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康熙国库银两留下800万,雍正留了6000万,乾隆留了多少?

猫眼观史


这两个数值不准确,清朝是我国五千年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有十二位皇帝,是一个曲折的朝代。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末端,清朝初期国库丰盈、疆域辽阔、农业和商业都极为发达、人口更是十分富足,其综合国力可谓是首屈一指。如果说起清朝最繁荣的时期,那必然是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开创了清朝的盛世局面。这几位皇帝在世时为清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逝世后更是为清朝留下了数千万银两,康熙皇帝的2716万两、雍正皇帝的3453万两,那么晚年昏庸的乾隆留下了多少呢?

一、盛世的开始——康熙帝

如果说清朝盛世的开始那么一定是由康熙帝创建的,在康熙帝的争取指导之下,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康熙帝所采用的一系列条例和手段,都使百姓生活富足,其中“圈地令”更是使百姓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不再是官府兼并。康熙帝执政期间最突出的便是丝织业,苏州、杭州一带南方的丝绸行业发展旺盛,出口国外,手工经济达到了高潮,其次康熙后期时,对待贪官打击十分严峻,大量贪污受贿的钱财流入国库,这也是为何康熙帝死后为国家留下了2716万两的原因。

二、盛世的顶峰——雍正

雍正帝是历史上数一数二勤奋执政的皇帝,一生都致力于国家发展,这也是他为何开创了清朝最富裕时期的原因。雍正帝严厉彻查贪污之士、引用贤才良人,宫内上下都以节俭质朴为主,朝廷一片清廉之气。雍正帝不仅仅在政治方面十分在意,在百姓生活上更是下足了功夫,大力鼓励农民耕种农田,实行“摊丁入地”政策,对待农作生产投入了极大人力、物力,农业成为了当时收入最高的产业,清朝的经济更是达到了顶峰,雍正帝更是为朝廷留下了3453万两。

三、由盛转衰——乾隆

在雍正帝良好的经济基础条件下,乾隆登基时,天下已是繁荣富足的局面。乾隆执政前期为国家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贡献,粉碎周围边境残余势力、加强了对地区的统治、减少了战争的爆发,同时又兴建水利工程,大力减少对农民赋税的要求,乾隆时期更是完成了清朝完全统一的局面。然而后期的乾隆却为了皇权集中、束缚人们的思想,实行了“文字狱”,这一做法直接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乾隆无心执政,奢靡浪费修建了大量宫廷建筑,数次南下游玩花费了大量钱财,这也给了一众贪官为非作歹的机会,其中和珅便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乾隆帝的种种行为致使后期清朝早已无力支撑,国库清贫,并未留下什么。

最终随着外国列强的侵入,闭关锁国的落后,清朝开始在世界脚步中落后,随着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执政长达二百九十六年的清朝结束。


历史云顶


康熙在驾崩的时候,在国库里留给雍正遗产有800万辆,其实作为一个皇帝来说这真的不算多,不过雍正作为康熙的皇子也是非常勤俭用工每年只有在自己的生日或过节的时候才会休息,除了这些日子之外,每天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

乾隆的一生就像是在他爹和他爷爷留给他的金山银山上坐吃山空,要知道当年雍正驾崩的时候,国库里面的饮料可是已经翻了好几番了,留给乾隆的遗产高达6000万两白银,如果乾隆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扬光大,绝对可以把国库的银两再翻一番,但是乾隆在退位传位给嘉庆时,国库里已经空了,而他唯一留给嘉庆的就是一个大贪官和珅。

如果把当时和珅的身价拿到现代,他超出世界首富可不止一半的身价,可能两个世界首富和加起来都不如他的财产多,嘉庆抄了和珅的家之后,国库里的财产比雍正那个时候还多,因为和珅拥有的财产可不止6000万两。如果按这么说的话,乾隆在这三位皇帝里还是留下财产最多的那个人,可是和珅的这些财产全都是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即使国库充盈,但百姓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而在这之后,清朝的国势更是一天不如一天……



霞姐的幸福生活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时期是清王朝的全盛时期,而乾隆在位时更是整个清朝的顶点。康熙皇帝去世时,国库里尚有800万两存银;雍正皇帝去世时,国库有6000万两存银。那么乾隆皇帝去世时,清朝国库还有多少存银呢?


