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朱元璋從草根到九五至尊,削平群雄定鼎天下,按理說更能明白民心如水的觀點,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和歷代皇帝沒什麼兩樣,奉行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帝王思想,我們要永遠記住這樣一個道理:越是少年生活悲慘歷經坎坷的人,他的權力慾望就越強,當他掌握權力之後,如果你不順從他,他心裡的小宇宙就開始爆發了。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也知道老百姓過的豬狗不如,也想改變現狀,但是這種現狀必須由他朱元璋來親手改變,蒙古人的政權壓迫老百姓,老百姓起來造反,這是正義的革命,到了我們朱家掌權的時候,官府再欺壓老百姓,老百姓起來造反,這就是大逆不道,歷史由勝利者書寫,當然話語權也在勝利者的手中。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執政35年,搞出個洪武三大案:空印案、藍玉案、胡惟庸案,牽扯到的朝廷勳貴多達三萬多人,手段殘酷讓人難以想象,為啥要殺這麼人呢?難道藍玉、胡惟庸真想造反嗎?只不過是看你太能幹,想出一個藉口來除掉你而已,後人就有人藉此大做文章,說什麼朱元璋愛民如子,殺的都是貪官昏官,宮內腥風血雨,宮外安居樂業。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朱元璋確實對吏治腐敗非常痛恨,懲治貪官汙吏的手段也相當殘酷,但這種殘酷並不是來源於他對老百姓的愛,而是來源於對自己童年陰影和悲慘生活的一種報復和發洩,朱元璋雖然後來貴為皇帝,但是在他眼中,官員都是一群禽獸不如的東西,這群人只知道貪汙腐敗吹牛皮,這就很有意思,他明明是這個政權的最高統治者,但是他還恨參與到這個政權的每個官員,所以為了報復,就把這份仇恨發洩到了官員身上。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洪武年間官員的工資普遍非常低,官員最好都是單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工作起來也有勁,但要再娶個媳婦兒什麼的這點俸祿根本不夠花,怎麼辦呢,只好鋌而走險貪汙腐敗,換個角度來說這也是朱元璋逼得,但是你貪汙了就要被殺頭,很多官員想那我不幹了唄,不幹了想辭職也要被問罪,我們會發現洪武年間的官員很慘,這些人大多都是窮苦出身跟著朱元璋打天下,還有一部分是開國後科舉取士選擇的人才,十年寒窗苦讀才進入仕途,但是沒想到遇到朱元璋這種皇帝,真是非常倒黴。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歷代統治者所有的行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想方設法維護自己的統治,維護自己高大的形象,不論幹什麼事都要打著老百姓的旗號,所以朱元璋的群眾形象遠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和藹可親,從一件事情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對老百姓的態度是怎樣的。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朱元璋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建國之後,也喜歡讀讀《論語》、《孟子》什麼的,而且讀的非常仔細,有一天朱元璋讀到《孟子》中的一句話,突然勃然大怒、雷霆萬鈞,把身邊人嚇一跳,這句話是什麼呢?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朱元璋一看這還了得,按照孟子的邏輯什麼叫民為貴啊?老百姓造反是合情合理的,因為老百姓比你的政權和皇帝都要重要的多,朱元璋曾經也是老百姓,但是卻對孟子這句話深惡痛絕,所謂屁股決定腦袋,今天的朱元璋早就不是以前的朱元璋了,所以朱元璋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舉動,憤怒的命令手下將孟子的牌位扔出孔廟,並且惡狠狠的說了一句驚世駭俗之語:老匹夫,如若在世,我一定將你千刀萬剮!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那麼孟子這句話的威力在哪裡呢?孟子這句話的本義是讓統治者重視民心,但在統治者看來皇帝是真龍天子,天命所歸,以民為本這句話只能從統治者自己的口中喊出來,讀書人喊出這句口號就是蠱惑人心,老百姓要是喊出這句口號就是準備造反,所以話不是誰都可以說的,立場不同,意義就不同,如果這句話是漢武帝、唐太宗喊出來的,估計老朱心悅誠服,問題就在於孟子並不是統治者,他喊出這句話就別有用心了,所以老朱看到這句話才會暴怒不已。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老朱的暴怒並不是匹夫的熱血上頭,而是因為他看到了孟子這句話背後的威力,孟子被後人尊為亞聖,在讀書人心目中的地位極高,是讀書人的祖宗,如果天下讀書人都按照孟子的路子走,恐怕這些讀書人就得和自己天天抬槓了,所以朱元璋把孟子的牌位扔出孔廟也是向天下讀書人一個示威:孟子再牛,牛不過老朱,天下人都捧你,我偏要砸你的牌位,滅滅你的威風!和一個古人較勁,老朱也是煞費苦心!

朱元璋讀《孟子》勃然大怒,下令:把這老匹夫的牌位扔出孔廟

時間雖然過去了五百多年,但是今天我們仍然能從當年老朱說的這句話中體會到老朱當時咬牙切齒的恨勁,當然將孟子的牌位從孔廟裡扔出去還不過癮,老朱還將《孟子》中很多“大逆不道”的文字全部刪掉,從《孟子》這部書中,老朱悟出了一個道理:讀書人的祖宗尚且如此悖逆,更別提這些書呆子了,所以朱元璋又做出一個決定:要從思想上徹底控制這些書呆子,將朱熹(朱元璋認朱熹為老祖宗)的地位抬得無比之高,讀書人想要科舉必須按照朱熹的思想走,藉此就演化出了後來讓無數讀書人深惡痛絕的八股文,然而事情和老朱想的恰恰相反,明朝的讀書人和官員是歷代最有個性的,以和皇帝罵架為榮,這恐怕是老朱沒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