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詩是律詩還是絕句?為什麼?

用戶9672952224485


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五言詩從樂府,民歌,古體詩到古絕和律絕。五言詩始終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名篇佳作也比比皆是,在古代詩歌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五言樂府詩。

樂府是官府設立的以收集,編制樂曲和配詩的專門機構,興盛於兩漢和兩晉。那些配樂的詩歌,就是樂府詩。樂府詩大體以五言詩為主。

白頭吟,卓文君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碟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悽悽復悽悽,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

……

二,五言民歌。

民歌乃詩歌之源,它以詩的形式,音樂的節奏,承載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五言民歌最早見於西漢,和樂府一脈相承。

三,古體五言詩。

古體詩形式多樣,不受言體長短,平仄韻律的限制,也稱古風。五言古體詩,在古詩中也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尤其兩漢,魏晉,可謂是五言詩最鼎盛的時代。

七步詩,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五言古絕。

絕句是興於唐朝的一種詩歌體裁,以四句為一首,也稱截句,斷句。古絕不同於律絕,不受平仄韻律的限制。五言古絕在古絕中也是佳作層出不窮。這首《江雪》,本是古絕,因其名,故而有言其為律絕者。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五,五言律絕。

律詩,又稱近體詩,平仄韻律有平起仄起不同的格式,要求嚴格,有律可依。起於南北朝,興盛於中唐。五言律絕在律絕中可謂是一枝獨秀。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五言詩大體可分這幾種,五言律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黃土情愫


五言絕句是中國的一種,簡稱五絕,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範疇。此體源於漢代小詩,深受六朝影響,成熟定型於。五絕每首僅二十字,便能展現出一幅幅清新的圖畫,傳達一種種真切的意境。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絕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維的《》、的《》、的《》、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的《》等。盛唐以前,五言絕句不但沒有對仗,而且平仄也不講究;自盛唐起,五言絕句通常嚴格遵守格律詩之規定。雖然盛唐之後也有極少數按古詩的作法寫的不講究平仄與對仗的“古體詩”,但此時絕大多數五言絕句已經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體詩。

五言絕句的格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總共二十字。(二)押韻嚴格。詩歌都是押韻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韻上和古體詩沒有本質區別。五言絕句押韻的嚴格表現在一般只押平聲韻且不能出韻,也就是說不可押仄韻且韻腳必須用同一韻中的字,不得用鄰韻的字。但晚唐以後,逐漸形成了首句可以借用鄰韻的用韻傳統。在詩律學上,這一現象被形象地命名為“”。(三)講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礎上加一個音節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種基本句型。由這四種句型按照粘對規則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韻”“仄起首句入韻”“平起首句不入韻”“平起首句入韻”四種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即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

由於絕句可以看作是律詩的截取,所以對於對仗的要求也就不太嚴格。因律詩是一般要求頷聯和頸聯對仗的,對於首聯和尾聯是否對仗並不作明確要求,那麼當把絕句看作律詩的後半截時,就是一二句要對仗,三四句不用,如劉長卿的《》;如果看作是律詩的首、尾兩聯則都不用對仗,如王維的《相思》;要是看作是律詩的前半截,則三四句要對仗,一二句不用,如的《宿建德江》;若看作是頷聯和頸聯的截取,則都要對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後兩種情況不多見


睿為企業法務


回答五言詩是律詩還是絕句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五言詩分為古體五言和近體五言,而近體五言又分為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

古體五言。中華民族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它主要是記載古代的一些民謠,以四言為主,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接下來是楚辭,如屈原的《離騷》。到了秦漢時期,逐步形成了樂府詩,主要記錄廣闊社會生活的一些歌謠,五言七言雜言都有,後來為了便於吟詠,經過一些文人的整理形成了以五言和七言為主的《古樂府詩集》。南北朝時期以沈約為代表的文人創造了永明體算是近體詩的雛形,又經過隋唐的發展,直到盛唐才真正形成了嚴格要求格律的近體詩。

這裡說明一下,唐朝是我國近體詩發展的鼎盛階段,其間湧現一大批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自然是代表。其它還有一些,擅長山水田園詩的有王維孟浩然,善於寫邊塞詩的有王昌齡王之渙,中唐時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到了晚唐比較有名的詩人是李商隱和杜牧,號稱小李杜。正是這些名詩大家把我國的近體詩發展到極致,現有全唐詩共存唐詩近5萬首,李白個人貢獻了今千首,杜甫個人貢獻了1500首左右。