康熙皇帝继位之初,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南面有三藩、台湾郑氏等势力,西北有准噶尔汗国,东北遭受沙俄的入侵。因此康熙在位时期,用兵比较频繁,再加上康熙晚年的生活相对奢靡,所以康熙去世时只留下了800万两的存银。

雍正皇帝继位后,国内已经基本安定,因此主要是对西北用兵,战事已经不如康熙年间频繁。再加上雍正皇帝治国有功,所以在他统治帝国的短短10余年间,清朝国库充盈、吏治清廉。雍正去世时,国库尚有存银6000万两,为乾隆时期的鼎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得益于雍正留下的巨额存银,乾隆时期清王朝的对外战争再次变得频繁起来。乾隆皇帝本人十分好大喜功,先后与准噶尔汗国、缅甸、越南、尼泊尔爆发战争,因此极大地消耗了清朝的库银。在乾隆42年(1777年),清朝的国库存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8182万两。可是乾隆晚年志得意满,生活奢靡、喜好游行,再加上吏治腐败已经十分严重,所以清朝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国库亏空。

到了嘉庆三年(1798年)时,清朝国库存银只剩下1900多万两,比乾隆42年少了整整6000多万两。要知道,嘉庆皇帝是出了名的节俭之君,由此可见乾隆皇帝晚年的消耗非常严重,实在没给嘉庆留下什么像样的家底。可以说从嘉庆时期开始,清朝已经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以至于到了道光年间都还捉襟见肘。



世界人文通史


这两个数字都是错的。

康熙留下的国库存银说少了,雍正留给乾隆的存银说多了。

首先说说康熙末期的数据。

根据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二十九日,军机处查奏的《康雍乾年间户部银库存银数目奏片》。康熙留给雍正的存银如下:

康熙五十七年:银四千四百三十一万九千三十三两;

康熙五十八年:银四千七百三十六万八千六百四十五两;

康熙五十九年:银三千九百三十一万七千一百三两;

康熙六十年:银三千二百六十二万二千四百二十一两。

康熙六十一年的数据,可参考上面的截图。

这张截图是雍正二年(1724)四月十四日,主管户部事务的怡亲王胤祥的奏折:

  • 康熙六十一年,实在银两千七百十一万九千二百八十六两七钱五分。


总而言之,康熙晚年国库共有2000-3000万左右的存银。

再说说雍正的数据。

雍正留下的国库存银,其实和康熙差不多。根据数据统计:

雍正元年:银二千三百七十一万一千九百二十两;

雍正二年:银三千一百六十二万七千六百八两;

雍正三年:银四千四十三万四千七百四十四两;

雍正四年:银四千七百四十万九千七百八十两;

雍正五年:银五千五百二十五万二千九百三十三两;

雍正六年:银五千八百二十三万五千七百八十两;

雍正七年:银六千二十四万八千七百四十七两;

雍正八年:银六千二百十八万三千三百四十九两;

雍正九年:银五千三十七万三千九百五十三两;

雍正十年:银四千四百三十九万二千八百四十八两;

雍正十一年:银三千七百九十三万三千七百四十三两;

雍正十二年:银三千二百五十万三千四百二十八两;

雍正十三年:银三千四百五十三万四百八十五两。


数据显示:

6000万只是雍正七年(1729)、八年(1730)的最高值,但是从雍正九年(1731)开始国库就开始减少了。

等到雍正去世前,国库只剩下3400万两,并没有比康熙多太多。

最后说说乾隆,他于乾隆六十年(1795)退位,国库存银是:六千九百三十九万一千九百九十两。

差不多7000多万两银子。



HuiNanHistory


这个数字来源于美国学者肯尼迪所著的《大国的兴衰》,他在书中讲到康乾盛世期间,清朝的财政储备充足,最高年份府库存银8000万两,常年保持在6000至7000万两,而三代皇帝留给后世的财富程大起大落之势,代表清朝只是于康乾期间有过一百余年的兴盛。而实际上此数据与清廷留存档案有些出入,就整个清朝的发展水平看,常年保持6000至7000万两府库储备是相当困难的。最高存银确实出现在乾隆一朝,乾隆帝虽然败家,但不败国。


