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悲剧究竟是谁之过?

黄应秋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讲的是怕年少轻狂读了这些侠义好汉闹出乱子来,其实读了《水浒传》,我更多的是叹息:一百零八将“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可到头来却落得个四分五裂,死的死,走的走的悲惨下场。于是不得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梁山泊悲剧,到底是谁之过?

第一反应是宋江——她是梁山泊的领军人物,而且拒绝了李逵“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主张,自觉选择接受朝廷的诏安的政治道路,带领梁山泊义军去残杀“僭号称王”的方腊义军,在两败俱伤的厮杀中遭到了惨痛的失败。这么看来,梁山众兄弟确实是被宋江所害,如果当时不归顺朝廷,就不会是这般凄惨的结局。

其实不然,就算梁山不归顺朝廷,且内部团结,所占地形有利,人马也毕竟有限,经不起朝廷的轮番作战。这可以从梁山征方腊看出:在征方腊的过程中,可谓是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但打下方腊时,义军损伤过半,其一百单八将,仅剩六十九人。不难想象,就算梁山泊不归顺朝廷,只要朝廷加强攻打力度,增加人马,梁山泊迟早会被攻下。到那时,众兄弟免不了都被斩首,且名为“草寇”。

而且梁山泊众兄弟接受招安,也并不只是宋江一人的意思,也有很多人想归顺朝廷来建功立业,想报效国家,而不愿世代为寇。如卢俊义,其个人志向就是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虽然战死沙场,但那也是“精忠报国”,比起一辈子为“草寇”,孰优孰劣已无须再说。

所以,把梁山泊的悲剧归罪于宋江一人,我是不太赞成的。

那么,是谁造成的呢?

我以为是梁山好汉的观念使然。他们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历代农民起义的一个根本的普遍的局限,他们的造反目标是低下的。其次,宋江把自己同权臣腐朽的冲突看作是“忠”与“奸”的冲突,他不把自己排除在统治阶级之外,造反只是以非常手段来实现统 治阶级的正常职能,迫不得已的“权借水泊暂时避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以待日后“封妻荫子,青史留名”。

同时,起义军的内部成员虽然大多是遭受官府迫害或地主压榨的普通劳动者,但也不乏出于“无奈”而被逼上梁山的官府中人:原为郓城小吏的宋江因杀了阎婆惜而不得不上了梁山,卢俊义原为一元外大户,被其妻与管家诬陷下了死牢,被梁山好汉搭救后才上了梁山······他们“身在梁山,心向朝廷”,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再穿官衣、吃皇粮。正是有这些人的支持,宋江的归顺计划才会成功。招安之时,他们欢呼雀跃,就像是在外多年的游子重返家乡。

无疑,梁山泊起义军以悲剧告终,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农民起义可谓多也。从陈胜吴广到巾军,从李自成到洪秀全之辈,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从来没有放弃过挣扎,但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次农民起义成功过。至于其失败的原因,我想与梁山泊都有些相通之处。他们都没有革命经验,没有革命纲领,革命目的也不明确,他们的起义宗旨也只不过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最初级的反抗思想。有点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意识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无法推翻封建势力,无法取得革命的成功。

虽然,身经百战的梁山好汉们屡立战功,但无法逃脱悲惨的结局;虽然,这一百单八将各有神通,但只能看着奸臣当道而自己无能为力。虽然各路英雄让我震撼,但仍感到深深的遗憾······



云1765


毛主席晚年时评点过《水浒传》,他老人家一针见血的指出:“宋江是投降派”。“宋江投了降,就去打方腊”。因此可见:梁山的悲剧就是宋江一手策划出来的。

宋江是北宋微宗时期山东郓城一小吏,他才不高自视甚高,官不大野心极大。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宋江还未等到荫妻封子的官运,确被“杀惜案”所逼,不得已奔投梁山,落草栖身。后又通过手段接过兆盖大印,当上寨主了。

不得不说,宋江也是被逼上梁山的。宋江一生的抱负就是封候拜相做大官,他虽然与梁山好汉时有联系,但上梁他想都不会想。“杀惜”事件成为了他人生最大的转折点,命运的巨浪打碎了他畅游宦海的小船,使他最初的努力都成空了。但他不屈服,他在选择新的途径来实现个人野心。自他当上梁山寨主那一刻起,他就计算着如何把梁山队伍当作一块敲门砖,去敲开朝庭的大门。当作一艘新船,重游他梦想的宦海。他四处打探,四处拉关系,寻招被朝庭招安的机会,他一心要用梁山这面忠义大旗实现重新升官发财的美梦。最后在风尘女子李师师的穿针引线下,终于实现了他的被“朝庭招安”大计。他自提诗为证: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这就是梁山事业土崩瓦解的原因,也是梁山众好汉目光短浅、看错了人、选错了当家人带来的悲剧。


