝标准化砌石40万立方米,一座以条石堆砌的巨大人工湖,不仅雄伟壮丽,还有着生态迷离的秀雅。这无疑是三台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口述历史在中国——四川省人民渠七期工程》项目主要围绕“四川都江堰人民渠七期鲁班水库工程”来进行研究,对参加人民渠七期工程的建设者、搬迁户进行深度走访慰问,从而获取大量的口述史料。通过口述采访,更为直观地去认识中国20世纪70年代都江堰人民渠第七期工程的修建过程,发掘出人民渠七期灌区背后的历史内涵,并将研究视角延伸到文明史、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等不同史学领域。吴显勇表示:该项目分为实地调研、文献阅读与口述史采集、分析总结三个阶段实施。川大的青年志愿者们将对搜集的文献和档案进行归集整理,不断深入地对口述历史资源进行采集,更进一步完善三台人民渠工程修建包括社会集体化时期在城乡基层各方面的详细史实,有效填充三台现代地方史的一些空白,为民生水利事业包括社会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绵阳三台现代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提供真实材料。

都江堰人民渠鲁班水库灌区的水利建设口述历史,有着不容忽视的水情教育史料价值和红色记忆。这批年逾古稀的伟大建设者不仅提供了史料,还在抢救保护史料这一层面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川大青年志愿者通过水情教育民间公益项目进一步加深对口述史的研究,切实发掘个体记忆,开发全民智力,培养广大民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助于鲁班文化和灌区文明的保护传承。据悉:《炎黄春秋》等知名媒体、杂志已正式与《口述历史在中国——四川省人民渠七期工程》项目约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