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廚師之鄉的美味:汾陽“盅盅肉”

汾陽籍著名導演賈樟柯在電影《山河故人》裡有這麼一句臺詞:“家裡帶了幾個盅盅肉,一會兒給你帶過來。”“盅盅肉”在影片中並未出現實物,但對於長久生活在汾陽的人來說,看到盅盅肉這三個字還是覺得倍感親切,因為這是家鄉的味道,聽起來都似乎能聞到它的香。

這裡的“盅盅肉”是什麼呢?盅盅肉又叫“肉盅盅”,用粗瓷掛黑釉淺底小碗蒸的各種美味都叫做“盅盅肉”。它是一種延續了幾百年的飲食風俗,它是汾陽人過年時必定家家都要蒸的一種美食。臨近過年,汾陽家家戶戶幾乎都要做“盅盅肉”,是走親訪友的必備品。

2017年12月15日,一條喜訊迅速在三晉大地傳播開來,汾陽市喜獲“山西廚師之鄉”稱號,系我省首家。2019年年初好消息再次降臨,汾陽獲得中國烹飪協會認可,成為中國第五個廚師之鄉,這成為該市繼“汾州核桃之鄉”、“汾州小米之鄉”後,汾陽市對外推介的又一張亮麗名片。

汾陽有2600多年的建縣歷史,飲食文化在漫長的傳承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精於火候、菜形大方、格調優雅、風味獨特、製作精細的特點。其中明代慶成、永和兩座郡王府設於汾陽後,汾陽人日常的飲食習慣和習俗講究自然而然受到兩座王府的影響,在餐飲上增添了許多宮廷菜系元素,使汾陽菜品在“色、香、味、形”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汾陽八八席”傳統宴席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廚師之鄉的美味:汾陽“盅盅肉”


“盅盅肉”主要有:醬梅肉、酥肉、紅燒肉、排骨、爐煿肉、清蒸羊肉、清蒸雞肉。這幾個“盅盅肉”是汾陽“八八席”的重要組成部分。看到這裡,筆者不妨賣個關子,大家猜猜醬梅肉、酥肉、紅燒肉、排骨、爐煿肉、清蒸羊肉、清蒸雞肉這幾個“盅盅肉”哪個派頭最大?沒錯,你猜對了,就是“爐煿肉”。

史料記載,洪武十七年(1384)六月,朱元璋早膳為:羊肉炒、煎爛拖虀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揷清汁、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煿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一直以來有關於汾陽人的飯食講究源自明代宮廷的說法。但是真正在史料中記錄下來的文獻很少。這則朱元璋的食譜,記載下的這道菜,在汾陽人的餐桌上、宴席中依然完整的保存著。作為一個汾陽人,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朱元璋早餐食用的爐煿肉,如何能成了汾陽人招待客人,逢時過節的宴席菜品呢?話說,1370年,朱元璋封皇三子朱棡為晉王,國太原。明朝晉王府,自此開始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開府長達274年間,幾乎與明朝存亡相始終。晉王朱棡之子孫又陸續被分到山西各地,開府於汾州(今汾陽)的有慶成王、永和王。1373年,汾州城內有了一座慶成王府。13年之後,永和王也在汾州城內設府。現如今二王府府邸早已蕩然無存,但汾陽人至今習慣把兩座王府稱為東府、西府。兩府在汾州子孫綿延十代、十一代,與朝廷之間的各種交往自然也把許多明代皇家的風俗習慣、飲食講究帶到了汾陽,並一代一代保留下來,深刻地影響了汾陽人的方方面面。爐煿肉因此傳到民間,讓普通百姓也嚐到了皇家味道。

“盅盅肉”品種多,恕不能一一列舉,在此我們僅把“爐煿肉”做法大致說下:

選用五花三層肉:1、皮朝上上屜蒸三十分鐘(為了肉出油,定型)2、改刀切拇指粗的條;3、鍋裡少許油,倒入肉翻炒 ,把油過濾掉後加水燉(加入蔥,姜,蒜,加入適量花椒等)4、大火燒開調味(鹽,老抽調色),大火燒半個小時,小火燉半個小時收汁燉熟即可。肥而不膩,老少皆宜。

蒸好的盅盅肉在春節期間,放半月二十天毫無壓力。正月裡,汾陽人招待親朋,一般都是蒸上盅盅肉,拌上幾個涼菜,簡單炒幾個熱菜即可。這樣省時省力,不影響和親戚朋友話家常。待客時,回籠蒸好的盅盅肉,倒扣在細瓷盤子裡,吃的時候把小碗一揭,冒著熱氣,散著香味,總是讓人垂涎欲滴。

民以食為天,美食誘人,然總不能大吃大喝,要適可為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