晓岸漫步2018


一支革命队伍从诞生到壮大到最后覆灭整个过程,他自己的生命周期长短,是由下面几个因素来决定的:

第一. 队伍的结构是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就梁山泊来说,队伍的主干是流氓阶级,这种阶层的主要诉求就是住得下、吃饱饭,在安定之后,最多再加一个成家生子的愿望,至于立业是谈不上的,因为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向,上了山之后,虽然有宋江卢俊义和吴用这个领导核心团队在领导着他们,但是小山头林立,小团队成风,比如鲁智深、武松、杨志、孙二娘等原二龙山团伙,智劫生辰纲团伙,顾大嫂团伙等等等等,细数出来可能得有近10个,这就决定了梁山纲领的两面性,一面是替天行道的表面纲领,这其实是宋江建立起来的,一面是江湖义气抱团抢劫树倒胡孙散的黑社会纲领。尽管最后被招安是宋江核心团队力主的决策,但是其他人只是无奈之下只好追随,因为不被招安,他们也拿不出更好的主意来,最关键的是其他人如果不同意就从此失去了赖以服众的领袖,其他人谁都没有这个能力来再竖大旗,如果不同意,还会被其他团伙在宋江的授意下所孤立,因此,这样一个队伍构成,是不可能提出比招安更合适的革命途径来,也不可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找出高于他们本身阶层的革命方向来。宋朝当时已经开始孕育资本主义萌芽,团结工商农民这种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队伍进行天翻地覆的社会改造,他们是完完全全做不到的。

第二.核心领导团队的认识局限。梁山的三大头领中,宋江是绝对的老大,但宋江是什么人,公务员阶层里面最低阶的小吏,他连官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末等小吏,这就决定了他这个人的志向不可能真的是敢笑“黄巢不丈夫“,如果他没有自认多读几筐书还好,比如李自成,本身读的书并不多,因此李自成心目中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概念淡薄,心中是真正的睥睨天下黄巢的,而宋江显然中的书毒不浅,一旦朝廷稍示小恩,对一个小县城的小吏来说,真的是天恩眷顾感激涕零,感谢自己十八辈祖宗积德。他是绝对不会选择继续当强盗,因为驾驭着手下的一群虎狼之徒,自己一介书生,时间久了就不好办了,况且吴用这个人作副手,是真的百无一用,不堪大用,并不能帮自己非常持久的安抚手下这帮黑社会兄弟们,宋江是很清楚这点的,所以继续做强盗绝非自己的长久之计。除了诏安一条路,他想不出更妙的招数来。他这个路数就相当于现在有谁受了冤枉,于是在微博上连续转发闹腾,闹得民众的舆论响了,上面自然就关注了。他的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引起皇上的注意。

再说二头领卢俊义,这个人的面孔自从上了梁山之后就是模糊的,一切都唯宋江是从,因为他本来也只是一个地主阶层的杰出分子,上梁山也是被陷害设计的,他只求能够保命就行了,绝对不会再提别的什么幺蛾子决策,尤其是不同于宋江的,更不会提,施耐庵这个人是非常聪明的,上了山卢俊义也就没法写了,所以说干脆就一笔带过就得了。

还有吴用,他能够在晁盖死后仍然跻身领导团队之列,主要还在于采取了和卢俊义一样的策略,跟宋江。梁山上诸多战役,大家可以看到吴用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倒是一些小的技巧阴谋诡计的时候他能派派用场,所以此人施耐庵给他起名叫吴用,没有大用,绝非大智大谋之辈。

第三. 作者的安排。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是《水浒传》的作者,你会怎么安排他们后续的章节呢?难道就让他们一路造反下去?那后面还有什么精彩可言呢?还有什么热闹可看呢?大宋朝又不是他们推翻的,他们最后还不是牢牢的被朝廷给镇压了,施耐庵他没有那个创新意识,非要去改写历史,整一个荒诞版的非现实作品。因此除了安排他们被招安,征方腊死的死亡的亡,伤的伤跑的跑,一个故事以悲剧收官,当然会让读者念念不忘。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一笑了之的事情谁会提不起放不下呢。








八风吹一一老兽


一、时代的必然。所谓的108好汉聚义,就起本质而言,大多数并不是“逼上梁山”,多数在上梁山之前也不是最底层的人,这群人聚集在一起,靠的是忠义。忠,在那个时代,就是忠于朝廷,忠于皇帝,是现代眼光看来的所谓的“愚忠”,这必然决定了他们的造反是不彻底的,所以招安虽然是妥协的结果,但却成为必然的选择。

