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迷茫,《圣教序》临帖的时候到底该写多大的字?

太平洋的风4


在书法中,我们必须清楚一个道理:大字绝不是小字的简单放大,小字也绝不是大字的简单缩小。有的字可以放大的,有的却不宜写得过大。

大字、小字的历史

关于大字与小字,明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明代以前虽也有大字、小楷之称,但大也大不到哪,三五公分算很大小。因为那时书写工具有限,尤其是纸张,没有较大尺寸,故作品都是小尺寸,字也都不太大。

明代时造纸工艺发展,出现大尺寸宣纸。且江南富庶,出现以欣赏、收藏书法作品的商人,让在客厅、书房悬挂作品成为风尚,从而六尺以上的巨作流行,字于是越写越大。


小字不宜简单放大

大眼睛好看,于是有人去整一个小燕子的眼睛,瘦削的脸上放着一对大眼睛,怎么看怎么像蜻蜓。

丰满性感,于是有人去隆一个柳岩的“波涛”,纤细的腰上挂着一对“柚子”,怎么看怎么替她累。

书法中,有的字可大可小,比如颜体,放大即为榜书,缩小即为小楷。


但多数字像整容、整形一样,有其合适的大小。大家可作个试验,将褚遂良的字放大写,你会发现,原本很协调的字,放大后中间却显得异常纤细,从而变成“中怯”的病笔了。

王羲之的字不宜放大

书法重视提按,可以说提按是笔法的根本,尤其是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两头重,中间稍轻。

明代以前的字多为小作品,字形小,这时重起笔收笔的提按尚没有问题,但是明代后字写大了,其中怯的毛病就被放大了。

所以明以后的书法家不得不在笔法上作出改变,张瑞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增加横向笔画,且加重中间走笔的力度,更显厚重。

王羲之的字,以硬瘦为主,注重提按,这样的字不宜放大,我主张写成三四公分即可。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