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前段時間,得到大學舉辦了開學典禮。著名產品人梁寧老師的演講文稿被很多非產品人轉發,一句“成功不是幹出來的,是活出來的。”讓人醍醐灌頂。細聽梁寧老師的演講,沒有晦澀難懂的專業名詞,沒有苦口婆心的大道理,聽後卻讓人覺得意味深長。

梁寧老師的演講是由三個故事串聯起的來,第一個是她自己的故事,第二個是西遊記的故事,第三個是開餐館的故事。用故事的方式影響他人,我想這就是她的演講受眾廣,且被大家喜愛的原因。一個好故事,能讓整個世界都通俗易懂。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評論家肯尼思·伯克說:“故事是人生的設備。”故事之所以打動人,是人類長期進化決定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聽睡前故事,長大了看武俠故事,言情故事。既然人們都喜歡聽故事,那麼借用故事的力量去表達自己的觀點,說服別人,無疑就會更容易成功。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故事思維》這本書,運用大量真實案例告訴人們如何運用故事去溝通,增加影響力。

比起硬生生的擺事實,講道理,故事可以觸及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引發共鳴。在對付冷漠,貪婪,吹毛求疵等難纏的對手時,故事更能凸顯它的優勢。

作者安妮特·西蒙斯是美國研究故事思維運用在營銷和管理領域的專家。她開創性的將故事思維運用在商業領域,大獲成功,同時也為美國多家著名機構提供相關諮詢。

什麼是故事?

梁寧老師在演講開篇講了這樣一段話:

我1995年進入聯想,經歷了電腦在中國的普及,聯想崛起那個階段。

之後參與了一個國家重點項目,做中國的芯片和操作系統,經歷了一場刻骨銘心的失敗。後來又創業做旅遊網站,把公司賣給騰訊。

這幾年,我寫文章回顧自己經歷的這些產業沉浮,分析得失和勝負,又因此被羅振宇老師邀請在得到做了《產品思維》和《增長思維》兩門課,然後今天我來到這裡見到你。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梁寧老師開場講述的這段就是“她是誰”的故事,這個故事來源於她的經歷。

當人們意識到你想影響他們時,他們會先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人是誰?”講一個故事,給他們看到你想讓他們看到的那個你。

如果梁寧老師開場說,我是一個資深的產品人。對於不瞭解她的人來說,這並不足以讓她更可信。但梁寧老師智慧地講了一個故事證明她是誰。不止是大家現在看到的她的成功,也有以前經歷過的失敗經歷, 這樣真實的一個產品人無疑會帶給觀眾信任。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從上述案例來看,什麼是故事呢?

故事包括時間和人物,涉及一個事件或多個事件,事件又包括行為和結果。同時,故事又飽含感情與細節。故事不是多個事件的堆疊,而是讓事件和思想融為了一體,它是多維度的。

個人經歷是事實,故事的情節便把事實串聯了起來,它使得冰冷的時間刻度, 生硬的經歷結果立刻鮮活生動起來,具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

為什麼要使用故事思維?

我們先來看一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很多大臣反對。大臣反對的原因是,攻打楚國雖然獲勝的希望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趁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但吳王很固執,他說,所有勸阻他的人,處以死刑。

有一位少年也不贊同吳王的做法,但是又不敢違抗命令,於是他每天早上都拿著彈弓在後花園裡轉悠,露水沾溼了他的衣服和鞋子。轉了三天,他終於被吳王發現了。

吳王問他,你每天早上轉悠什麼呢?沒看到自己的衣服和鞋都被露水沾溼了嘛?

少年說,他在打鳥。吳王便問,打著了嗎?

少年回答:“我沒打著鳥,但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吳王來了興致,問是什麼事情。

“花園裡有棵樹,樹上有隻蟬,它一邊喝水一邊唱歌,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蟬,但不知後面有隻黃雀整準備啄它;當黃雀正想啄螳螂時,又豈能知道我的彈丸已經對準了它呢?它們都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看不到身後的災禍。”

聽到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於是撤銷了攻打楚國的計劃。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經常遇到類似的事情。當我們的上司沉浸在自己完美的決策時,而我們發現了隱患,這時候該怎麼做?

