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場遍地國寶,年銷售上百億,它們是從哪裡來的?

古玩贗品滿地都是,他們的源頭都是哪裡呢?

陶瓷造假重災區:以江西景德鎮、河南、福建龍泉地區、廣東潮州等地為重;

青銅器造假重災區:以河南洛陽伊川縣煙澗村為代表的製假村;

玉器造假重災區:河南、安徽,這些地區主要是漢代玉器造假地,遼寧是全國90%的仿製紅山玉的聚集地;

書畫造假重災區:天津鼓樓地區為最廣、北京潘家園、琉璃廠等地的假書畫多是由地方流入,南京夫子廟和涼山古玩市場則多事當地書畫家作品被造假嚴重。



市場的培育,其實是有意識的在培育,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火爆是眾目可見的,齊白石的畫作在市場上吃香,造假者就一擁而上的做齊白石的偽作,明清官窯瓷器在拍賣市場上屢創高價,作假者就大量的成規模的仿明清官窯的瓷器,這樣不斷的在更新,不斷的在擴大規模,到達一定的實踐和時間的積累,某個地區就會逐步形成這一藝術門類的作假聚集地。

另外一方面政府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鼓勵,大力發展當地的某種文化,但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曲解,而政策就成了這些人的保護傘。以安徽蚌埠為例,當地政府有意識的把玉器做一個產業,大力發展當地的玉文化,但是產業不是說造假,就是被當地別有用心的人“理解”為造假,這也是為什麼安徽蚌埠成為中國玉器造假地的原因之一。

探究:哪些人在做?受害者是誰?得益者是誰?哪些人在做?

從造假作舊成品到古董文玩店的“文物”,再到天價珍貴藝術品,在這條產業鏈上的操作者有農民、作舊大師、古玩玩家、交易商、收藏家。中國億萬農民大軍是其中的重要的作假者,技藝高深的作舊大師隱居在作坊裡,研究著不同的作舊技法,這種技法不僅能騙過專家的眼睛,還能順利通過機器的檢測。然而這條產業鏈上最重要的操作者,記者認為是古玩玩家,拿著從農民那裡幾十元、幾百元收集過來的工藝品,轉身經過二次包裝,就可以以幾百萬元的高價賣到市場上,最後甚至流通到拍賣場上,終端到中國收藏家手中。

受害者是誰?

當然是中國普通的收藏者們,因為這些人是作假“文物”的最後消費者,不僅如此,會形成惡性循環的產業鏈,搞得收藏界魚龍混珠。吳樹經過多年的調查得出一組數據:近30年,中國境內集結了收藏大軍8000餘萬,相當於現在每14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收藏者,多數初涉古玩市場的人都會大眼被騙,其間繳的冤枉學費就更加難以統計了。從另一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中國造假的農民兄弟雖然主觀意願是造假致富,但是同時也是這股大潮的犧牲者。經調查發現,除極少數動手早、運氣好的人掙了大票子,成為農村新貴外,一些靠盜墓、製假為生而又沒有後臺保護傘的農民,有的被判刑入獄,可憐的一點家產也被罰沒。

得益的是誰?


一類是擁有足夠金融資本的文物藝術品投機商,為顯性富人;另一類是貪官汙吏,為隱性富人。“這兩類人的物品無論真假、無論出處,都可以成為他們欺行霸市、賺取暴利的籌碼。中國的富豪收藏從一開始就明確地打上了&34;烙印,所以他們的收藏活動、還有他們的收 藏品,也就理所當然地被納入商業運作軌道,他們藉助用金錢或權力建立起來的絕對威望,壟斷了文物、藝術品價值和價格上的話語權。

瓷器、玉器、青銅器、書畫等造假製品,最終都是流入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進入到這些城市的拍賣市場和古玩市場上;另有相當一部分是經由香港臺灣出口到海外,這批出口到海外的高仿品,最終也是藉助中國藝術品火熱的風頭回流到中國,更甚的是中國藏家以天價買入,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海外迴流贗品中國造,是中國收藏界的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