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豆瓣8.5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京劇元素對電影品質的提升作用

前言:

《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小說《妻妾成群》,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等主演。影片1991年出品,同年9月參與威尼斯電影節,並榮獲銀獅獎。1992年在北美上映後,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

評豆瓣8.5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京劇元素對電影品質的提升作用

影片圍繞封建禮教下的女性悲劇話題展開,講述了一個僅讀半年大學的女大學生頌蓮被貪錢的母親逼迫嫁入了陳家大院,成為第四房姨太太后與其他三個太太爭寵"點燈",所釀成的一系列悲劇故事。

相信每一個看過此片的觀眾都會對劇中最為突出的紅燈籠產生深刻的印象,但除開這個紅燈籠,影片中反覆出現的京劇元素也給我留下了極具吸引力力的印象。當然這種吸引力並沒有喧賓奪主,反而在很多方面成為了提升電影品質的重要加分項。

本文將深入分析京劇文化元素對影片人物塑造、氛圍渲染以及視覺營造的提升作用。

一、塑造人物:京劇唱段各有寓意,讓三姨太梅珊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01

頌蓮嫁入陳家大院,三姨太梅珊就給了她一個下馬威:在她與老爺的新婚之夜使性子,讓丫頭來喚走老爺,以彰顯自己受寵的家庭地位。

可她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夠成功喚走老爺,終究有一天,四院點燈,她再次著人去請,卻吃了閉門羹。在第二日的清晨,梅珊便在院裡唱起了《紅娘》:

看小妞做出來許多破綻, 時紅娘偏用著要巧語花言。

本來是千金體大家風範, 最可憐揹人處紅淚偷彈。

盼佳期數不盡黃昏清旦, 還有個痴情種呀度寢忘餐。

非是我願意兒傳書遞簡, 有情人成春屬不羨神仙。

這段唱詞中前四句的聲音比較零散破碎,直到第四句"最可憐揹人處紅淚偷彈"開始,聲音愈發清晰,由此可以看出,這幾句正是梅珊心理想說出的話,她在"淚偷彈"、"盼佳期"。

梅珊本是一時風光的梨園大花旦,她嫁給老爺,為他生兒育女,在四太太沒有進門之前,最為受寵。老爺說她"高興就唱,不高興就哭。"可是此時此刻,她卻是用唱在表達自己的"哭"。

評豆瓣8.5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京劇元素對電影品質的提升作用

這段清唱,演員選擇了最樸實的表達,深刻揭示了角色人物內心深處的無奈和吶喊,也從側面突出了封建家庭中女性內心的壓抑和苦悶,完全找不到出口排遣,她甚至只能用這種迂迴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心情。

02

老爺因為與四太太生了嫌隙,慪氣來到三院,梅珊唱了一段《紅娘》後,老爺卻點了一出《蘇三起解》:

蘇三離了洪洞縣,將身來在大街前。未曾開言我心好慘,過往的君子聽我言。哪一位去到南京轉,那二郎把信傳:就說蘇三把命斷,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蘇三是明朝名妓,是出身不正的底層女性,這點與梅珊不謀而合。而此時畫面中,頌蓮卻走到了宅子裡的"死人屋",這一段實際也在暗示梅珊的命運,與蘇三一樣的淒涼,而這一段是老爺點出的曲目,也似乎在暗示,梅珊的命運如蘇三一樣沒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掌握在老爺手中。

03

頌蓮犯了老爺的忌諱,假孕爭寵遭到封燈,並且懲罰了貼身丫鬟雁兒,老爺去了二院,梅珊在樓頂上唱了段《桃花村》:

非是我囑咐叮嚀把話講,只怪你呆頭呆腦慌慌張張。

今夜晚非比那西廂待月,你緊提防,莫輕狂。

關係你患難鴛鴦,永宿在池塘。

已然錯情生波浪,怎能夠粗心大意你再荒唐。

鼓打二更準時往,桃花村口莫彷徨。

你不要高聲也不要嚷,你必須眼觀四路耳聽八方。

此時,梅珊與頌蓮已經沒有那麼敵對了,因為頌蓮知道了宅子裡二太太才是笑面虎,而這一段的重點在於最後兩句,她是在點撥頌蓮,讓她得饒人處且饒人,凡事不要做的太過分。

由此也不難看出,梅珊是個心思簡單的女人,她是表面上的壞,嫉妒就使壞,但她並不是挖空心思要去陷害和構陷,她的不善良也只是因為別人動了她的"奶酪",威脅到了自己生活而做出的自保和反擊。但是她並不希望頌蓮被別人整垮,頌蓮被封燈她內心是同情的,

因為她深刻的知道,這個院子裡的人都是勢力的,而她的善良也被院子裡的明爭暗鬥吞噬的只剩下一絲,她也只能藉著唱戲來委婉表達。

評豆瓣8.5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京劇元素對電影品質的提升作用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在電影中,播放了兩段留聲機的京劇,兩段都是梅珊所唱,均為《御碑亭》選段。這兩段京劇選段的內容十分有意思,它讓梅珊的悲劇命運染上了一絲懸而未決的色彩:高醫生到底和梅珊有沒有偷情?

