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诗是律诗还是绝句?为什么?

用户9672952224485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五言诗从乐府,民歌,古体诗到古绝和律绝。五言诗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名篇佳作也比比皆是,在古代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五言乐府诗。

乐府是官府设立的以收集,编制乐曲和配诗的专门机构,兴盛于两汉和两晋。那些配乐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乐府诗大体以五言诗为主。

白头吟,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碟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

二,五言民歌。

民歌乃诗歌之源,它以诗的形式,音乐的节奏,承载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五言民歌最早见于西汉,和乐府一脉相承。

三,古体五言诗。

古体诗形式多样,不受言体长短,平仄韵律的限制,也称古风。五言古体诗,在古诗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两汉,魏晋,可谓是五言诗最鼎盛的时代。

七步诗,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四,五言古绝。

绝句是兴于唐朝的一种诗歌体裁,以四句为一首,也称截句,断句。古绝不同于律绝,不受平仄韵律的限制。五言古绝在古绝中也是佳作层出不穷。这首《江雪》,本是古绝,因其名,故而有言其为律绝者。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五,五言律绝。

律诗,又称近体诗,平仄韵律有平起仄起不同的格式,要求严格,有律可依。起于南北朝,兴盛于中唐。五言律绝在律绝中可谓是一枝独秀。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言诗大体可分这几种,五言律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黄土情愫


五言绝句是中国的一种,简称五绝,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范畴。此体源于汉代小诗,深受六朝影响,成熟定型于。五绝每首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图画,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王维的《》、的《》、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的《》等。盛唐以前,五言绝句不但没有对仗,而且平仄也不讲究;自盛唐起,五言绝句通常严格遵守格律诗之规定。虽然盛唐之后也有极少数按古诗的作法写的不讲究平仄与对仗的“古体诗”,但此时绝大多数五言绝句已经是在格律上完美的近体诗。

五言绝句的格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篇幅固定。全篇只有四句,每句五字,总共二十字。(二)押韵严格。诗歌都是押韵的,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在隔句押韵上和古体诗没有本质区别。五言绝句押韵的严格表现在一般只押平声韵且不能出韵,也就是说不可押仄韵且韵脚必须用同一韵中的字,不得用邻韵的字。但晚唐以后,逐渐形成了首句可以借用邻韵的用韵传统。在诗律学上,这一现象被形象地命名为“”。(三)讲究平仄。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上加一个音节形成“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四种基本句型。由这四种句型按照粘对规则组合成“仄起首句不入韵”“仄起首句入韵”“平起首句不入韵”“平起首句入韵”四种基本格式。其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也要避免犯孤平和。

由于绝句可以看作是律诗的截取,所以对于对仗的要求也就不太严格。因律诗是一般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的,对于首联和尾联是否对仗并不作明确要求,那么当把绝句看作律诗的后半截时,就是一二句要对仗,三四句不用,如刘长卿的《》;如果看作是律诗的首、尾两联则都不用对仗,如王维的《相思》;要是看作是律诗的前半截,则三四句要对仗,一二句不用,如的《宿建德江》;若看作是颔联和颈联的截取,则都要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后两种情况不多见


睿为企业法务


回答五言诗是律诗还是绝句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五言诗分为古体五言和近体五言,而近体五言又分为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

古体五言。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主要是记载古代的一些民谣,以四言为主,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接下来是楚辞,如屈原的《离骚》。到了秦汉时期,逐步形成了乐府诗,主要记录广阔社会生活的一些歌谣,五言七言杂言都有,后来为了便于吟咏,经过一些文人的整理形成了以五言和七言为主的《古乐府诗集》。南北朝时期以沈约为代表的文人创造了永明体算是近体诗的雏形,又经过隋唐的发展,直到盛唐才真正形成了严格要求格律的近体诗。

这里说明一下,唐朝是我国近体诗发展的鼎盛阶段,其间涌现一大批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自然是代表。其它还有一些,擅长山水田园诗的有王维孟浩然,善于写边塞诗的有王昌龄王之涣,中唐时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到了晚唐比较有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号称小李杜。正是这些名诗大家把我国的近体诗发展到极致,现有全唐诗共存唐诗近5万首,李白个人贡献了今千首,杜甫个人贡献了1500首左右。

综上所述,隋唐以前的五言诗基本上可以定性为古体五言,而隋唐以后特别是盛唐以后的五言大部分是近体五言诗。

近体五言。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大类,而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又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1、五言绝句是四句,每句五个字,总共二十个字,如李白的《静夜思》。2、五言律诗是八句,每句四个字,共四十个字,如杜甫的《春望》。3、七言绝句是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4、七言律诗是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此外,律诗还有长律或者叫排律,五言七言的都有。因为今天讨论的是五言诗,所以接下来重点分析一下五言格律诗,包括五言绝句和五言律诗。所谓格律诗主要是两方面要求,即平仄和用韵。