由康熙到雍正

肯尼迪所说的清廷最高库存是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清户部档案记载该年旧管7466万两存银;这个“旧管”是“四柱清册”中的一项,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这四项构成了古代会计结算方法——“四柱清册”。旧管就是期初余额的意思,也就是上期存留下来的银两;新收就是本期增加额的意思,记录当期的收入;开除是指本期减少额,即当年实打实花出去的;实在是指期末余额,也就是本期结算时,府库里实打实的存银数额。如果照现在的公式算,那么就是“旧管+新收—开除=实在”。乾隆四十二年的旧管为7466万两、新收为1811万两、开除为1095万两,用公式计算便为实在8182万两。由此可见,本年度的财政盈余是716万两,该年份的府库存银是多年积累的结果。


由于清廷户部档案保存并不完整(年久霉烂不全),所以并不是每个年份的府库数据都能一五一十的罗列。在仅存的户部档案中,康熙一朝最低库存是在康熙六年,实在248.8492万两;最高库存是在康熙五十八年,实在4736.8645万两;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六十年的库存是3262.2421万两,但康熙六十一年并没有户部数据留于后世,而在《雍正朝汉文朱批》中有所提及,怡亲王胤祥在给雍正的奏折中提到康熙六十一年的府库实在为2711.9286万两。雍正元年的户部档案记载的库存实在2371.1920万两,按照当时的财政新收水平、结合当年发生在西北以及青海的地方军事平叛行动,能够保持两千余万两的府库存银,应当大部分归康熙留下的家底。


“各省督抚将所属钱粮严行稽查,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毋得苛派民间,毋得借端遮饰。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三年补完之后,若再有亏空者,决不宽贷。”——《雍正朝起居注册》

而值得注意的是雍正即位之初,力主改革,矛头对准康熙执政后期的结党、贪腐、空响等问题,雍正即位一个月便通过户部向各省督抚下达了全面清查亏空的命令,说明康熙六十一年的府库存银也许只是一个空头支票。雍正元年六月,山西潞州知府加璋告发原山西巡抚苏克济在任职期间勒索各府州县银四百五十万两,这个数目被查实后,雍正帝下令“籍没家财,以偿亏空”,这说明府库亏空远不止450万两。此后还有原河道总督赵世显落马,下刑部狱后家财充公;湖广布政使李世仁、江安粮道王舜、前江南粮道李玉堂、湖南按察使张安世、原直隶巡道宋师曾、广西按察使李继谟等督抚级别高官皆伏法。这些大吏家产充公为雍正元年至三年的府库贡献不小,也说明康熙留下的家底水分很大,所以才有肯尼迪估计的800万两实际库存,但我觉得此数值估计的偏低,应当在1500万两左右。


由雍正到乾隆

雍正帝是于雍正十三年(1735)驾崩,该年份的户部档案记录府库实在3453.0485万两;乾隆元年的府库实在3395.9624万两,这个衔接段出入不大,应该是较为准确的数据。雍正一朝的库存最高值是雍正八年的6218.3349万两,因与准噶尔部的战争中连续落败,所以府库存银从雍正八年开始逐步下滑。财政积累多补贴了军事行动,且又施行了减免农业税等各项民生措施,因而留给乾隆帝的家底并没有达到最高值,但也比康熙留下的家底厚的多。

“国家全盛,内外度支,有盈无绌,府库所贮,月羡岁增”。——《清史稿》

乾隆皇帝即位以后,得益于康熙、雍正打下的稳定环境和制度基础,他执政的六十年间国库充盈,前二十年基本上稳定在3000至4000万两之间,中后期则迅猛累增至6000至7000万两,留给嘉庆皇帝的库存为实在6939.1990万两。在其执政期间,还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叛乱、反击廓尔喀入侵、捍卫了西藏的主权、平定林爽文叛乱、保卫台湾的统一、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这些巨大财政支出并未影响府库的累积。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乾隆皇帝故步自封,并没有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些府库的积累被西方学者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当代学者也对“康乾盛世”争议较大,相对于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进程,康雍乾三代皇帝不自觉的阻碍了社会进步,因此康乾盛世也被戏称为平庸的盛世。



