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徘徊在负她与负她之间

光武帝刘秀:徘徊在负她与负她之间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是刘秀青年时代的人生理想。

刘秀虽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但系皇族支脉。

刘秀的先祖长沙王刘发分封在南阳一带,由于汉武帝推恩令的实行,到了刘秀这一代已然平民。且刘秀九岁丧父,兄妹数人由叔父刘良接济过活,长大后的刘秀谨慎本分,勤于农事,是农民中的好把式。

阴丽华,南阳新野巨富家的千金小姐,据《后汉书》记载,阴家有良田万亩,车马和奴仆无数,富比王侯。

看上去两个人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因为刘秀的姐夫邓晨是新野人,且与阴家有亲,借助于这层机缘,农家小子刘秀才有机会一识富家千金阴丽华的惊人美貌。

执金吾呢,官秩不算太大,大概相当于首都公安局局长吧,不过其出行时的声势与排场非常壮观。

说刘秀是农民,他又有别于普通的农民,因为他还是一个读书人,曾经在首都长安的最高学府太学求学。

就是在长安求学期间,有一次刘秀看到执金吾率众出行,被其盛大威武的排场所震撼,竟情不自禁喊出了那两句为后世无数有志男人向往效仿的理想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类似于当今年轻人“我要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2.0版。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多数人的人生理想终将破碎成生活的一地鸡毛。

刘秀虽有皇族之名,实乃一介布衣平民,和执金吾与阴丽华之间的距离何其遥远!


幸运的是,刘秀生在一个时势造英雄的大时代。

时值王莽新朝的后期,天下大乱,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莽新王朝摇摇欲坠。

看准时代大势后,刘秀与兄长刘縯和南阳宗室子弟也打着“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旗号在南阳起兵。刘秀兄弟的兵马史称舂陵军。

为了壮大声势,加强反莽力量,舂陵军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中的最大主力进行了联合。

公元23年,同为刘氏宗亲的刘玄被绿林军主要将领拥立为更始帝,建立更始政权。

期间,由刘秀率领的起义军在昆阳大战中以2万人马大败号称百万的王莽大军。一时间,刘秀兄弟声名鹊起。

由于绿林军拥护的更始帝刘玄与刘秀兄弟率领的南阳起义军本就貌合神离,又由于刘秀兄长刘縯为人比较高调,时常表现出对更始帝的不满,因此被刘玄借故杀害。

昆阳大战后,刘秀威名远扬,更遭刘玄忌惮。不过刘秀和兄长刘縯不同,他深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在兄长刘縯被杀的巨大悲痛下反而表现得更加谨慎、恭顺、低调。

在深思熟虑之后他做了三件事:一、不表昆阳之功,以免引起更始君臣更大的嫉妒和不安;二、不与刘縯部属私下接触,并表示刘縯犯上,自己也有很大责任;三、不为刘縯服丧,并决定立即娶阴丽华为妻。

五月末,刘縯被杀,六月,刘秀就娶妻进门,这是明显有悖于古人婚丧嫁娶常理的,但这却是刘秀韬光养晦的无奈之举。

正因此,刘玄不但没有加害刘秀,反而封其为武信侯。

封了武信侯,娶了阴丽华,刘秀的人生理想似乎圆满完成,往后就该是高官厚禄、娇妻拥怀的幸福生活了。


然而,生逢乱世,世事充满了变化和未知。

更始元年九月,绿林军攻破长安,王莽死于乱军,新莽政权覆灭。

婚后仅三个月,刘秀就受更始帝召唤西去洛阳,阴丽华也回了新野娘家。

王莽虽死,可在新末乱世中形成的诸多新老武装割据势力却并未臣服于刘玄的更始政权,其中尤以河北之地最猖狂。

为了安抚河北诸王与各种势力,更始帝刘玄怀着既不情愿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命刘秀北渡黄河,镇慰河北。

河北之地,形势极为混乱复杂,既有“河北三王”的势力,又有铜马、青犊、尤来等数十万农民起义军。而除了少数随从之外,更始帝并没有给刘秀任何兵马,刘秀持有的只是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