一是五言绝句。五绝有四种基本句式,1是仄仄平平仄,2是平平仄仄平,3是仄仄仄平平,4是平平平仄仄。其它各种句式都是由这四种基本句式演变而来,需要掌握固有的一些规律,比如,每句的第二和第四个字平仄必须相反,每句的一二三字不能出现弧平,即是不能出现仄平仄的情况,而三四五字又不能三连同,即是不能仄仄仄或是平平平的情况。再说用韵。五言绝句可以首句入韵,也可以首句不入韵,然后二四句押韵,押韵时一般押平声韵,少数也有押仄声韵的,第三句不押韵,与其它句相反尾字为仄。如果用新韵那就好说,韵脚只是押同一韵母的字即可,可要押古韵如平水韵那就得用同一韵部的字,同时前面的平仄关系还需涉及到古入声字(古人发音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而现在古入声字已并入了其它几声,只有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古入声字的发音),所以要系统掌握古入声字也不容易。到此,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四种基本句式中随便选一种作为起句,开始推导一下句与句之间的平仄变换问题。随便选一种仄仄仄平平作为首句,第二句的平仄必须与第一句相反,即为平平平仄仄,这时考虑押平声韵尾字不能为仄,还需要进一步变换为平平平仄平,实际运用中第二句就这样也可以,但为了方便第三句平仄的推导,可以再把第二句变换为平平仄仄平,或者说你可以用平平平仄平为第二句,但必须以平平仄仄平这种基本句式向第三句继续变换,第三句本应也是平平仄仄平,因为二三句平仄必须相同,同时三句尾字不能押韵必须为仄,第三句变换为平平仄仄仄,还不能忘了前面提到过尾三字不能相同,这样还得继续将第三句变换为平平平仄仄,这也是一种基本句式,接下来第四句必须与第三句平仄相反,就可以由第三句变换为仄仄仄平平。如此这般,一首合乎格律要求的五言绝句就完成了。

二是五言律诗。五律在平仄和用韵的要求上和五绝是一样的,只是在五绝的基础之上后边再加上四句,平仄变换规则继续,比如在上面第四句仄仄仄平平的基础之上接着向下变换,第五句与第四句平仄相同。本应是仄仄仄平平,但和第三句一样第五句尾字不能平,就要变为仄仄仄平仄,和第三句类似本来可以第五句就这样了,或者说你可就用仄仄仄平仄为第五句的句式但为了方便向第六句变换你需要将五句变为仄仄平平仄的基本句式,以下依次类推第六句与五句相反基本句式为平平仄仄平,第七句与六句相同,但尾字必须为仄,同时尾三字不能相同,变为平平平仄仄,直到第八句又与七句相反是仄仄仄平平。

至此大家可不要以为会写一首律诗了,因为律诗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仗。对仗就是律诗除了首联和尾联之外中间有几联算几联必须对仗。以四联为例,那就是第二联(颔联)的上下两句,第三联(颈联)的上下两句都必须对仗。而对仗的要求是不仅平仄相反,同时句式还要相同,重要的词性必须相同,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如果是工对那所属词还不能超出一定的范围,如天干对地支,山川对河流,花鸟对树木等等。如此这般,一首合格的五言律诗也就顺利完成了。

最后,说一下新韵和古韵的区别。有人说,现代人写诗应该用新韵,可以不用考虑古入声字和古韵部问题。可也有人认为既然是写格律诗就应该用古韵,才更和古人古诗的意境。不过建议初学者还是先从新韵入手,等上述基础规则都熟练掌握之后,再循序渐进,逐步学习古韵,原因就是古韵中古入声字和古韵部两个知识点确是两大难点,虽然可以上网查找古入声字表和古韵部表,但要真正融会贯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好了,不要说咱写的平平淡淡,不够高大上哦,用心学完之后能够顺利写出一首合格的五绝或是五律不是很好吗!文章结尾贡献一首自己写的五言律诗与大家共勉。

[玫瑰]《重阳待菊黄》[玫瑰]

重阳待菊黄,唯愿满堂香。

漫漫红尘路,茫茫旷野霜。

秋风催日短,玉露妒花芳。

陋室无人赏,清心映月光。





燕山常青客


五言诗大致可以分为五言古风、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这三种。是哪一种,要看具体情况。

五言诗的历史非常悠久,在四言诗盛行的《诗经》里,就出现了早期的五言诗,例如《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严格的说,这是一首以五言为主的杂言古诗。

后来,在汉乐府中出现了全篇是五言的古诗。但是,当时的音韵规范还没有形成,笼统地说,这些诗都算做五言古风的范围之内,但不是律诗也不是绝句。

律诗和绝句是唐代形成并完善的,其中主要可分为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这四种。

另外还有五言排律和七言排律,也算是律诗的一种,有点文字游戏的意味,这里就不多说了。

五言绝句,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五言律诗,例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律诗和绝句的总字数是有规定的。

