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誰都想成爲行俠仗義的英雄,承載的是家國的情懷

金庸武俠,誰都想成為行俠仗義的英雄,承載的是家國的情懷

文|歷史青櫻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金庸武俠在國內廣為流傳,人人稱頌,我們除了認為金庸先生的文筆優秀和編排的武俠情節緊湊跌動人心外,是否與那是的背景也有點關聯。我們可以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一下他風靡全國的原因。

金庸武俠,誰都想成為行俠仗義的英雄,承載的是家國的情懷

在那個年代,影視圖像還不是很普及,每個人接觸到武俠都是看他的小說,那時的印刷質量也不好,字特別的小,而且還模糊不清,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厚的一本《射鵰英雄傳》還是能幾天讀完的,讀完之後有的還要再讀一遍,很享受那種感覺。

後來我們那要播關於射鵰英雄傳的電影,那時只有年關才有這種待遇,那時的播放的還是黑白的,寒冷的夜晚絲毫沒有影響人們追求武俠的熱情,也是奇怪,老人孩子都喜歡看,即使天上下起來小雪還是瞪著那雙眼,沒有人說話,但是心中都翻滾著英雄的熱浪。

金庸武俠,誰都想成為行俠仗義的英雄,承載的是家國的情懷

金庸的作品這麼火,是深入了人心的,為什麼會觸碰到我們的神經呢?

首先那個年代的物質生活還不是很豐富,沒有像現在的網絡電視,更沒有手機,人們在煩躁的工作背後選擇的娛樂方式也就很單一了,能讀點有趣的書就覺得很好了,尤其是讀到金庸的武俠,裡面描繪了一個個激動人心的場景,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人物,人人都向往那個年代,人人都想成為那裡的人物。

金庸塑造的人物,是行俠仗義的英雄,但是不同於美國的英雄。美國的英雄都是個人主義,像鋼鐵俠,蜘蛛俠,他們也是行俠仗義,但是會有點缺失家國的情懷。金庸的武俠,在描寫個人的愛恨情仇外,跟多的把他與家國情懷聯繫起來,拯救的是百姓,維護的是社會的安平。

金庸武俠,誰都想成為行俠仗義的英雄,承載的是家國的情懷

想《射鵰英雄傳》,前面描寫郭靖個人英雄的成長史,修練武功,走向江湖,行俠仗義,後面描寫了宋朝與蒙古的戰爭與和平,而從前的個人英雄一下子成為了拯救天下蒼生的救世主,他的大義在此刻開始顯現。

而這一刻,無不牽動這我們的神經,我們也想為國家做出貢獻,也想當那個英雄,但是我們的環境是不存在這種場面的,人們只能把這種情愫寄託到金庸的武俠作品,在書中享受那個英雄夢。

金庸武俠,誰都想成為行俠仗義的英雄,承載的是家國的情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忠於國家的夢,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每一個落魄的人都想著報效國家,何況我們處於國家大力建設的年代,成就自己,報效國家,這種情愫在中華民族裡從來沒有斷層過,而每一個抒發這種情懷的的作品必然引起大家的共鳴,引起人們嚮往。

武俠的時代早已過去,我們對那個時代還是有感情的,金庸的作品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武俠的世界,在那裡,我們是英雄,我們是拯救天下蒼生的英雄。

金庸武俠,誰都想成為行俠仗義的英雄,承載的是家國的情懷

那個年代,很多的作品宣傳開始宣傳自由,要求思想解放,金庸的武俠正好符合了那個年代的訴求。

金庸先生去世,但是他的作品不會消逝,因為他承載這我們每個人的家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