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第一次大分裂,源於兩個名字

晉國,一個根正苗紅的諸侯國,姬姓諸侯中,最為強大,最為重要的一員,曾經,在西周的政治格局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強大的晉國也沒有想到,他的強盛如此燦爛,他的落幕,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落幕。

很多史學家,將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堪稱是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分界線。而晉國,從來沒想過,會以這樣的形式落幕。

強大的晉國,為什麼會分裂?這個問題困擾著許多人。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戰國時期,喧賓奪主的事情實在是太多見了。但將一個強大到近乎無敵的超級大國,一分為三。這在春秋戰國時期,還是頭一個。

我們津津樂道的,是中行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範氏這幾個大族之間的爾虞我詐。而在這些爾虞我詐之前。晉國幾乎從開國,就飽受著分裂之苦。

或許,飽受分裂的晉國,才是三家分晉的源頭。

晉國第一次大分裂,源於兩個名字

剪桐分弟

天上意外掉餡餅

晉國的成立,是一次偶然的結果。周武王病逝,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任為天子。年幼的周成王一即位,周王朝就迎來了一個利好的消息,周公旦鎮壓了唐國的叛亂。

興高采烈的周成王,恰好和姬叔虞在一起,興致盎然的周天子,剪了一片桐葉,說道,“我把唐虞這塊地方,封給你。”

在周成王看來,這只是一句玩笑話,卻被老實而且很軸的史官記錄下來。一根筋的史官,振振有詞的說道,“天子,要一言九鼎,怎麼能開玩笑呢?更何況開這種玩笑。”

於是,一次意外的勝利,一次意外的見面,一張更加意外的餡餅,砸到了姬叔虞的頭上。於是,一個新的諸侯國晉國,出現在西周的版圖之上。

剛開始的晉國,有多大?史記中記載:唐在河、汾之東,方百里。這時候,這片位於黃河與汾河交匯處的百里土地,正式成為晉國的封地。

一次意外,讓姬叔虞成為了一個諸侯國的君主,從姬叔虞開始,一直到獻侯。一連七代君主,近百年間,都在歲月安好中度過了許多年。這一段日子平靜安寧,即使周厲王這樣的混亂時期,對於晉國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意外得到的這個爵位,似乎也沒有什麼好爭的。至少這段時間,晉國是一個人畜無害,愛好和平的好諸侯國。

但意外還是發生了,國家的指揮棒傳到了第八代君主手裡,也就是後來的穆侯。

晉穆侯和自己前幾代先輩一樣,也是一個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君主,至少在他在位的二十七年裡,國家依舊平安無事。但在這平安無事中,一顆定時炸彈已經妥妥的埋好了。

晉國第一次大分裂,源於兩個名字

春秋初期諸侯國

論起名字的重要性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周朝,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名字,而周朝以前,這種現象更為多見,到了上古時代,絕大多數人只有姓氏,卻沒有名字。

在周朝,禮法一場森嚴,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獲得姓氏,很多諸侯過,尤其是非姬姓諸侯國,開始用自己的國家名字,作為姓氏。雖然姓氏豐富了不少,卻還是遠遠不夠。

除了姓氏的稀缺,那個時代,起名字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些不靠譜的爸爸,對於名字這種煩心事,彷彿的了直男癌一般。一些奇葩的名字就會出現,比如晉成公,他的名字叫黑臀,鄭莊公,他的名字叫寢生。

很多人已經意識到,名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是這個晉穆侯,卻再次患上了直男癌。

荒唐的晉穆侯,把自己太子,起名為仇?姬仇,記仇,大概這位父親是喝多了吧。一次失敗的起名,讓晉穆侯長了經驗,於是,他的小兒子起名叫,成師,這個名字,還是很不錯的。

問題就出在這裡,一個烏鴉嘴出現了,這個人名叫師服,名字也是怪怪的,他說:

異哉,君之命子也!太子曰仇,仇者讎也。少子曰成師,成師大號,成之者也。名,自命也;物,自定也。今適庶名反逆,此後晉其能毋亂乎?

從字面上看,未免有些封建迷信,名字不好,就能讓晉國混亂?很不幸,還讓這個烏鴉嘴說中了。

晉國從晉穆侯之後,開始了第一次分裂。

晉國第一次大分裂,源於兩個名字

全盛時期晉國疆域

一分為二的晉國

晉穆侯死後,一向和平發展的晉國,出現了一次內亂,王位並沒有傳給太子或者少子,而是被晉穆侯的弟弟奪走了。

一次非法繼承,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三年後,太子報仇,奪得了王位,晉國步入了正軌,三十五年之後,王位傳給昭侯。

歷史上並沒有記錄,晉昭侯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他應該是一個善良、老實、孝順,而且胸無城府的人。因為他做了一件令所有人意外的事情,將他的叔父,封到曲沃這個地方,也是今天的曲沃。被稱為曲沃桓叔。

一國兩制的社會形態,在一種和平的背景下,悄然形成。

這時候的晉國,變成了翼城晉國和曲沃晉國兩個國家,更重要的是,曲沃的地方比翼城大,桓叔的治國能力比晉昭侯強。

我在山西時候,老是聽到翼城人和曲沃人爭晉國的都城。現在看來,這種爭議,源自於兩千多年前的晉昭侯。

好好的一個晉國,就此分裂成了兩個晉國,從晉昭侯開始,長達一百年的時光裡,翼城晉國和曲沃晉國同時存在,而且地位逐漸開始平等。兩個晉國中間摩擦不斷,矛盾漸漸凸顯。

史料記載,桓叔是這樣一個人:

桓叔是時年五十八矣,好德,晉國之眾皆附焉。君子曰:“晉之亂其在曲沃矣。末大於本而得民心,不亂何待!”