不算标题,五绝是20个字,五律是40个字,不但要押韵,还要符合平仄(五律的中间两联还要对仗)等要求。

而五言古风则没有这个限制,大体上每句话的字数相等,尾字押韵就可以了,甚至还可以换韵。

有些现代人模仿绝句和律诗写的诗,押韵也基本能押上,但是平仄和对仗都没有。这样的诗,勉强能算是古风吧,实际上就是四不象。

关于律诗和绝句平仄和押韵的具体要求,其实并不复杂,但是放这篇问答里说,要想讲清楚的话,内容也不少,我就不多说了。

建议在网上查阅一下相关资料,或者看看王力的《诗词格律》,是诗词入门者自学的经典教材。


黄铜骑士


言:《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其中的一种为:"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所以,五言诗,即是每一诗句为五个字的。

五言诗,不仅律诗中有,绝句中也有,古体诗亦有。

△ 律诗,全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称五言律诗。(七个字的,称七言律诗)。

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均为五言律诗。

△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全首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七个字的,简称七绝。亦有六个字的,简称六绝)。

如:柳宗元的《江雪》、陆游的《柳桥晚眺》等,均为五言绝句。

另:四言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之前的诗歌,如《诗经》等,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起于汉代,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亦简称为:五古、五律、五绝。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其中以五言、七言体较为常见,亦称五古、七古。另外亦有四言、六言、杂言体的。

如:陶渊明的《读山海经》、杜甫的《北征》等,均是五言古体诗。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五口之家属于贫困家庭还是富裕家庭?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您对古体诗和律诗、绝句的概念不够清楚。

其实,只要是一首诗的每一个单句都由五个字组成,就都可以将之统称为五言诗。所以,五言诗包括五言古体诗和五言近体诗(包括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一 五言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是近体诗形成以前对所有诗歌体裁的统称。古体诗不限句数,不求对仗,不究平仄,用韵也较为自由。古体诗分为四言体、五言体、六言体、七言体和杂言体,其中以五言体与七言体最为常见。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就是典型的五言体古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二 五言律诗 初唐时出现了律诗与绝句,为了与古体诗区别,我们将二者统称为称之为近体诗。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两句为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一般要求对仗,每联首句可押韵可不押韵。律诗分为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简称七律和五律。著名的五律如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等。

三 五言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可一二句对仗,也可三四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二、四两句句尾押韵。绝句比古体诗格律严格,比律诗格律宽松。绝句也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简称“五绝”和“七绝”。著名的五绝如王维的《鸟鸣涧》、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等。


一剑lxd


五言诗有五种:

其一,顺口溜。顺口溜是指没有格律的但特别上口的句子,这也可用五言的形式表达的。

其二,古风。历史上有很多五言都是古风体,比如曹植的《七步诗》。这里就不多说了。

其三:五绝。自以为五绝写作要求很高。区区二十字,字字珠玑。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绝不拖泥带水。绝无一处费话。

其四,五律。五律写作要求也较高。虽然它可以略略辅以陈句 。但要做到四联工整(起码是颔、颈二联),起承有度,转接自如。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最后是五排了。五排写作有一定的局限性。用它表达一事一物,一情一绪都显得啰嗦。但如写一游记,写一繁华,写一自述等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历史上留下来的五排名篇极少。选择写五排者也要注意,不要钻了俗套。


雸夜青藜


五言诗是律诗还是绝句?为什么?我最近正好在学习绝句,老师把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我们讲述一遍,还真得仔细琢磨和辨别才能分辨出来。首先我们要明白你所指的五言诗很笼统,它包含律诗和绝句。再来看下它们的定义。格律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具体为七律:七言四联八句为七律(56字)。即七言八句。五律:五言四联八句为五律(40字)。即五言八句。什么是律绝?绝句分七绝和五绝,七绝五绝都分古绝和律绝,律绝和七律、五律一样要遵守格律,也是格律诗的范畴。七绝;七言四句(28字)。五绝;五言四句(20字)。


秋秋私语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格律诗,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遵守格律的诗,那么格律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们知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诗经以四言为主,比如耳熟能详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接着是楚辞,发展到汉代,形成汉乐府,汉乐府有杂言体和五言题,本来是民歌,后来经文人仿做,形成了五言诗,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成熟作品,到了南北朝,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创造了永明体,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近体诗发展的时代,那么何为近体诗,近体诗是为区分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讲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和绝句严格遵守格律,而五言诗为古体诗,不讲究格律,这就是五言诗和近体诗的区别。

所以综上所述,五言诗既不是律诗也不是绝句,如果符合格律,可归为近体诗,如果不合格律,可归为古体,如果水平不高,那只能算打油诗了。





诗书天地


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们由齐、 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诗人沈约在这一方 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 人所创造的.

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分.如果明了律诗的格律,绝句也可以了然;因为绝句是 随着律诗而来的.

律诗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种每首八句的诗体.它们由一定的平仄和对偶,有和 谐的音节,有整齐的章句.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围和限制.

所谓平仄,就是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 关于这,我们下面再作详谈.律诗、绝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再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相对成为两联.首尾 四句不排.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这些对 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对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对子.但开头和结尾 两句都不用对仗.

至于平仄呢?下面我们先来弄清'四声',再谈律诗、绝句怎样运用这些平仄.

四声和平仄

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一 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 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 声调.齐朝的周颙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 平、上、去、入四声.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