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文學名著,曾經棄用的土味書名

那些文学名著,曾经弃用的土味书名

後臺回覆書名一鍵免費閱讀:紅樓夢 | 蠅王 | 傲慢與偏見 | 飄 | ……

各位點開書單的你,

從現在起小蝸要把“你”稱為“您”了。

為什麼?

因為,你在我心上……(害羞)

那些文学名著,曾经弃用的土味书名

不管小蝸有沒有撩到你,講了土味情話之後,小蝸接下來跟大家講的,是名著曾經的那些“土味名字”,槽點滿滿,不容錯過。

01

《了不起的蓋茨比》

了不起的蓋茨比,曾用名:《在灰堆與百萬富翁之間》《西卵的特里馬喬》

相信近來不少人都深被選擇困難症困擾,不過比起菲茲傑拉德,你的選擇困難估計還是差遠了。小蝸就以他最為人所知的《了不起的蓋茨比》為例,在出版前,他曾先後給這部小說起了九個名字:

《在灰堆與百萬富翁之中》、《蓋茨比》、《戴金帽子的蓋茨比》、《跳得高的愛人》、《在去西卵的路上》、《特里馬喬》、《西卵的特里馬喬》、《星條旗之下》……

甚至,在書最終要付梓的時候,菲茨傑拉德還告訴編輯他想把書名換成《西卵的特里馬喬》。還好當時的編輯有主見,否則今天擺在書店裡的,不是《了不起的蓋茨比》,而是《西卵的特里馬喬》。

PS:“西卵”其實是小說的發生地;“特里馬喬”是《森林之神》裡面豪華的大富翁,以此來影射蓋茨比。

再PS:經過小蝸隨手查資料發現,菲茲傑拉德果然是天秤座!

那些文学名著,曾经弃用的土味书名

02

《殺死一隻知更鳥》

殺死一隻知更鳥,曾用名:《阿蒂克斯》

“阿蒂克斯”是《殺死一隻知更鳥》這本小說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不過,作者哈珀·李最終還是決定用現在的這個書名——《殺死一隻知更鳥》。

雖然書名是知更鳥,但是書中並沒有過多敘述知更鳥的文字,只是在阿蒂克斯給孩子們玩槍的時候他回憶起,自己小的時候不小心射殺了一隻知更鳥後感覺深深的罪惡感。他告訴傑姆和斯庫特,永遠不要去殺死一隻知更鳥,因為他們絕大部分只是在為我們歌唱。

所以,這裡的知更鳥更是一種寓意,顯然,這個書名也比一個角色名更加有深度。

03

《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曾用名:《年輕太太》《兩段婚姻》《兩對夫妻》

無論是否讀過此書,想必你都對《安娜·卡列尼娜》開篇第一句話毫不陌生:

“幸福的家庭無不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的第二部長篇鉅著。不過你可能不知道,起初,託翁只打算把它寫成一部“一個不忠實的妻子以及由此而發生的全部悲劇”,僅僅用了五十天他便粗略地完成了全書。

直到五年多以後,在前後用過《年輕太太》、《兩段婚姻》、《兩對夫妻》等書名後,它才以《安娜·卡列尼娜》的名字問世了。

小蝸覺得前面這些名字實在是太像普通的劇本了,幸好託翁明智地讓女主角的名字成為了不朽的文學傳奇。

那些文学名著,曾经弃用的土味书名

04

《戰爭與和平》

戰爭與和平,曾用名:《終成眷屬》、《皆大歡喜》

被託翁改過名的,除了上面的《安娜·卡列尼娜》,還有這本更加史詩的《戰爭與和平》。這本書原名叫做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終成眷屬》),之所以改成了我們現在熟悉的名字,是因為托爾斯泰在寫作的時候將整個文本的結構進行了大改。

讀過《戰爭與和平》的人都知道,這部鉅著與“克里米亞戰爭、農奴制改革、十二月黨人、俄法戰爭、拿破崙”這幾個關鍵詞緊緊聯繫在一起。

也正是這幾個關鍵詞,成為了托爾斯泰將其改名的關鍵。為了更加深入地探討俄國人民和軍隊的心理,以及整個俄國的社會風貌,托爾斯泰一次次地將時間進行回溯,直到整個故事的起點——1805年。