如果我們直接跟上司反饋意見,對於上司來說,我們就是公然挑釁他的權威。這對於解決問題來說顯然是不利的,而且可能還會使自己陷入被動的地位。像上面這位少年,借用故事巧妙的將原因告訴上級,不失為一個更好的方法。

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與慢》這本書中提到,我們是否接受一個觀點、同意別人的意見,是取決於我們是否相信別人的論證過程。而所謂的論證過程,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我想要告訴你的結論是什麼,另一部分是支持這個結論的理由是什麼,一個論證是有結論和理由組成的。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如果你直接通過講道理的方式去說服別人改變觀點或相信他們之前不相信的東西,這是很困難的。你只有讓他們看到你論證的過程,讓他們自己感到你說的是對的。

故事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在模擬經歷。通過故事,人們便看到了論證的過程和結論。雖沒有線性嚴謹的論證,但是人們會從故事中找到彼此鏈接的點,並受到觸發,回憶自己的處境和經歷。從達成共識的點,一步步順著故事情節,最終看到你的觀點並接納。

故事蘊含的情感,讓人放鬆警惕,建立信任,進而產生共鳴;故事掩藏的智慧在人們心中紮根成長,讓他們自己找到了答案,這遠勝過任何理性的邏輯。

怎樣講出一個好故事?

羅振宇說:“不管是日常社交還是職場,做營銷還是做管理,只要你想影響其他人,講故事的能力就是你不能缺的核心能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學習講出一個好故事呢?

  • 學會聆聽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有時候,最有影響力的故事,往往是你想影響的人的故事,而非你自己的故事。

他們的故事或許會給你一些重要的提示,而你的聆聽,也可能會讓他們放棄自己的故事,聽取你的故事。

我們想影響哪些人,我們就要了解那些人的狀態和想法,理解他們的經歷和言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聆聽他們的故事。

當你積累了足夠多的故事,就可以開始創造你所影響對象的心理版圖。以此,你可以開始構建新的故事。

  • 記錄與思考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美國廣告大師李奧·貝納說,“我傾聽每個人講話——記錄,特別是對業務員。因為,他們一直最接近人群。”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們想講好故事,前提是要積累足夠多的的故事,及時記錄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記錄自己的故事,也記錄別人的故事,經典的故事。

比如你可以記錄下人生中給你深刻教訓的故事,並思考它所帶來的的意義是什麼,它還可以適用於哪些領域。讀一讀經典的《伊索寓言》的故事,看它能否喚起你相似的人生經歷。

一個故事可以衍生出另一個故事,將他們記錄下來並不斷思考與練習,你的講故事的能力就會越來越高。

  • 活出你自己的故事

在這一季的奇葩說有道辯題,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薛兆豐教授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他說:“實際上,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候,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歷打工。”

無論是打工者還是創業者,你想要掙得多,過得好,那麼你的本領得能配的上你理想的收入。

對於想提升個人影響力,成為故事高手的人來說,你除了學會故事技巧,更重要的是活出你自己的故事。

你的故事是所有你所講故事中最重要的一個。

試想,如果你在人前侃侃而談你值得被信賴的故事,但實際上你在生活中經常言而無信,做事拖沓。當別人看到你的生活,怎麼會選擇相信你的故事呢?只有你在生活中真正踐行的理念與你的故事想傳達的理念一致時,你才會覺得輕鬆。

《故事思維》:苦口婆心講道理,別人卻不愛聽?不妨學學講故事

其實,它們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擁有故事思維的人,不會忘記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在創造什麼樣的故事。當你身處沮喪時,你可以很快轉換視角,把自己從那個悲情的故事中解脫出來。無論周遭環境如何變化,你都可以活出自己的故事。

而努力活出自己故事的人,本身就是移動的故事機,行走的廣告牌。你嘗試的新的故事,得到的新的體驗又會幫助你打開思維侷限,創造出更多的故事。

這個時代不缺知識,也不缺道理,缺的是讓人更好接受和理解它的方式。故事就是將知識和道理轉化為智慧的最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