04

梅珊叫來頌蓮打麻將,高醫生播放了梅珊當年的演出錄音。錄音中梅珊唱的是:

一見休書如刀絞,只為歸家那一宵。

行至中途風雨暴,碑亭避雨起禍苗。

那邊又來一年少,兩廂無言坐一宵。

頌蓮看到了桌子下梅珊正在勾引高醫生的腳,證明了梅珊敢於"打破規矩",但這一段內容卻是在說,梅珊與高醫生尚什麼也沒發生,尚在相互曖昧的階段。

而至最後,二太太卓雲說親自抓到了梅珊與高醫生的姦情,梅珊被帶到死人房處死之後,頌蓮在靈堂播放梅珊的錄音,讓老爺惶恐不安,認為家宅鬧鬼。

不過是因為一句"陰謀毒計良心喪,休書好比殺人場。手摸胸膛想一想,無義的王魁比你強。"

這一句實則是梅珊的向死之言,在控訴封建婚姻裡男性與女性不平等的現實,在控訴老爺的無情無義。

這段京劇在表現手法上還選用了以合唱、復唱的方法做強調,以表達陳府"殺人場"的主題思想。

評豆瓣8.5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京劇元素對電影品質的提升作用

梨園花旦出身的梅珊在陰沉、窒息的古老宅院裡的曼舞清唱,其作用和紅燈籠一樣使人感到悲涼。三姨太梅珊是電影中著墨較多的角色,京劇的出現已經成為了三姨太的一種元素代號,並且為梅珊這個人物的思想、情緒、性格以及命運塑造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氛圍渲染:京劇配樂增添影片厚重感,渲染出有情緒、有態度的畫面

京劇作為影視配樂的例子不算特別多,但京劇與電影能夠融為一體,不算作為輔助的配角,而是整體中無法拿出的一部分的電影,唯有《大紅燈籠高高掛》做到了。

在影視作品中,配樂的作用往往是為了烘托氣氛,渲染情緒,讓觀眾產生沉浸感、代入感,繼而形成與影片所表達情緒、思想的共鳴。

影片剛開始,就是一陣十分密集的鼓聲,鼓聲厚重而沉重,所傳遞的情緒就是低沉的。這種背景音樂無疑與影片所表達的悲涼情緒態度是相互符合的。

我們不妨嘗試一下,關掉聲音看片頭,那份沉重感將會消失到無影無蹤,因此我說,京劇配樂是本片無法分割的一個部分,它是融入到整個影片中的一個部分。

在影片的聲音製作過程中,並沒有使用後期添加的音效,但這並沒有讓影片失去聽覺上的情緒。影片在場景中,靈活的運用了傳統京劇音樂中的打擊樂——急急風。

評豆瓣8.5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京劇元素對電影品質的提升作用

"急急風"是戲曲打擊樂的一種打法,它所使用的樂器往往只有鑼鼓,通常會配合所呈現的內容進行快慢的調節。它的本質十分簡單,就是敲鑼打鼓,但是二者配合的輕重緩急、張弛起止、時間長短、力量強弱,都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襯托不同的情緒。

"急急風"是一種"活"的音效,它的可改變性度極高,變化多,往往能夠表現出多種情感態度。例如鼓聲由弱變強,則表示情緒的高漲,原本不該發生的事情就要發生了。而鼓聲凌亂、密集且時間長,往往就代表著心亂如麻,不知所措的心境。

影片在轉場過渡處的配樂,也多使用了戲曲打擊樂,與故事內容十分匹配和諧。可以說,《大紅燈籠高高掛》將京劇的音樂提煉昇華成為概括人物命運的哲理化旋律,在銀幕上留下了很多令人難忘的音樂形象,並且讓中國的電影音樂具有了鮮明的民族特色,與電影形成更具新意的結合。

三、視覺營造:營造東方特色視覺,輸出民族文化

《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了第48屆威尼斯電影獎,次年斬獲了北美最高票房的外語片。

這兩項殊榮至今沒有幾部華語電影超越,在中西文化背景差異巨大的前提下,影片受到西方觀眾歡迎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文化層面,我覺得與影片所打造出的東方特色視覺——京劇元素有極大的關係。

京劇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代表,也是國粹之一。在影片中,除了京劇音樂和配樂之外,京劇臉譜、戲曲服裝以及演員對京劇表演,將神秘的東方文化進行了視覺上的構建和還原,滿足了西方觀眾對東方文化了解的期待心理,一定程度上為影片的票房和口碑做出了貢獻。

影片中,除了無處不在的紅燈籠之外,三姨太梅珊房間裡到處放置的戲服、臉譜其實處於一種誇張的設置中。在中國傳統家庭對裝飾的含蓄表達習慣中,這樣誇張而又奪人眼球的東西是不符合常理的。但導演卻如此執行了,他的用意是什麼?

評豆瓣8.5分《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京劇元素對電影品質的提升作用

張藝謀作為第5代導演,最初所奉行的拍片指導思想是在進行藝術探索的時候,表達知識分子的思想。這些在張導演初期的作品《紅高粱》和《菊豆》中都有所表現。但除此之外,張導演也曾坦白承認拍片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拿到外國的電影獎項,這既是一種關於導演職業功名的表現,同時也是輸出民族文化的美譽。

在91年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過程中,為了迎合西方文化對東方文化的"窺探"期待,以京劇元素作為媒介,構建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視視聽氛圍,不失為一種上乘的做法。影片中的京劇文化元素已經水乳交融地成為電影的有機組成部分,並有助於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質量的提升。

結語: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京劇是中國國粹,現已淹沒在了時代的洶湧波濤之中。作為最原始的戲劇,是否真的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呢?我們從《大紅燈籠高高掛》可以看到,京劇是能夠與現代化戲劇融為一體,並且能夠進一步拔高影片的高度和視覺效果。

但《大紅燈籠高高掛》已經是上個世紀末的電影了,進入21世紀後的國產電影,對於京劇文化的融合和應用尚沒有特別突出的個例,這不得不引人思考。

京劇不應當被中華民族遺忘,也不應該被現代化戲劇所排擠,但二者的兼容和融合還需要很多的努力,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尚待挖掘!

我想,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