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在西方,最為著名的《名人傳》分別

《列夫托爾斯泰傳》,《米開朗基羅傳》,以及《貝多芬傳》,而文學界最為推崇,的應該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了,說起列夫托爾斯泰,最為著名的一部小說,則是他的《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以1812年俄國的衛國戰爭為核心,將1805到1820年,15年間的人物以及事件串聯起來,並且,刻畫了一個個不同人眼中的拿破崙,而就在這戰爭與和平交織的年代,描繪出了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級著作。

而最為痛恨這些人的,則是身為俄國人的列夫托爾斯泰,面對入侵的米開朗基羅,他卻沒有任何一丁點的去黑他,而是從不同角度,去論述了拿破崙,拿破崙是一個可恥的入侵者,然而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以及歷史的傀儡。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一·前後矛盾的形象

小說是生活中的藝術,也是作者真實情感的寫照,尤其是列夫托爾斯泰,他在小說中非常習慣將他個人的情感帶入到小說之中,用自己的角度情感來訴說著事情的經過,而並非以一個宏觀的上帝視角,可難能可貴的是,列夫托爾斯泰不愧為一代大文學家,他雖然在後半部分批判了拿破崙,可依舊沒有否定拿破崙的貢獻,創造了一個立體的拿破崙,每個人物眼中的拿破崙,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展現出了一個前後矛盾的,偉人與罪人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二·《戰爭與和平》中眾說紛壇的拿破崙

在《戰爭與和平》的前半部分,寫到1805年的俄法戰爭,1805年,是俄國曆史上著名的衛國戰爭之一,同樣,也是這個法國偉人的滑鐵盧戰役,這一場戰役,使得拿破崙從一個萬人敬仰,並變為了一個人人喊打的喪家犬

1、“惡貫滿盈的兇手”

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他用多個人,多種角度,來論述了拿破崙,在俄國的女官安娜帕羅洛夫納舍的表達中,拿破崙是一個可恥的入侵者,是一個殺人的兇手,是一個惡貫滿盈的惡棍,是一個篡位的奸賊,並且它將拿破崙的一些隱私爆料出來,擴大化,

編撰出一些莫須有,的行為,在他的眼中,拿破崙是一個低到塵埃中的人渣,而在書中,像俄國人與一些拿破崙政敵方面來看,對拿破崙的抹黑,或真實或虛偽,但大多數人的眼中,拿破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兇手。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2、值得敬佩

然而,都說過批判一個人,要全面的看,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那麼自然,壞人身上也會有好的一面,拿破論也是如此,就在眾人都分分的貨詆譭我,批判,拿破崙時依舊有人站在她這一面,就比如說《戰爭與和平》中的男主角皮艾爾,哦,不應該說是男主角之一,他卻認為拿破崙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因為拿破崙除死了波旁王朝的代表人物,推翻了腐朽的波旁王朝,並且他提出養民、修民的戰略,讓百姓們休養生息,帶給了法國人民新生,他固然有錯,但憑這一點來說,他就是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3、追尋理想

而正是因為皮埃爾的出現,使得討論批判拿破崙,一邊倒的風氣,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從而引發了激烈的辯論,就好比是辯論賽一樣,但辯題比較簡單,一方是認為,拿破崙值得敬佩,另一方則是認為,拿破崙是一個惡貫滿盈的侵略者,而皮埃爾的這番話,立馬就引發了別人的反對,有人認為,拿破崙在取得政權之後,本來就應該隱退,選出一位真真正正為人民的總統,而他卻自己登上了統治者的寶座,並且對外侵略,排除異己,而皮愛爾,則一口咬定,拿破崙是被眾人推舉的,就是這樣,這場討論整整進行了進行了四個小時。

雙方說的,既有錯,也有對,同樣,這一段也可以被稱得上是書中的第一次高潮,甚至也可以說是書中的點睛之筆,因為兩方的激烈討論,表達了作者對於拿破崙的複雜性,

體現了不同人眼中,不同的拿破崙,也讓世人撥開層層迷霧,看到了這個,曾經歷史上掀起滔天巨浪的人,然而,就在人們爭論不休的時候,與皮埃爾同為男主角的安德烈公爵,說出他自己對於拿破崙的看法。