刘秀刚到河北不久,一个叫王郎的人就自称是汉成帝流落民间的儿子在赵缪王刘林等人的拥护下在邯郸登基称帝了。河北诸王本就怀有称帝自立之心,现在见更始帝的使节到了河北,干脆就彻底的建号自立了。

王郎称帝后,就视刘秀为他在河北的最大敌人,以至悬赏十万户追捕刘秀。与此同时,广阳王刘接也起兵响应王郎,闭门捉拿刘秀。

不过河北势力并非都响应王郎的号召,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刘植、耿纯等豪杰先后慕名投到了刘秀的麾下。刘秀收信都、和成两郡兵马后,发兵讨伐王郎。

就在这时,河北三王中拥兵十余万、实力最强的真定王刘扬亦欲归附王郎,这给刘秀一个不小的打击。

面对河北复杂的局势和自己依然处于相对弱势的现实,刘秀经过一番深思后认为,河北三王中,真定王并非死心塌地的追随王郎,刘扬还有被争取过来的可能,于是派刘植去游说真定王。

经刘植一番游说后,双方达成了联合意向,但是,为表联合的诚意及加强联合后的稳固性,真定王刘扬提议刘秀迎娶其外甥女郭圣通为妻。

这位郭圣通,她的外公是汉景帝的七世孙、真定恭王刘普,说起来她与刘秀一样都是汉室宗亲,同为汉景帝之后。

而此时,距刘秀迎娶梦中佳人阴丽华才不过数月之久。

一边是辜负新婚爱妻阴丽华的内心愧疚,一边是郭圣通十万大军嫁妆的实际得利。

爱情很美好,现实更逼人,不管经历了怎样的内心痛苦与挣扎,最终刘秀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他的第二位夫人郭圣通。

更始二年五月,刘秀发本部兵马与刘扬合兵一处,共击邯郸。不久,邯郸城破,王郎被击杀。显而易见,刘秀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击灭王郎,郭圣通带来的十万大军功不可没。

击破邯郸后,刘秀又陆续平定了河北的铜马、青犊、高湖等大小数十万农民军,整个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尽归刘秀所有。

公元25年,已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在河北鄗城千秋亭登基称帝,国号“汉”,建元“建武”,史称东汉。


建武元年七月,刘秀挥师南下。

九月,更始政权为刘秀所灭。

十月,刘秀定都洛阳。

同年,一直伴驾左右的郭圣通为刘秀生下了第一个皇子,就是后来的太子刘疆。

定都洛阳后,刘秀立即派人去南阳接来了阴丽华。阴丽华和郭圣通都被封为贵人。

自古“帝后同体”,东汉政权初建,有帝无后,非巩固政权之良策。

阴丽华是刘秀的原配嫡妻,又是刘秀心中最爱,本是皇后的最佳人选。

古之女子,未有不以登后位为人生至荣的,阴丽华却坚辞不受。阴丽华固辞后位的理由有两条:其一,郭圣通有帮助刘秀渡过危难之功;其二,郭圣通有诞育皇子之功。

刘秀呢,果真立了郭圣通为后。

是刘秀依从了阴丽华的固辞么?

不是!是刘秀又一次接受了现实的招安,而阴丽华也正好能认清自己所处的现实。

刘秀之所以能拿下河北的的大片江山,以至称帝,郭圣通身后的河北派文臣武将居功至伟。

郭圣通虽然比阴丽华晚几个月嫁与刘秀,但真定府十余万大军因此联姻而归附,顿使河北局势骤变;且刘秀在河北时,是郭圣通时时伴驾左右,手下文臣武将只知有郭圣通而不知有阴丽华。

再说,东汉王朝初建,虽然据有北方及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但其西有关中百万赤眉大军,东有西汉梁孝王八世孙刘永,南部荆、扬二州则有秦丰、李宪等称王称帝的强大割据势力。这些割据一方,或称王、或立帝的强大军事集团,对东汉王朝的存在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至于西蜀的“白帝”公孙述、陇右的隗嚣、河西的窦融,更是刘秀日后潜在的大敌。

面对新生的东汉政权强敌环伺的严峻形势,刘秀不得不以大局为重,更多的考虑朝中文臣武将的意思,又一次负了阴丽华,建武二年六月,郭圣通被册封为皇后,其子刘疆被册封为太子。


中宫既定,后院平静。

此后刘秀开启了东汉皇朝对四方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

刘秀先后派冯异、吴汉、耿弇、岑彭等进行了西征、东征及南征。经过近五年的征战,刘秀基本扫平了除陇右的隗嚣、益州的公孙述以外的大小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东方。

随着东方大片疆域的平定,天下日渐安定,刘秀对于后宫事物的处理也就比从前少了些顾忌。

建武九年,刘秀正在陇右一线征讨隗嚣,后方洛阳一带发生变乱,流寇居然杀死了阴丽华的母亲与弟弟!