自此,拉開了戰爭與和平的序幕。

05

《洛麗塔》

洛麗塔,曾用名:《海邊的王國》

《洛麗塔》的作者納博科夫深受美國詩人埃德加·愛倫·坡詩作《安娜貝爾·麗》的影響,詩中前三節重複著一句話:

“In a kingdom by the sea”

另外,詩中還有這樣一段:“那時我是孩子,她也是孩子;我們為愛而愛,而那不止於愛……

不難發現,最後選取的書名《洛麗塔》的故事實際上也和這首詩有著非常大的關係。就連“LO LI TA”的音韻,也和愛倫·坡的詩歌一樣頗有韻律之美: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洛一麗一塔:舌尖向上,分三步,從上顎往下輕輕落在牙齒上。洛。麗。塔。”

那些文学名著,曾经弃用的土味书名

06

《飄》

飄,曾用名:《明天是新的一天》

1935年,也就是《飄》出版的前一年,瑪格麗特·米切爾給編輯列了一個長長的清單,上面的備選標題多達22個。

但瑪格麗特並沒有像菲茨傑拉德那樣對每個標題都陷入選擇困難症,她本人則更傾向於使用書的結尾《明天是新的一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作為標題。

由此甚至衍生出了很多個關於“明天”的標題:

Tomorrow and Tomorrow、there’s always tomorrow、tomorrow will be fair、tomorrow morning……

最終定下《飄》(Gone With the Wind)這個標題是因為這句話出自瑪格麗特·米切爾最喜歡的一首詩——歐內斯特·道森的詩歌《辛娜拉》:

“I have forgot much,Cynara! Gone with the wind

辛娜拉,很多往事我已遺,隨風而逝”

07

《1984》

1984,曾用名:《最後一個歐洲人》

關於奧威爾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為何最終定名為《1984》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但據說,該書最初名叫《歐洲的最後一個人》是因為奧威爾在寫作該書時感到非常孤獨,當時的他住在侏羅島上,與世隔絕。

小說的主人公溫斯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偷偷地記日記,思考思想自由與未來,他成了大洋國唯一在思考的孤獨的人,難怪這部小說最初的名字就叫《最後一個歐洲人》。

“我們將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

08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曾用名:《第一印象》

除了強迫症作家以外,小蝸還發現了一位怕和人“撞名”的女作家——簡·奧斯丁。

《傲慢與偏見》曾經名為《第一印象》,但是,這個名字在簡·奧斯汀之前已經被別人用了。

而且,我們盤點一下奧斯丁的一系列作品:《愛情和友誼》、《理智與情感》、《傲慢與偏見》……

比起《第一印象》,《傲慢與偏見》更是強迫症福利吧,這個書名也正好對應了文中的那句話:

傲慢讓別人無法來愛我,偏見讓我無法去愛別人。

那些文学名著,曾经弃用的土味书名

09

《蠅王》

蠅王,曾用名:《內心深處的陌生人》

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戈爾丁的作品《蠅王》是一部著名的哲理小說,故事發生在一場未來的核戰爭中,一架飛機帶著一群孩子從本土飛到南方疏散,飛機被擊落,孩子們乘坐的機艙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無人煙的珊瑚島上,借小孩的天真來探討人性之惡這一嚴肅主題。

而《內心深處的陌生人》這一名字被改動是因為一個出版商最初覺得這個名字過於直白和荒誕,於是,一位編輯想出了《蠅王》這個書名,“蠅王”這個詞譯自希伯來語“Beelzebub”,是魔鬼的當代稱呼。

10

《紅樓夢》

紅樓夢,曾用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鑑》《金陵十二釵》

想必大家都知道《紅樓夢》原本定名為《石頭記》,開章就表示故事是記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一大塊石頭上的。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除此外,小說還有幾種書名——空空道人改為《情僧錄》;東魯孔梅溪者改題的《風月寶鑑》;再後來,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題名為《金陵十二釵》。

而《紅樓夢》這個名稱,是第五回太虛幻境的曲名,暗示了眾兒女乃至賈家的命運,內涵深刻。有一段脂硯齋批語曰:

所謂‘好知青冢骷髏骨,便是紅樓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

咳咳,世界太大,小蝸的心裡只能裝下的是你的評論。

今日份的土味情話還滿意嗎?快在評論裡一起吐槽吧!

- END -

那些文学名著,曾经弃用的土味书名

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

長按下載

不疾而速 與你共讀

那些文学名著,曾经弃用的土味书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