乾隆皇帝执政后期非常奢靡,这在历史上也饱受非议,如“千叟宴”、“六巡江南”等大型娱乐活动花费不菲,所以也流传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皇帝的府库存银仅仅二百多万两,乾隆皇帝因此也被调侃成散财童子。但实际上乾隆帝虽喜铺张,却也做足了面子工程,并树立“从俭”的政治形象,故而花光府库的钱并不可信。自古皇帝想要寻欢作乐,也不会动用国库钱财,封建社会发展至清朝,户部度支制度相当完善,并非皇帝动动嘴就能使用国库里的钱。其实自古以来,皇帝皆有内库享用,自秦汉时期,人头税、卖官鬻爵的收入、盐铁专卖的收入,山泽园池的出产、关税酒税的收入都是皇室内库的重要收入来源,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皇权的加深,皇帝的内库逐渐超过国库收入,皇帝也想着法的将国库收入变向收入私库之中。



清朝的皇帝内库也作“内帑”,其收入来源包括皇庄所纳皇粮、钱财,据统计,清朝皇庄占地几乎都在四五百万亩,每年钠粮十几万石,银六七十万两;其次是查没的家产全部兑现入内帑,这个是一大惯例,如雍正帝那样查没贪官家产以充国库亏空的很是罕见;然后盐政收入算是最大进项,另外清朝规定人参、皮毛、新疆玉器等需由皇家专营,这笔收入与盐铁国营是一个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级官员、藩国的岁贡,广州海关的税收等,到乾隆一朝,还想着法的创立了“议罪银”,即拿银赎罪,与卖官鬻爵异曲同工。乾隆这么做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寻欢作乐的资金问题,和珅这个理财高手也同样帮助乾隆充实了内库。相比较乾隆帝而言,慈禧在后来动用国库修建颐和园,直接导致北洋水师军费紧张,留下千古骂名,此处就能看出乾隆帝的智慧,以及和珅的受宠是有原因的。而之后“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话不无道理,和珅被籍没的家产同样进了嘉庆帝的小金库,与国库无关。



综上,康熙帝晚年虽暴露出很大的政治风险,但并不至于财政拮据,雍正的彻查与后来的嘉庆帝相仿,一朝天子一朝臣罢了。乾隆皇帝虽然铺张奢靡,但他非常注意个人形象,并不太可能动用国库钱财用于寻欢作乐,户部档案记载的约合7000万两库存应当可信。

参考资料:《上谕档》、《清史稿》、《雍正朝起居注册》、《清世宗实录》


棍哥观史


“HuiNanHistory”老师在回答中,已经指出康熙国库银800万、雍正留下6000万数字完全不正确。他把雍正库银数量已经完全给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本人更详细地说说三代皇帝的库银问题。

(1)康熙和雍正真切数字解读

总结说雍正元年到十三年平均每年存银4486万两,雍正元年最低2371万两,最高为雍正八年6280万、雍正七年6024万,其余都是6000万两以下。

康熙在位六十年,总提上说就是:六年为249万;十一年1810万;十二年2136万;十六年531万;十七年334万;二十五年2605万;二十六年2896万。这些数字都是不连贯的,即七年到十年、十三年到十五年、十八年到二十四年数字都是空白,我们无法确知真实情况。

康熙十一年才531万、十六年才531万、十七年340万。影视剧和小说等是把康熙年轻时因为战乱造成的户部存银数量奇缺,嫁接到了康熙晚年。目的很明确:为了捧雍正。因此,很明显,康熙晚年并不差。康熙年之所以出现几年几百万两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战争。

(2)康熙前二十五年为何户部库存每年才几百万两

“三藩之乱”从1673年到1681年,即康熙十二年到二十年。在战争期间,清朝给官员发的工资都是折扣,例如六折发钱、大规模卖官鬻爵筹集军费。

“三藩之乱”后就是两年收复台湾。战争一停,户部存银立刻上来了,二十五年即达到2605万两。

纵观康熙朝,年份最高的是康熙五十八年的4737万,其后为四十七年的4718万。

(3)乾隆掌政63年数字总评

从乾隆元年到十二年,白银库存平均在3300万以上‘’乾隆十三、十四两年掉到了2700万以上。乾隆十五年到十九年又升到3700万两以上;从乾隆二十年到二十八年都三四千万两;乾隆二十九增长到5427万两;乾隆三十到六十年都在六七千万间。

乾隆六十年为6940万两,嘉庆元年为5658万两,嘉庆二年为2792万两,嘉庆三年为1919万两。这63年其实都是乾隆掌权,嘉庆四年以后除了六年的1694万两,最高也没超过3200万,基本都是两千多万两。

嘉庆朝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嘉庆元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在这次战争中,“乡勇”在中国崛起,可惜没有留住全被裁了。

综上所述,乾隆朝并非人们所说的那样,许多都是因为受到影视文艺作品影响,过高地夸大了乾隆的“挥霍”!