綜上所述,隋唐以前的五言詩基本上可以定性為古體五言,而隋唐以後特別是盛唐以後的五言大部分是近體五言詩。

近體五言。近體詩分為絕句和律詩兩大類,而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律詩又可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1、五言絕句是四句,每句五個字,總共二十個字,如李白的《靜夜思》。2、五言律詩是八句,每句四個字,共四十個字,如杜甫的《春望》。3、七言絕句是四句,每句七個字,共二十八個字。4、七言律詩是八句,每句七個字,共五十六個字。此外,律詩還有長律或者叫排律,五言七言的都有。因為今天討論的是五言詩,所以接下來重點分析一下五言格律詩,包括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所謂格律詩主要是兩方面要求,即平仄和用韻。

一是五言絕句。五絕有四種基本句式,1是仄仄平平仄,2是平平仄仄平,3是仄仄仄平平,4是平平平仄仄。其它各種句式都是由這四種基本句式演變而來,需要掌握固有的一些規律,比如,每句的第二和第四個字平仄必須相反,每句的一二三字不能出現弧平,即是不能出現仄平仄的情況,而三四五字又不能三連同,即是不能仄仄仄或是平平平的情況。再說用韻。五言絕句可以首句入韻,也可以首句不入韻,然後二四句押韻,押韻時一般押平聲韻,少數也有押仄聲韻的,第三句不押韻,與其它句相反尾字為仄。如果用新韻那就好說,韻腳只是押同一韻母的字即可,可要押古韻如平水韻那就得用同一韻部的字,同時前面的平仄關係還需涉及到古入聲字(古人發音分為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而現在古入聲字已併入了其它幾聲,只有南方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還保留古入聲字的發音),所以要系統掌握古入聲字也不容易。到此,我們可以從上面的四種基本句式中隨便選一種作為起句,開始推導一下句與句之間的平仄變換問題。隨便選一種仄仄仄平平作為首句,第二句的平仄必須與第一句相反,即為平平平仄仄,這時考慮押平聲韻尾字不能為仄,還需要進一步變換為平平平仄平,實際運用中第二句就這樣也可以,但為了方便第三句平仄的推導,可以再把第二句變換為平平仄仄平,或者說你可以用平平平仄平為第二句,但必須以平平仄仄平這種基本句式向第三句繼續變換,第三句本應也是平平仄仄平,因為二三句平仄必須相同,同時三句尾字不能押韻必須為仄,第三句變換為平平仄仄仄,還不能忘了前面提到過尾三字不能相同,這樣還得繼續將第三句變換為平平平仄仄,這也是一種基本句式,接下來第四句必須與第三句平仄相反,就可以由第三句變換為仄仄仄平平。如此這般,一首合乎格律要求的五言絕句就完成了。

二是五言律詩。五律在平仄和用韻的要求上和五絕是一樣的,只是在五絕的基礎之上後邊再加上四句,平仄變換規則繼續,比如在上面第四句仄仄仄平平的基礎之上接著向下變換,第五句與第四句平仄相同。本應是仄仄仄平平,但和第三句一樣第五句尾字不能平,就要變為仄仄仄平仄,和第三句類似本來可以第五句就這樣了,或者說你可就用仄仄仄平仄為第五句的句式但為了方便向第六句變換你需要將五句變為仄仄平平仄的基本句式,以下依次類推第六句與五句相反基本句式為平平仄仄平,第七句與六句相同,但尾字必須為仄,同時尾三字不能相同,變為平平平仄仄,直到第八句又與七句相反是仄仄仄平平。

至此大家可不要以為會寫一首律詩了,因為律詩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對仗。對仗就是律詩除了首聯和尾聯之外中間有幾聯算幾聯必須對仗。以四聯為例,那就是第二聯(頷聯)的上下兩句,第三聯(頸聯)的上下兩句都必須對仗。而對仗的要求是不僅平仄相反,同時句式還要相同,重要的詞性必須相同,也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如果是工對那所屬詞還不能超出一定的範圍,如天干對地支,山川對河流,花鳥對樹木等等。如此這般,一首合格的五言律詩也就順利完成了。

最後,說一下新韻和古韻的區別。有人說,現代人寫詩應該用新韻,可以不用考慮古入聲字和古韻部問題。可也有人認為既然是寫格律詩就應該用古韻,才更和古人古詩的意境。不過建議初學者還是先從新韻入手,等上述基礎規則都熟練掌握之後,再循序漸進,逐步學習古韻,原因就是古韻中古入聲字和古韻部兩個知識點確是兩大難點,雖然可以上網查找古入聲字表和古韻部表,但要真正融會貫通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好了,不要說咱寫的平平淡淡,不夠高大上哦,用心學完之後能夠順利寫出一首合格的五絕或是五律不是很好嗎!文章結尾貢獻一首自己寫的五言律詩與大家共勉。

[玫瑰]《重陽待菊黃》[玫瑰]

重陽待菊黃,唯願滿堂香。

漫漫紅塵路,茫茫曠野霜。

秋風催日短,玉露妒花芳。

陋室無人賞,清心映月光。





燕山常青客


五言詩大致可以分為五言古風、五言律詩和五言絕句這三種。是哪一種,要看具體情況。

五言詩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四言詩盛行的《詩經》裡,就出現了早期的五言詩,例如《行露》

