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熊文化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早在19世紀末期中國流傳甚廣的“時局圖”上,用來代表沙俄的,就是一隻北極熊。那麼為什麼熊成為了俄羅斯的形象標識呢?

俄羅斯流傳著許多與熊有關的傳說。古時西伯利亞人以捕魚狩獵為主,他們崇拜熊,把熊看作森林的主人、世間整個大家庭的祖先。他們認為熊具有很多神奇的本領,死後會復活,明白人的語言,能夠認識自己的每一個親屬,能帶來幸福或災難。俄羅斯人不但虔誠地信奉熊,而且關於熊的傳說也頗具宗教色彩。據說,熊從前與上帝同住在天上的一個錐形帳篷裡,只因為它固執不從,被貶到地上,成為人類的神。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熊崇拜青銅戒指

2013年,考古學家在在北極圈內薩列哈爾德市發掘出一枚和耶穌一樣古老的戒指,專家相信,這枚2000年前製造的青銅戒指可以證明古西伯利亞人非常崇拜棕熊。

據歷史資料記載,古時的俄國人認為熊原為人,並具有人的特徵,比如:可直立,眼似人,喜食蜜和酒等,因而對熊十分敬畏。宗教上還有禁令規定,直呼熊的名字是一種禁忌,所以,在俄羅斯民間只是按熊的外形,將其稱為“腳趾內翻的”或按其顏色稱為“棕色的”。俄語中“熊”一詞是由蜂蜜和吃兩部分組成,意為“吃蜜的”動物。由於該詞更具有形象性,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熊的角落”

熊是俄羅斯最具代表性的動物,也是俄羅斯人最喜愛的動物,俄羅斯不少地方都有熊的標誌,也流傳著不少關於熊的故事。在索契,有一個名為“熊的角落”的著名小鎮,小鎮上到處是熊的雕塑。據瞭解,這個鎮的周圍是高加索的大山,不少的熊在此出沒。它們經跑下山,到當地的河湖裡抓肥美的魚吃,因此每隻熊都長得膘肥體壯。對於這些來“偷吃”的熊,當地人不僅不討厭,還異常享受這種人熊共處的生活,人們索性把小鎮的名字改為“熊的角落”,這個小鎮也逐漸成了一個遠近文明的旅遊景點。

在俄羅斯的諺語中,熊表現出來的形象是力大無比、笨拙憨痴。比如:“熊行動笨拙,但力大無比”,“家中的主人,林中的狗熊”、“熊不洗澡,但很結實”、“一穴容不下二熊”等。由於熊力大無比,所以獵熊既困難,又危險,有諺語云:“熊沒碰上獵手很走運,獵手沒撞上熊也很走運”,“沒打死熊之前,先別賣皮”,(意謂事未成,先別誇口)。“熊個子大,不靈活”,人們用腳趾內翻的熊來形容像熊那樣笨拙的人。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葉甫蓋尼·奧涅金

在俄羅斯的文學創作中。熊是一個正面形象,被看作是“未婚夫”,具有一定的象徵意味。俄羅斯民間曾流傳著一種說法:“夢見熊就意味著快舉行婚禮了”。如普希金在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中有這樣一段描寫:達季雅娜入睡前把梳妝鏡藏在枕頭下準備在夜間給自己算上一卦。萬籟俱靜,達季雅娜進入了夢鄉。她夢見獨自一人在森林裡,四周空無一人,突然從雪堆裡鑽出一隻大熊,把她帶到了林中小屋……這裡“夢中的大熊”體現了達季雅娜渴望嫁人的心願。

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有這樣的片段:夏天,彼得堡,白夜。彼埃爾和玩伴們不知在哪兒搞了一頭幼熊,放在馬車上一起穿街過市。當地的警察分局長前來干涉,彼埃爾他們就把小熊和警察分局長背對背地捆在一起扔進了河裡,那頭熊就馱著警察分局長在河裡遊起泳來……而彼埃爾,當我看到他抱著幼熊在屋裡跳舞的樣子時,不言而喻,託翁也把他當作一頭熊來描寫了,憨態可掬、聰明、善良、誠懇、沉思……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隱士和熊