坐古谈今


诚邀,如题。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的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基本上可以算作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身处康乾盛世的三个帝王,康熙,雍正,乾隆秉性各异,康熙爱大战,雍正爱清廉,乾隆帝则好大喜功,于是有人说康熙国库银两留下800万,雍正留了6000万,这是真的吗?

实际上还是略有微瑕的。

传闻康熙末年留下的国库存银仅700万两,而经雍正同志大治之后,推行留下的国库存银已达5000万两矣!这数字其实是个美妙的游戏:康熙末年国库鳟银是800万两而非700万两,但这是康熙年间的失落而非最高数字。而雍正末年国库存银,一说三千余万,一说只有2400万两,只是在雍正五年一度达到过5000万两的最高额。

当然,乾隆时期的国库储银就更少了。

乾隆除了下江南游荡猎奇外,还花费巨资在北京西郊营建繁华盖世的皇家园林“圆明园”。东造琳宫,西增复殿,南筑崇台,北构杰阁,说不尽的巍峨富丽。又经文人学士,良工巧匠,费了很多心血这儿凿池,那里叠石,此处栽林,彼处莳花,繁丽之中,点缀景致,不管春秋冬夏,都觉相宜。又责成各省地方官,网罗珍禽异卉,古鼎文彝,把中外九万里的奇珍,上下五千年的宝物,一齐陈列园中,作为皇帝家常的供玩,经过这些地方的花费,到了嘉庆即位时,国库基本已经空了,这才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传言。



电视剧里看历史


嘉庆二年,这时的国库存银是2791万两,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大概乾隆留下的国库数字和这个相差不大,估计也在2000-3000万两。

(数据来源论文:嘉庆朝的财政危机与传统体制运行的困境)


而康熙和雍正年间的国库存银,早已有前辈总结出来了,这个参看数据即可。


康熙在位的最后一年,国库存银是3262万两。



而雍正在位最后一年,国库存银是3453万两。


所以无论是康熙,雍正,乾隆,实际给后任留的银子从绝对数字上来说都差不多。

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一个事实:通货膨胀,康熙60年的物价和乾隆60年可是不一样的。

以1682年的物价为100的话,那么康熙60年(1722年)物价指数粗略估计约为140左右,而到了乾隆60年(1795年),物价指数几乎到了300.也就是说,物价几乎上涨了一倍。


所以乾隆在位时留给后代的银两,实际购买力估计只有康熙时代的一半左右。


闭家锁的红枫


你这个说法呢是错误的,康熙晚年,尤其是康熙最后一年的时候,国库里面的银子大致是2000到3000万两,雍正的存银大致在3000万两到4000万两之间,乾隆的存银最高的达到了6000万两以上,接近于7000万两的样子。

很多人都说嘉庆才是最富的,为什么?乾隆给他留了一个和珅,留了那么多的钱,所以说嘉庆应该是最富有的皇帝。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皇帝的钱和国家的钱是分开的我们所说的国库里面的银子。事实上指的是户部的银子,皇帝自己的银子管理的那叫内务府。

这有什么区别?内务府的银子只是给皇帝自己一个人享用的。皇帝日常开销全是从内务府里面出的钱,而户部的银子才是真正给国家建设,比如说疏通漕运,或者是士兵的手里面装备要换家伙,这种事情都是户部拨银子,如果说查抄了贪官这笔钱,按照名义上和实际上来讲,首先流入的是内务府的首领,那不服才拥有着管理贪官钱的权利。

所以我们去看,满清当时内务府正编制人员达到3000多人,户部才只有300多人,人数相差十倍,一旦从河上的家里面把银子给拿出来,那么这笔钱会一声不响的直接供奉给嘉庆,至于说老百姓或者是国家能够拿到多少钱,这就不是这个皇帝该考虑的事情了。