厭浥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
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
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雖速我訟,亦不女從

嚴格的說,這是一首以五言為主的雜言古詩。

後來,在漢樂府中出現了全篇是五言的古詩。但是,當時的音韻規範還沒有形成,籠統地說,這些詩都算做五言古風的範圍之內,但不是律詩也不是絕句。

律詩和絕句是唐代形成並完善的,其中主要可分為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七言律詩、七言絕句這四種。

另外還有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也算是律詩的一種,有點文字遊戲的意味,這裡就不多說了。

五言絕句,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五言律詩,例如杜甫的《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律詩和絕句的總字數是有規定的。

不算標題,五絕是20個字,五律是40個字,不但要押韻,還要符合平仄(五律的中間兩聯還要對仗)等要求。

而五言古風則沒有這個限制,大體上每句話的字數相等,尾字押韻就可以了,甚至還可以換韻。

有些現代人模仿絕句和律詩寫的詩,押韻也基本能押上,但是平仄和對仗都沒有。這樣的詩,勉強能算是古風吧,實際上就是四不象。

關於律詩和絕句平仄和押韻的具體要求,其實並不複雜,但是放這篇問答裡說,要想講清楚的話,內容也不少,我就不多說了。

建議在網上查閱一下相關資料,或者看看王力的《詩詞格律》,是詩詞入門者自學的經典教材。


黃銅騎士


言:《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其中的一種為:"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所以,五言詩,即是每一詩句為五個字的。

五言詩,不僅律詩中有,絕句中也有,古體詩亦有。

△ 律詩,全首八句,每句五個字的,稱五言律詩。(七個字的,稱七言律詩)。

如:李白的《渡荊門送別》、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均為五言律詩。

△ 絕句,亦稱:截句、斷句。全首四句每句五字的,簡稱五絕。(七個字的,簡稱七絕。亦有六個字的,簡稱六絕)。

如:柳宗元的《江雪》、陸游的《柳橋晚眺》等,均為五言絕句。

另:四言詩,是我國古代詩歌中最早形成的詩體。春秋之前的詩歌,如《詩經》等,大都為四言。漢代以後,格調稍變,自南朝宋齊以後,作者漸少。

五言詩,起於漢代,魏晉以後,歷六朝隋唐,大為發展,成為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亦簡稱為:五古、五律、五絕。

△古體詩,亦稱"古詩"、"古風"。其中以五言、七言體較為常見,亦稱五古、七古。另外亦有四言、六言、雜言體的。

如:陶淵明的《讀山海經》、杜甫的《北征》等,均是五言古體詩。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這個問題相當於在問:五口之家屬於貧困家庭還是富裕家庭?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您對古體詩和律詩、絕句的概念不夠清楚。

其實,只要是一首詩的每一個單句都由五個字組成,就都可以將之統稱為五言詩。所以,五言詩包括五言古體詩和五言近體詩(包括五言律詩、五言絕句)

一 五言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是近體詩形成以前對所有詩歌體裁的統稱。古體詩不限句數,不求對仗,不究平仄,用韻也較為自由。古體詩分為四言體、五言體、六言體、七言體和雜言體,其中以五言體與七言體最為常見。著名的《孔雀東南飛》,就是典型的五言體古詩,“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二 五言律詩 初唐時出現了律詩與絕句,為了與古體詩區別,我們將二者統稱為稱之為近體詩。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兩句為一聯,依次稱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其中頷聯、頸聯一般要求對仗,每聯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律詩分為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簡稱七律和五律。著名的五律如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維的《山居秋暝》等等。

三 五言絕句 絕句每首四句,可一二句對仗,也可三四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二、四兩句句尾押韻。絕句比古體詩格律嚴格,比律詩格律寬鬆。絕句也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之分,簡稱“五絕”和“七絕”。著名的五絕如王維的《鳥鳴澗》、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八陣圖》、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等等。


一劍lxd


五言詩有五種:

其一,順口溜。順口溜是指沒有格律的但特別上口的句子,這也可用五言的形式表達的。

其二,古風。歷史上有很多五言都是古風體,比如曹植的《七步詩》。這裡就不多說了。

其三:五絕。自以為五絕寫作要求很高。區區二十字,字字珠璣。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絕不拖泥帶水。絕無一處費話。

其四,五律。五律寫作要求也較高。雖然它可以略略輔以陳句 。但要做到四聯工整(起碼是頷、頸二聯),起承有度,轉接自如。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最後是五排了。五排寫作有一定的侷限性。用它表達一事一物,一情一緒都顯得囉嗦。但如寫一遊記,寫一繁華,寫一自述等卻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歷史上留下來的五排名篇極少。選擇寫五排者也要注意,不要鑽了俗套。