說句公道話,這個君子說的話,我覺得很是窮酸。桓叔也就是成師,這個人並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少子那樣驕橫跋扈目中無人,也不是那種野心勃勃之人。這是一個好老頭,不爭名,不奪利,並沒有因為晉國的混亂,而渾水摸魚。這樣一個老好人,受到國民的愛戴,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嗎?

也許,這個所謂的君子說的,的確有幾分道理,那就是本末倒置,強枝弱乾的局面,從桓叔昭侯時代,已經形成。對於一個國家來說,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

但問題在於,桓叔自始至終,都沒有想要取而代之,反而師晉昭侯內部,出現叛亂,權臣潘父殺死晉昭侯,迎接桓叔。老實的桓叔剛走到翼城,就被晉人一陣暴揍,打回了曲沃。

事情出現了一個大轉折,如果桓叔真的受晉人愛戴,怎麼會被痛揍一頓呢。自相矛盾的問題,最終出現在潘父的身上。潘父想要一箭雙鵰,不但解決昭侯,還要解決桓叔。

潘父的陰謀沒有得逞,晉人擁立晉孝侯,誅殺潘父。雖然陰謀敗露,潘父受誅。但曲沃晉國和翼城晉國的矛盾,從此出現。桓侯在的時候,依然保持著對晉國的尊重和支持。 八年之後,桓叔去世,他的繼承人莊伯,徹底和翼城晉國翻臉,雙方開始長達數年的交鋒,最終晉孝侯被殺死。但莊伯也被憤怒的晉人擊敗。

於是,從桓叔死後,曲沃晉國和翼城晉國徹底翻臉,雙方開始近百年的廝殺,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廝殺中,真正獲利的,並不是曲沃晉國和翼城晉國,而是晉國人。

這個概念稍微有些模糊,從曲沃莊伯殺死晉孝侯開始,一直到晉武公再次統一晉國。數十年間,翼城晉國有四任君主是被晉人擁立的,有三個晉國君主被曲沃晉國殺死,一個晉國君主被俘虜,只有晉鄂侯一個君主,算是壽終正寢。

混亂的晉國局勢,讓晉國君主走馬燈式的更換,君主的廢立,從諸侯王獨有的權力,變成了完全被晉人和他國左右的悲慘局面,從此之後,晉國諸侯王的威嚴,蕩然無存。

一分為二,讓與原本和平發展的晉國,變成了相互攻伐的戰場。這種分裂,讓晉國的力量大幅度削弱,同時,一些卿大夫,也在兩個君主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獲得了極大發展。晉國的分裂,成為不可改變的現實。

晉國第一次大分裂,源於兩個名字

晉武公

短暫的統一後,一枚種子已經埋下

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曲沃晉國的國力越來越強,而翼城晉國卻在競爭中,處於劣勢,一步錯,步步錯。曲沃晉國用了一百年的時間,取得絕對的碾壓式的勝利。史料記載:

曲沃武公伐晉侯緡,滅之,盡以其寶器賂獻於周釐王。釐王命曲沃武公為晉君,列為諸侯,於是盡並晉地而有之。

一場持續百年的晉國內亂,終於落下帷幕,在曲沃武公的賄賂以及周王室的默許下,晉國再次統一,建都曲沃,晉武公成為晉國新的諸侯國。

從血統上看,晉武公的血統,依然是姬叔虞的後人,這與田氏代齊有著本質的區別。可以說,這時候的晉國,是晉穆公庶出一脈,建立的新的晉國。

不過,當晉國再次統一,我們不禁感嘆,合則生,分則死,在大爭之世,晉國的一系列操作,可以說真的讓人大跌眼鏡。

從一開始,晉國因為一次意外,成為諸侯國。晉國獲得了一把相當好的牌。而從姬叔虞開始,晉國給諸侯國的第一印象,愛好和平,溫和善良的大國。

溫和並不等於不能打,在近百年的和平發展過程中,晉國已經具備了逐鹿中原的全部條件,只剩下一個決定而已。只可惜,晉國君主的這個決定,不但斷送了大好局面,也斷送了晉國發展的道路。

一場分裂,給晉國埋下了國家分裂的種子,這個種子在晉國的土地上生根發芽。漸漸長成了一朵妖豔美麗卻十分致命的罌粟花。龐大的晉國,或許從這一刻開始,他的軌道,將發生巨大偏移,以至於最終失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