至于说电视剧里面所说的康熙,他晚年的存银不足800万两,这个事是真的,但是只不过是在康熙银子比较紧张的那几年里面,三藩刚刚平定,(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又要去平定台湾还要打当时的准格尔这几年的时间里面用银子用的特别,多等战争一打完银子又一次上来,但是电视剧为了突出《雍正王朝》那个时候的气派,还有雍正这个人的清明,所以就故意把雍正登基时候的难度max级别,但事实上,康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比雍正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康熙面临的时局的问题,那是真的复杂,能够把当时摇摇欲坠的满清,真正坐稳天下。是在康熙的手里。

至于说乾隆乾隆的这个问题呢,比较来讲是当时乾隆手底下确实有一些钱袋子,比如说和珅和珅的敛财能力,那是历史上面数一数二的,乾隆这个人呢,又不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喜欢天天搞事情,但是自己花销大同时,国家花销也大,怎么办,就认用这些贪官,做贪官第一要务会敛财,否则主子拉你过来就为了拍马屁呀那你拍那么多马屁,还不如给我一个苹果来的实在!所以说乾隆那个时候国库里面的银子反而变多了!

至于说嘉庆,虽然他老子给他留了一个和珅,但是说实话,这笔钱也真的用不到国家上面,后来又爆发了白莲教,所以和珅的这笔钱连水花都没听到。


漩涡鸣人yy


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史上最自恋的皇帝,号称“康乾盛世”的缔造者之一,但他去世时,究竟给国库留下多少钱呢?

康熙给国库留下800万

康熙皇帝大家都知道,被清朝尊为“圣祖”,意思是堪比圣人的祖先,近年来很多媒体还把康熙吹捧为“千古一帝”,把他捧得不成样子了。

康熙帝确实有很大功绩,也是传说中“康乾盛世”的开创者,但很多人不知道康熙在晚年施政过于宽松,导致官员纪律松弛、贪图腐败、懒政怠政、铺张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康熙在位期间,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并未减轻,但钱都跑到官员腰包里去了,必然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受到影响,据说康熙去世时,国库仅剩下800万白银,给雍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雍正给国库留下6000万

雍正还在当皇子的时候,就深知朝政弊端、社会危机和百姓疾苦,他不想当一个别人嘴里的“好皇帝”,而是想做一个实干家,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于是开始了努力奋斗的历程。

雍正的各项措施基本上都是针对康熙晚年的弊病而来,他严惩贪污腐败,同时建立养廉银制度,给官员涨工资,但不允许贪污,刷新吏治;实行摊丁入亩,减轻百姓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将火耗归公,防止官员借机侵吞国家财产,等等。

雍正是一个劳模,他当皇帝13年,在位时间比康熙和乾隆少将近50年,但就在这13年内,雍正就把国库的800万两变成了6000万两,而这一切都是在不增加百姓负担基础上取得的,因为雍正是从官员嘴里”夺食“,把本该属于国家所有的钱财,从那些贪官污吏口中”抢回来“。

这在清朝的历代皇帝中,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乾隆是千金散尽回不来

乾隆是幸运的皇帝,老爹雍正给他留下一个好摊子,打下好基础,所以当乾隆中前期还比较理智的时候,沿着老爹铺好的路子前进,整个财富还在增长,并且达到了清朝盛世的巅峰,也就是康乾盛世的巅峰,乾隆四十二年时,整个国库存银总数高达8182万两!

不幸的是,乾隆犯了和他爷爷康熙一样的错误,更严重的是以为当前的盛世都是他一个人的功劳,前面辛苦了几十年,到了后期应该享受成果了,千金散尽还复来嘛!

所以乾隆在执政后期干了几件大事,发动边疆战争,花了几百万两;大兴土木,修建宫殿、陵墓,耗费几百万两;经常外出巡游,尤其喜欢下江南玩美女,每次都花几百万两;办寿辰、过生日、举办千叟宴,每次都是上百万两;镇压农民起义,耗费几百万两……

这个折腾法,多少钱也不够花,于是到了乾隆晚期,国库基本已经空虚。

乾隆死后,陪葬的奇珍异宝多的不计其数。据记载,慈禧的陵墓中陪葬的奇珍异宝折合白银约5000万两,乾隆或许不如慈禧豪奢阔气,但折合白银也绝对不下3000万两。

嘉庆继位后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为了花钱,只好把和珅给抄了,据说和珅的总家产折合达8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0年的财政收入,各种奇珍异宝数不胜数,很多就连皇帝都没见过。这便是”十全老人“乾隆的真实面目。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