二、宋江的奴性。作为梁山好汉领导人的宋江,具有传统的“忠君”观念,他的忠,使他骨子里少了另立炉灶的血性,他自始至终都没有造反的念头,他上梁山,不是被迫,而是无奈,正是他骨子里的封建正统思想,让他多了太多的奴性。

三、绿林江湖义气的末路。梁山好汉身上的江湖义气,让他们没有理性分析问题的头脑,而是选择了一种对带头大哥的盲从,为了这个义气,甚至可以一忍再忍,哪怕家破人亡,人头落地。这种义气,让他们的命运根本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后只能走向穷途末路。




洪楼过客


梁山本来就是很多的小利益集团组合到一起,梁山土著,官兵入伙,其他黑社会势力,大资本家。入伙的时候心根本不齐,宋江自己琢磨出来一个革命誓言:替天行道。有时候真觉着好多人不一定能认识这四个字。

有人躲避官司,有人在那里苟且偷生,有人好不快活,梁山之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是替天行道建立新的王朝?还是替天行道逍遥自在?

真如武松所言:提前散伙。可能悲剧会晚些发生。




电影优先巴士


梁山的悲剧无疑是那个时代造成的,时代才是这出悲剧的编剧和导演。当然,宋江这厮也难逃“帮凶”之责。

一 社会黑暗,官逼民反

当时的情况是,社会上层:奸臣当道,勾陷忠良;社会中层:社会底层:恶霸横行,欺良凌弱。水浒传浓墨重彩描述的几位主要人物林冲、鲁智深、武松、杨志等等,莫不是被这个社会的各种黑暗逼上了梁山。

宋江入狱说不上被逼,但其个人的所作所为本身就是当时基层官场昏庸黑暗、滥用公权、营私舞弊的一个缩影,正因为他的劣迹斑斑,带累了戴宗、李逵、阮氏兄弟、张氏兄弟等一大帮人跟着上了贼船。

二 精英阶层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梁山接受招安,使得悲剧定型。但若只是宋江一人提出应招,此事难成。

梁山上有一群中下层武官和基层“公务员”出身的人,他们本来属于国家体制内的人物,权且将这群人称之为“精英阶层”,代表人物为宋江、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等等。这些人从小读书习武,他们的理想是在体制内通过立功建业不断晋升、出人头地,最终封妻荫子、光宗耀祖,他们从骨子里不屑于落草为寇,窝在梁山只是被逼无奈下的权宜之计。这里不得不说,宋江虽为区区小吏,但其光耀门楣的野心最大;林冲虽贵为八十万禁军教头,却已心如死灰。

这群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大多数占据着梁山的高位,具有至关重要的发言权。尤其是宋江,更是群龙之首。正因为如此,一旦朝廷抛出橄榄枝,宋江登高一呼,常委响应(除了林冲),招安之事自然水到渠成。

我甚至怀疑,宋江一开始便将精英阶层安置在重要位置,就是在为后来布局。

三 个人命运难逃政治棋局

应该认识到,被招安后的梁山人马,就是朝廷借刀杀人、巩固统治的棋子而已。无论是否有高俅、童贯之流从中作梗,朝廷都绝不可能让这支有“不良记录”的队伍完整地留着成为心腹之患。在政治这盘大棋中,所有人都难逃棋子的厄运。

宋江聪明一世,机关算尽,却没能悟出这个道理来。他既是悲剧中的人物,也是酿造悲剧的帮凶。


一剑lxd


大多数人认为是宋江的原因,我基本上也是认同的!

领导带头作用。他是带头大哥,不管结果如何,对是你宋江之功,错也是你宋江的过错。这就是功过是非必须有人来顶替。

开始便注定了结果不好。聚义厅,既然有聚,那就散,注定会有一个不好的结果。一帮混混流氓,侠肝义胆聚众占山头,不管被逼迫上梁山也好,还是自愿,终究要有一个结果!

自古黑不胜白,这是一个至理名言。众人是土匪,宋江是土匪头子,他当然知道做土匪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另谋出路了,一条反,一条顺。

接下来路就好走了。选反吧,姓氏搞不定啊!大宋皇帝姓赵,你宋江突然改名这有点瞒不了世间众人啊!那就只能顺从吧!

对于白道来说,想要顺从,可以,但是有条件!帮我干点事情,让我看看你的斤两。

干完差事之后,那就好办了!商量一下咱们之间的事,你现在威望过高啊,我这个皇帝都没你牛呢,众人知宋不知赵,那咋办呢,你知道吧,那就好!