俄羅斯文化中偶爾也能見到反面形象的熊,克雷洛夫在寓言《隱士和熊》中把熊的“憨痴”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寓言中隱士和熊交上了朋友。有一天隱士睡著了,熊在旁邊看守著。它看見一隻蒼蠅停在隱士的臉上,便掄起胳膊驅趕,可是這隻蒼蠅不肯飛走,最後停在隱士的額頭上。熊便捧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地砸了過去,就這樣斷送了朋友的性命。後人把這種欲益反損的幫助,即“幫倒忙”稱為“熊的服務”。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吉祥物

俄羅斯人對熊有很多美稱,如“森林的主人”、“甜食家”、“美食家”等。俄羅斯人取名也喜歡和熊的意思扯上關係,如米哈伊爾、米沙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現任總理梅德韋傑夫這個姓在俄語中也是“熊”的意思。俄羅斯人常把熊作為各種大型活動的吉祥物,在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上,吉祥物就是一隻名叫“米沙”的棕熊,後來,米莎還被賦予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的使命,和兩名宇航員一起飛上了太空。2006年“俄羅斯年”和2007年“中國年”的吉祥物,也是裹著中俄國旗、挽手同行的中國熊貓和俄羅斯棕熊的卡通形象。

領土象徵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在彼得大帝之前的俄羅斯的土地紋章中,有三個帶有熊意象的徽記。其中兩個紋章熊出現在伊凡雷帝統治時期,並出現這一時期的郵票中-第一個是16世紀70年代末(不遲於1578年8月)著名的大州郵票,即立窩尼亞戰爭期間。所有的三個熊徽章都是在1672年的最後定型。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諾夫哥羅德州旗幟

熊並不是簡單地表現它們的自然狀態:每一隻熊都有其特殊的屬性,這使得研究者竭力尋找合適的解釋。有趣的是,這三隻熊都被與俄羅斯北部和東北部的具體領土,以及那些曾經被認為是邊緣的地區和一些外圍的土地聯繫起來,例如諾夫哥羅德、雅羅斯拉夫爾甚至更遠的彼爾姆。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雅羅斯拉夫爾州旗幟

諾夫哥羅德熊有保衛國家的意義,而雅羅斯拉夫爾和彼爾姆熊則反映了基本的文化模式。第一種象徵代表著勝利的熊王子,也被解釋為基督教對異教的勝利,第二種象徵在宗教和教育方面象徵著基督教。如果說雅羅斯拉夫爾徽章有暴力的元素,那麼“安靜”的彼爾姆熊則傳達著相當平和地傳達著新的信仰。

在十八世紀到十九世紀,在俄國的領土和城市紋章中出現了更多的熊。部分是源於雅羅斯拉夫爾(馬洛雅斯拉夫的武裝力量),部分意在宣揚這裡的原始地貌:比如烏斯季—瑟索利斯克的徽章是一隻巢穴裡的熊的形象,索斯尼齊的紋章中則是一隻熊爬到松樹上以獲取蜂蜜的意象——這些都描述了當地的自然特徵。

戰鬥民族的養成-鬥熊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基輔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壁畫

自古以來,俄國就有許多勇敢的人,他們不懼怕與自然作鬥爭。如今在網絡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俄羅斯人徒手與熊搏鬥的視頻,其實在過去的沙皇俄國,有這種活動被稱為“bear fun”,它包括以下樂趣:鬥熊,逗熊和熊馬戲。鬥熊起源於古代,歷史學家說,鬥熊是在有洗禮前在俄國就已經有了。在基輔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牆壁上,有著一隻熊和一個男人的壁畫。這幅壁畫從十一世紀的前第三天出現的。一塊紀念碑中寫道“哀悼流亡的丹尼爾”——一個與野獸搏鬥的愚夫。這名男子用矛與熊搏鬥,這一形象被描繪在許多斯拉夫人的珠寶上,例如,在十二世紀的銀手鐲上。在俄國很多硬幣和印章上也都有描繪人與獸的鬥爭的形象。一個例子是Boris Alexandrovich王子在特維爾發現的硬幣。