雸夜青藜


五言詩是律詩還是絕句?為什麼?我最近正好在學習絕句,老師把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我們講述一遍,還真得仔細琢磨和辨別才能分辨出來。首先我們要明白你所指的五言詩很籠統,它包含律詩和絕句。再來看下它們的定義。格律詩只有五言、七言兩種,律詩規定為八句,絕句規定為四句,多於八句的為排律,也叫長律。具體為七律:七言四聯八句為七律(56字)。即七言八句。五律:五言四聯八句為五律(40字)。即五言八句。什麼是律絕?絕句分七絕和五絕,七絕五絕都分古絕和律絕,律絕和七律、五律一樣要遵守格律,也是格律詩的範疇。七絕;七言四句(28字)。五絕;五言四句(20字)。


秋秋私語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格律詩,格律詩,顧名思義就是遵守格律的詩,那麼格律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我們知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詩經以四言為主,比如耳熟能詳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接著是楚辭,發展到漢代,形成漢樂府,漢樂府有雜言體和五言題,本來是民歌,後來經文人仿做,形成了五言詩,五言詩是我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古詩十九首》是東漢文人五言詩的成熟作品,到了南北朝,沈約提出了“四聲八病”之說,創造了永明體,為律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開創了我國近體詩發展的時代,那麼何為近體詩,近體詩是為區分於古體詩,古體詩不講格律,近體詩分為律詩和絕句,律詩分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絕句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律詩和絕句嚴格遵守格律,而五言詩為古體詩,不講究格律,這就是五言詩和近體詩的區別。

所以綜上所述,五言詩既不是律詩也不是絕句,如果符合格律,可歸為近體詩,如果不合格律,可歸為古體,如果水平不高,那隻能算打油詩了。





詩書天地


五言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全篇由五字句構成.

漢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詩句,但沒有完整的五言詩.五言詩是在兩漢民謠和樂府民歌中首先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據《漢書.五行志》和《尹賞傳》索引西漢成帝時歌謠,已為完整的五言形式;東漢時五言歌謠繼續產生,並被採入樂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採蓮》等,已是比較成熟的五言作品.

所謂近體詩(又稱近體詩,那是古人的叫法),這是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它們由齊、 梁時代的'新體詩'開始由不大講究規律的詩格,轉入極度講究的了.詩人沈約在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論,首先就奠定了律詩的基礎.初時只限於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創造的.

律詩和絕句是近體詩的兩大部分.如果明瞭律詩的格律,絕句也可以瞭然;因為絕句是 隨著律詩而來的.

律詩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種每首八句的詩體.它們由一定的平仄和對偶,有和 諧的音節,有整齊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範圍和限制.

所謂平仄,就是每一個字,都有平、上、去、入四聲之分.不屬於平聲的,就是仄聲. 關於這,我們下面再作詳談.律詩、絕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謂對偶,就是律詩中間四句,必須再字面上成為排偶一對對子,相對成為兩聯.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兩句,稱為'前聯'或'頷聯';五、六句,稱為'後聯'或'頸聯'.這些對 句,好比門的雙扉,車的兩輪,凡是虛字和實字,均須銖兩悉稱.有意對、事對、正對? 反對、方法很多,這裡不妨先舉白居易一首題為《草》的五言律詩來看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從這首詩不難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對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對子.但開頭和結尾 兩句都不用對仗.

至於平仄呢?下面我們先來弄清'四聲',再談律詩、絕句怎樣運用這些平仄.

四聲和平仄

我們已經說過,寫舊詩,特別是格律嚴謹的律詩、絕句,必須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麼叫做平仄呢?對聲韻有點常識的,當然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但完全沒有留意過這一 方面的話,那就大有說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謂平、仄,那就是每一個字的平聲和仄聲. 怎樣才叫平聲,又怎樣才叫仄聲呢?原來中國自東晉以後,人們做詩作文,都非常講究 聲調.齊朝的周顒和梁朝的沈約,都在這一方面著有專書,把每一個字的聲調,調為 平、上、去、入四聲.

五言律詩的平仄

律詩,是舊詩“近體詩”中一種最流行的形式.所謂“律”,是含有規律的意思的.這些規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長短,對偶的工整,等等.現在,先說平仄.

律詩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兩種.如寫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學做舊詩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這並不困難.這裡不妨提供一些記憶它的竅訣.第一,這八句中,事實上是兩組.開頭的四句,自成一組;後邊四句,只是重複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記四句便夠了.第二,每一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話,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頭來收.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話,二、三兩句,一定是仄聲開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組除第三句,其餘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聲.(但是,上列一式,卻有變體.因為第一句如不押韻,可以用“平平平仄仄”來起的,那麼,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為一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