母亲与弟弟被杀,身为刘秀宠妃的阴丽华自然是无比悲痛与自责。

刘秀为了安慰阴丽华,竟然下了一道直接打脸郭圣通的诏书:“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

宠妃家眷遇害,皇帝下诏安抚,本在情理之中,可这诏书,说什么阴丽华有母仪之美,当初皇帝的本意是要立作皇后的,因为阴丽华的固辞才……

什么叫“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就是说:“惶恐危难的时候,只有我和你在一起,现在安乐富贵了,你却将我抛弃了”。这是刘秀借阴丽华的口气在表达自责,以示对阴丽华身列“媵妾”身份的深深内疚。

阴丽华与你刘秀是危难与共,人家郭圣通在河北的日夜相伴就不是危难与共了?人心之偏私,可见一斑,可以说,此时的刘秀完全没有顾忌到郭圣通的感受。

这诏书可能确实抚慰了阴丽华,却深深刺痛了郭圣通,让她颜面尽失,也让她在皇后的宝座上如坐针毡。

建武八年,刘秀平灭陇西的隗嚣。

建武十二年,刘秀平灭西南巴蜀的公孙述。

至此,天下克定,江山一统。


没有了外部征战的牵绊,刘秀才有精力和时间关注后宫。

有人说,一个男人在实现自己的爱情之前,他的内心会永远处于不安分的折腾状态。刘秀虽然娶了阴丽华,可后宫的安排却非他本心所愿,因此在爱情上还算不上得偿所愿。

经过十几年的劳苦征战,天下已定,可回到后宫一看,自己心爱的女人还处在委屈的媵妾之位,终是心意难平,由此可以想见刘秀的日常行事难免不对阴丽华各种偏私袒护。

而郭圣通,自建武九年刘秀给阴丽华下了那道“情意绵绵”的诏书之后,她的内心就再也平静不了了,再加之现实中刘秀对阴丽华的各种偏袒维护,郭圣通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比较难以表现出母仪天下的雍容大度了。

我爱你你什么都好,连缺点也熠熠生辉;我不爱你你什么都不行,纵使十八般武艺俱全仍然一文不值。这是爱情的真理。

到了建武十七年,刘秀终于下诏废后,诏曰:“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郭圣通的“怀执怨怼”从何而来?应该多拜刘秀所赐,这时候的郭圣通因为刘秀的不待见大致已成一名怨妇。

郭圣通的吕、霍之风见于何处?查无实据。

至于阴丽华的各种美德,除了有些确实存在的,大概还有刘秀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

大概刘秀也自觉这是一次私大于公的皇后废立,因此才会说“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就是说不想大张旗鼓的宣扬,只想悄悄地把这事儿给办了。

不过,刘秀对郭圣通也还是有感情的,虽然这庄婚姻有点城下之盟的胁迫之意,但却在刘秀初创江山时立下过汗马功劳,再说,郭圣通与刘秀育有五子一女,这样的夫妻共同经历岂能一笔勾销?

因此,刘秀废郭圣通应该是充满愧疚的吧,也正因此,废郭圣通后刘秀对她各种补偿:封她为中山王太后让她安享晚年,给她的长子刘疆(前太子,建武十九年被废,得善终)东海王广阔的封地,对她其他的子女及郭氏家族也是各种额外封赏……

然而,再怎么多的封赏,终究难抵刘秀负了郭圣通的事实。

后人多把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奉为皇家爱情的典范,其实呢,真没有看起来的那么美好,处理国家大事游刃有余的刘秀一直徘徊于负她与负她之间,这大概是完美的光武帝刘秀少有的不完美之处。

谢谢你的阅读,欢迎关注“刘刘看世界”,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