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去世600多年,陵墓為何至今無人敢挖?原因其實很簡單

說起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想必大家也不陌生,即便是沒去實地遊覽過的人,也都知道這是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但是我們也知道,古代帝王的陵墓大都遭到過盜墓賊的“光臨”,可為何朱元璋的明孝陵600多年過去,都沒有人敢挖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每一個時代都有人保護。這又是為何呢?

朱元璋去世600多年,陵墓為何至今無人敢挖?原因其實很簡單

朱元璋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朱元璋的明孝陵。

明孝陵簡介

​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合葬墓,是我國現存建築規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寢之一,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正式成為迄今南京地區唯一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始建於明朝洪武十四年,其規模宏大,建制規整,氣勢磅礴。

在陵墓建造的第二年,朱元璋的皇后馬氏去世,同年九月入葬明孝陵地宮。其實,這座陵墓最初並不叫“孝陵”,是因為取其馬皇后的諡號中的“孝”字而得。明洪武三十一年,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駕崩,隨後便與皇后馬氏合葬入孝陵地宮中。

明孝陵整體規模宏大,建築雄偉,陵墓的建造參照了唐宋兩代帝王陵墓風格而建,建造完成之後,南朝的七十多所寺院將近一半被圍入孝陵的禁苑之中。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建造規模宏大孝陵,明朝統治者先後調用了軍工十萬餘人,直到永樂三年時才基本完成,總歷時25年之久。其整體佈局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引導建築的神道,二是陵寢的主體建築。修建規模如此恢弘的陵寢,其所花費的財物不計其數。

朱元璋去世600多年,陵墓為何至今無人敢挖?原因其實很簡單

明孝陵的保護

嚴格來說,明孝陵前期的保護舉措應該分為三個時期:明朝時期、清朝時期和民國時期(至於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保護就不用說了)。

在明朝時期,作為開國皇帝的陵寢,自然會受到皇家的保護,因為在古人看來,皇帝的陵墓就是國家的龍脈所在,王朝的興衰就取決於龍脈。所以明王朝的統治者們自然要保護好朱元璋的陵墓。雖然說在朱棣之後的所有皇帝中,多數表現得平庸,但是在保護祖先陵墓上卻毫不含糊,任何人想盜掘或者是對皇陵有非分之想都會受到制裁。

即便是在崇禎時期,明朝國力衰微,但是南方依舊有明朝的勢力所在,不然南明政權也難以建立,而只要有明朝的勢力存在,朱元璋的陵墓也必然會受到保護。

在清軍入關之後,清朝統治者在剷平前明“餘孽”之時,也十分注重明朝皇陵的保護。為何呢?

朱元璋去世600多年,陵墓為何至今無人敢挖?原因其實很簡單

很簡單,因為作為少數民族政權統治的清朝,想要統治中原地區,就必須要考慮到滿漢問題。清朝的統治者出於政策的需要,也不得不籠絡廣大的漢族士大夫加強統治,所以便對明朝的皇陵實施了各種保護措施。

例如在順治元年五月時,中原局勢尚未穩定,時任滿清攝政王多爾袞便派遣大學士馮銓去祭奠明太祖和明朝諸位皇帝。順治二年時,多鐸率領大軍平定江南,五月中旬進駐南京城,二十七日便前往拜謁明孝陵,並命靈谷寺的僧人們好生照料。同年七月,多鐸又派遣內官兩人,護陵人員四十餘人前往守護明孝陵。

到了康熙年間,康熙帝更是先後五次拜謁明孝陵,並上行三跪九叩之禮,由此可見清朝統治者對明孝陵的重視程度。當然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清朝統治者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還是因為考慮到滿漢關係的問題。但也正因為如此,明孝陵才被完完整整地保護下來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咸豐年間,明孝陵的地表遭到了太平天國戰火的侵害,損失嚴重,不過好在後來曾國藩花費巨資將其修繕。

朱元璋去世600多年,陵墓為何至今無人敢挖?原因其實很簡單

到了宣統年間,時任兩江洋務總局道臺和江寧府知府會銜於文武,在明孝陵的方門前立下醒目的告示,告誡每一個來孝陵的遊客不要亂塗亂畫。明孝陵因此受到了保護。

到了民國時期,明孝陵依舊受到了保護!

其實,作為明朝開國皇帝的陵墓,要說不被盜墓賊惦記是絕對不可能的,之所以沒有被盜,除了陵墓有人保護之外,還得益於陵墓本身的防盜建築和獨特的地理位置。關於這一點,我們就不細說了,總而言之,明孝陵沒有遭到盜掘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慶幸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