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主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長期以來,不少史籍論及劉禪,多以“庸主”稱之,認為劉禪是一位才智平庸、無所作為的皇帝。千百年來,“扶不起的“阿斗”的形象深植於人們心中。歷史上劉禪真的是一位庸主嗎?有人認為此評論並不正確。劉禪並非庸才,相反還是有一定智慧之人。

庸主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一、劉禪確有過人之處。劉禪是甘夫人所生,身份不比其兩個兄弟劉永和劉理高貴,因甘夫人只是劉備的一個妾,而劉禪能在三子中劉備立為太子,“庶長子”並不是關鍵因素,實則是他在某些方面贏得了劉備的肯定。

二、劉禪是有大智之人。《晉書李密傳》載李密認為:劉禪之為君也,“可次齊恆,…齊恆得管仲而霸,……(劉禪)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也。”將劉禪與春秋首菊齊恆公相比,評價實在很高。《諸葛亮集》載,建興二年(224),諸葛亮任劉璋舊吏杜微為主簿,杜固辭不受。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曾這樣評價劉禪:“朝廷(指劉禪)今年始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漢室,欲與君應天順民,輔此明主,以隆季興之功,著勳於竹帛也。”這裡不排除諸葛亮有些言過其實,但相信諸葛亮決不會以溢美之詞來讚美一個真正的府主。

庸主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三、劉禪會用人。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軍中,劉禪按諸葛亮對他說過的:“蔣公琬託志忠雅,當與我共贊王業者也。”“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他封蔣琬為大司馬,代亮執政。蔣琬為人豁達大度、寬容平和,為官清正廉明,處事敏捷準確,政簡刑清。另外,諸葛亮祖孫三代、降將姜維等都忠於劉漢,誓死方休,如果他真的昏庸無道,這些人又怎麼會死忠於他?當鄧艾偷渡陰平、成都投降的消息傳到劍閣之時,哭喊之聲不絕,人心思漢,可見軍心也向著劉漢。而同一時期的魏吳兩國呢?權臣奸臣不斷,曹爽、司馬懿三父子、鍾會、請葛格、孫峻、孫琳,無一不是食君之祿而反謀其君。這些都說明劉禪並不是一個不識良才的庸主。

庸主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四、劉禪以蜀國百姓為重。東晉王隱《蜀記》這樣評論劉禪自縛雙手不戰而降的行為:劉禪之所以寧背罵名而不作辯解,乃“全國為上之策”。當時蜀國是三國中最弱方,諸葛亮死後,黃皓弄權,姜維又去屯田避禍。在當時早已危機四伏的狀態下,即使決心與魏軍抗爭到底,蜀國的滅亡也是必然的,還會死更多人,人民受更多苦難,劉禪不想為保自己的皇位而讓百姓飽受戰爭之苦。從這個角度看,劉禪也稱得上是仁德。

庸主劉禪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嗎

五、使用“瞞天過海”之術。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己性命,更有蜀地百姓的生存都掌握在別人手裡,劉禪的言行直接影響晉國對蜀地百姓的政策,所以他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的情感,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畢竟生存為本,劉禪表面的麻木和愚儒的背後,實則潛藏著過人的機智。周壽昌的《三國志集解》評價劉禪說:“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所以說,後主劉禪不失為一位“通明智達”的君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