哦,對了,這本《戰爭與和平》,之所以說他的文化程度之高,就是因為在小說的描寫上,單主角最為簡單,雙主角就比較困難,而這個小說採用的則是難上加難的多主角制度,安德烈公爵,對拿破崙的評價更像是一種總結,拿破崙是偉人,更是一位統帥,然而也帶有自私侵略的成分,他推翻了波盤王朝,解救了人民是一個合格的統帥皇帝帝王,他有致敬了與民生息的修養戰略,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然而她卻沒有就此停下,而是展開了侵略,將歐洲的其他國家全部踐踏在了它的體積之下,並且向俄國發出屠刀,因為戰爭死去的不計其數,從而它既是偉人,又是罪人,可他又既不是偉人,也不是罪人,他只是歷史上的一個書寫者,見證者,傀儡。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5、客觀辯證拿破崙

而縱觀這本書,可以看見,安德烈對於拿破崙是比較客觀評價的,既有佩服,又有著無奈,皮埃爾可以說是拿破崙的擁護者,而這也代表了了列夫托爾斯泰,在一開始寫這本書時的真實情感以及理智,身為一位俄國人,他雖然

對拿破崙恨之入骨,然而他也沒有過於的抹黑他,而是將她客觀地呈現在了人們的面前,他是一個俄國人,同樣他也是一個小說家,它是文明的傳播者,為自己的職業負責。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6、身份不同,角度不同

而同樣,人與野獸的區別,是人有感情,同樣,對於自己看待的事物而言,人也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看,就好比小說中的女官,

安娜帕夫洛夫娜是俄國的封建貴族,對於他而言,拿破崙是侵犯了自己國家利益的侵略者,皮埃爾則是一位接受了潮流思想的法國共和國約束者,從而達尤為偏愛拿破崙,而安德烈則是一個具有貴族身份得開明學者,從而他既不偏向拿破崙。也不不偏向俄國的封建貴族,對於拿破崙能夠做出客觀的評價,從而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拿破崙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出現過幾次,而是在這場討論中你一言我一語,你批判我擁護,被一點一點的拼湊出來的一個形象。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三·《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褒貶不一的原因

依舊,將這半部分分析,可以看出,列夫托爾斯泰在描寫拿破崙上,沒有過多的摻雜於自己的國恨家亡,而是用一種坦蕩的君子胸懷立場來去描寫,並且在這一場衛國戰爭中,俄國與法國都帶有自己的目的,即便法國是侵略者,可那個時期的俄國,也是十分不明智,並且帶有霸權色彩的一個國家,剝削百姓的現象也是實為嚴重。

1、小說手法的復調

在小說中有一種手法,叫做復調,首先,在《戰爭與和平》的前半部分,就能夠看得出來,什麼是復調呢?通俗的來說,復調便是用不同的角度,來表達不同的立場,從而構建出一個具有

矛盾性,立體性的人物,他不是主人公的一言堂,而是每個階級,每個人的看法,用矛盾性來突出這個人。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2、作者自身職業素養

第二點,則是列夫托爾斯泰的職業素養

,之前就已經說過,列夫托爾斯泰雖然有仇視拿破崙的成分?然而他確實都沒有忘記過,自己是一名小說家的初心,並且結合時事來看,他也勇於承認自己國家的錯誤,塑造出了一個真實的拿破崙形象,既是偉人,又是罪人。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3、愛國情懷的驅使

但歸根結底,1812年的俄法戰爭,是一場侵略與反侵烈的鬥爭,即便這個時期的俄國帶有著霸權主義,剝削人民的色彩,可他依舊是自己的祖國,並且他是被侵略的,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故而在背後,列夫托爾斯泰的愛國主義情懷戰勝了一開始的初心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4、正義於勝利

之前所說的,文人的思想是豐富的,列夫托爾斯泰也一樣,在那個時代,列夫托爾斯泰嚴重質疑了人們衡量英雄的尺度,是偉大與不偉大,卻忽略了他們所造成的戰爭影響,就好比說,這一個人創下了一個疆域十分宏大的帝國,然而卻沒有想過,他只是為了自己的野心,而不是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家,更好的讓人民過的幸福,這讓列夫托爾斯泰十分痛心。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總結

就像文中所說的,拿破崙也只不過是歷史的傀儡,他的一生,令人敬佩,也令人憤怒,也令人可悲。或許,一切的歷史早已在茫茫之中註定,盛極必衰,是更古不變的定律,拿破崙也沒能逃脫,最終遭遇了她人生的滑鐵盧之戰,死在第二次被流放的道路中。

鄙視否定,復調立體,《戰爭與和平》中的拿破崙為何如此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