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印度——在聖城度過了兩次風箏節(十二)


行走印度——在聖城度過了兩次風箏節(十二)

羞於在公開場所的放風箏的女孩們。

我連續兩年在VARANASI度過Kate Festival 。

那天下午我和明明本來是下午的火車要前往BUSHKA。在回OM RESTHOUSE拿行李的一路上都聽到天空上方傳來轟鳴、嘈雜的本地音樂。回去的路上總是坑坑窪窪的,石頭凹凸不平的鋪在地上,隨時都可能會踩到黃牛留下的排洩物。小孩子們光腳的、穿鞋的爭相在巷道里奔跑,手中拽著幾盧比紙幣或者硬幣,急衝衝的跑到小賣部裡買了一個風箏又呼啦啦像一陣風似的的跑走了。

OM旅館是幢六層樓的樓房,刷著藍色的牆漆,門口有兩個臺階,坐落在某條不知名但是靠恆河的巷子裡,旁邊是老的美久子旅館。進門看見的大部分都是韓國旅客留下的拍立得照片,留言板。據說是韓國某位有名的作家來此之後,將旅館寫進了小說之後而被許多韓國遊客所熟知的。房間不多也很容易滿房,大部分時候都是被韓國青年人佔據的。但總體還比較乾淨,價格也很便宜,重要的是,掐對了時間,再選對了房間,暖烘烘的熱水澡總會不由自主的讓你喜歡上這兒。老闆叫OM Pendey,但大部分時候我們還是叫他OM。加爾各答大學畢業後回了VARANASI開了這家旅館,每天的主要工作是遛狗、睡覺、清賬、敬神。但我們還是很喜歡這位老闆的,因為帥啊,HANDSOME,我就喜歡各種誇,連帶明明也是,總是無緣無故調戲老闆。就衝他長得好看這點我就原諒他的某些房間的淋浴頭總是不盡人意了。雖說是有六層樓,但其實第五層和第六層都是露天陽臺,而樓下四層則是住客。某些清晨,你總能在五層樓的陽臺看見一群猴子在晃盪著你未收的乾淨衣物,所以一般五六層總是在深夜至清晨這段時間被銅鎖鎖上,以防猴子進來旅館放肆。


行走印度——在聖城度過了兩次風箏節(十二)

藍色的是OM陽臺一部分,樓下的小孩讓我們幫他拾他的勝利品。

瓦拉納希是座聖城,不但流淌著恆河,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這裡禁酒,牛是他們的神明。作為一個外來人,酒我也喝了,牛肉我也吃了,算是我對這個地方無聲的抗議吧,即使我一直懷念它。

OM總會在他的冰箱裡私藏著啤酒,名字我依然記得,“STRONG”,在這喝來喝去總是這一個品牌。如果在某個特定的小賣部去買酒的時候要偷偷摸摸的,拿黑色塑料袋或者其它什麼遮擋物包裹住,不知道的一定以為是在做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哦,對,在當地的確不太能見人。麥汁濃度還是很高的,至少我一瓶喝下去總會有醉醺醺的感覺。

我們聞聲上樓的時候,OM的侄子正在天台放風箏。我問過他名字,但奈何第一年沒記住,第二年還是沒記住。漫天都是隨風起舞的風箏,耳旁充斥著不同的音樂,夕陽灑落在整座城市的上空,整個世界成了一片黃色,瀰漫著一股古老、陳舊的氣氛。我和明明沉浸在這歡快、躁動的音樂海洋裡,身體不由得跟著音樂跳啊,唱啊,彷彿這世上所有不開心的事情在這一瞬間都已經消散。

行走印度——在聖城度過了兩次風箏節(十二)

OM老闆的侄子。

風箏製作的很簡陋,只有幾根竹條和一張四邊形的五彩塑料紙糊成的,風箏線是中國義烏產的,就像平時的釣魚線,但是更加劣質一些。在風箏的中間用尖銳的物體戳出四個小孔出來,將風箏線按照順序纏繞綁在一起,一個風箏就可以開始飛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Khaled Hosseini的《追風箏的人》,裡面的主角哈桑和阿米爾都是“風箏鬥士”,即善於用自己的風箏去切斷其他人風箏線,這兒的遊戲規則也是如此。老闆的侄子是個放風箏的好手,放的又高又遠,而且也是個優秀的“風箏鬥士”,看見他的時候腳邊已經丟擲著好幾個割來的戰利品。我請他教我玩,但風箏總像失控木偶,在我手裡也耍不出什麼花樣,於是作罷,專心的看著他們放風箏。

還去什麼PUSHKA呢,我們只願留在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