在很多方面,獲得關於鬥熊斗的信息只能依靠斯拉夫語的書面記錄。在《Chetiyah Mine》(古俄羅斯經典)中記述有一個地方,明確禁止人與熊的打鬥。根據教會的說法,這是一種罪惡,一種無妄之災。關於俄國的鬥熊,我們不僅可以從俄國的文化遺蹟中學到東西。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Sigismund von Herberstein

在Sigismund von Herberstein的記錄中,講述了俄國這種危險的消遣,描述了人與熊的搏鬥。人們把熊困在樹林裡,然後把它抓到一個專門關押動物的房子裡。熊被鎖在街上與那些有影響力的富人打架。一些平民用木製乾草叉鬥引這些無辜的熊,以激怒它們,迫使它們加入戰鬥。憤怒的困獸回擊時,這些人就會逃到王子或波維爾(沙俄貴族階層的成員,地位僅次於王公)那裡。最常見的是,好事者會以食物和衣服為獎勵慫恿受傷的參與者繼續激怒野獸。在Herberstein的記錄中,這個有趣的團體稱之為“戰鬥”(the fight)。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這場戰鬥之所以被記述下來,是因為正是俄國沙皇制定出了這種可怕的遊戲。人們在森林裡捕捉野熊,設置各種陷阱。陷阱通常是一個坑,被抓住的熊會被囚禁在鐵籠子裡。戰鬥本身尤其殘酷,尤其是按照今天的標準,只剩下一條出路:要麼熊死要麼人亡。小小的競技場圍牆四壁有手持長矛的人。憤怒的野熊站立在鬥獸場中,發出狂野的咆哮。持矛者的任務是用矛擊打熊的胸膛,否則熊會立即殺死參賽者。贏得這場殊死搏鬥的勇士會來到地下室,直喝到酩酊大醉,這對沙皇俄國普通民眾來說是種榮譽。但是,這樣不人道的賽事在今天來看並不是什麼樂事。為了與森林的主人戰鬥,一些人是出於自願,因為對於戰士來說沒有比這更偉大的東西了。因此,俄國人一向以這種勇敢的行為而聞名。除此之外,有時與熊搏鬥,可以得到大量的錢,所以這自然也是另一個人們會參與這種生死之戰的動機。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還有一種稍微安全一些的“娛樂活動”,這種搏鬥只使用被訓練過的熊。因此,在這種戰鬥中,流血事件比上面描述的那種少得多。但是熊幾乎不可能被馴服。現代馬戲中頻頻出現熊對藝術家的攻擊事件。熊在人類能夠訓練的動物是最為危險的。因此,這種玩樂並不是一種毫無風險的戰鬥。在這種活動中,在熊旁邊也會有手持叉子的人站在一旁,以防熊的致命一擊。鬥熊大部分發生在中世紀。鬥熊活動幾乎無處不在。在鄉村、鄉村和城市,不過通常是在集市和慶典上。在懺悔星期二可以看到很多這種戰鬥。鬥熊的存在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初。這時候的鬥熊都是以最安全的戰鬥形式出現。“搏鬥”是徒手的,對手總是馴服的。鬥熊活動集中在俄羅斯中部和北部。在伏爾加河流域和白俄羅斯也有這種鬥熊活動。20世紀20年代末期,在許多地方,仍然有人用一種非常原始的武器狩獵熊,叫做“Rogatina(熊矛)”——種木製杈叉。在二十一世紀,這種鬥熊活動已經很少見了。首先,時代已經變了,其次,熊本身越來越少見了。

“戰鬥民族”養成記:俄羅斯人與熊的歷史

rogatin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