结果就众人皆知了!其实吧!总得来说还是宋江,更进一步来说那就是皇帝的错了!


路漫漫且远兮


梁山的悲剧,就是一头羊带偏一群羊的故事!

羊落虎口不伤也亡!

归根结底,宋江就是一场悲剧的主导,更是一只替罪羊。




颜如玉8799450735


梁山的悲剧应该不是一人之过,从开始到结束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原因造成这个失败的结局,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因果关系,就像历史长河一样,没办法从来,都要为每个决定承担相应的后果,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重要的几点原因和人物的决定导致的结局走向。

梁山刚开始是王伦一伙人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完全是强盗土匪的性质,没有什么口号和标志,也是个不显眼,没人管,政府看不上眼的小窝窝,这时只是一个地理位置和根据地的存在,为以后的发展做铺垫。

当禁军八十万教头来了以后,不得不说让这个小窝窝增色不少,但是因为王伦的心胸狭窄,容不下林冲,百般刁难,让这个老好人忍无可忍,杀了王伦,而这一杀不当紧,第一个重要的决定来了,那就是拥护晁盖当了梁山第一把交椅。这个决定为以后梁山的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来晁盖一帮兄弟都是各路的豪杰,再加上他名声在外,来投奔的人自然如滔滔江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这样发展壮大下去,树大招风,肯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朝廷的重视,这就为他的悲剧埋下了因的种子。这个果是怎样,就要根据下面的人物所做的决定来看走向。

这个人物就是宋江,由于这人从小到上梁山之前,都是以好学生,好公务员,好儿子的身份混迹于社会,这就导致他的思想传统而固执,心里自由一套正义的东西,上了梁山打出替天行道的招牌,这样更加深了和朝廷的矛盾,什么是天,朝廷就是天,你替天行道,把朝廷置于何地,不是明摆对着干,本来不想搭理你,非要给个理由来收拾你,真是自作自受,自封退路。这个因所造成的后果是梁山注定要失败,要走向灭亡的开始。

兄弟情义无可厚非,但过于重视和偏向就会感情用事。这个因就是晁盖过于看中宋江,来就把他放在二号人物的位置。虽然还想把老一的位置让出,但是众兄弟显然只认晁盖这一个老大,所以只好作罢。但结果却导致当晁盖不在的时候,显然宋江成了一号人物,前面说过他的一个决定已经导致梁山必然的失败,要真让他当老大,那么只会消亡的更快。可晁盖知道这一点时也为时已晚,最终的决定是谁为他报了仇,谁就做老大,显然不像刚开始一样宋江成了板上钉钉的接班人了。可结局又怎样那,即使不是宋江报的仇,但是由于以前晁盖的过于推崇,又加上卢俊义的新来乍到,养成了兄弟们听惯了宋江的话,于是乎阴差阳错,又命里注定的走向,宋江如愿的当上了梁山的头把交椅,这个因造成了梁山的绝对控制权落到了投降派的手中,怎么能够不走向失败的恶果。

108好汉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神通,但是军师吴用显然是个特例。一个教书先生成了一群好汉的最强大脑,能行么,二军师公孙胜早已看出这一点,所以早早地就溜了,颠了,我不跟你们胡闹了,不跟你们玩了,什么兄弟情义,什么劫富济贫,根本不是走的这条路嘛,明明是为狗朝廷卖命,为正规军当冤魂,你们怎么就看不出来呢。显然吴用的军师所做出的决策也是不对的,什么出谋划策,连朝廷这点伎俩都看不出来,也没有解决方案,只是顺着朝廷,顺着老大的意思一味的硬着头皮干,最后就只能吃个眼睁睁的看着兄弟们死的死,走的走,自己回梁山上吊谢罪的恶果。

最后就是和方腊的对决。本来朝廷打不下梁山,因为地理位置也好,人员调配也好,反正就是攻不下嘛,那你就好好过日子呗,虽然以后还是要被剿灭,但是至少在朝廷没有必胜的把握下不会再次动手,因为他不会再影响国威,大伤元气了。而方腊那边自立为王,手下高手众多,显然朝廷应该更偏向于攻打这个称王称霸的威胁所在,正好打了胜仗却投降了的梁山成了最好的工具,这个坐收渔翁之利的决定实在高明。不费一兵一卒,只许你个官职就打发的土匪实在好骗。最后直接导致梁山因此彻底失败,悲剧就此酿成。







沧海一隅之一字九口


天罡36,地煞72,他们都是天庭的卫兵、保安。这108个兵,专长就是打架。在天庭是安保,在人间就是祸患。因此,有道行的人把他们关在伏魔之殿。不让他们肆意胡为。

北宋仁宗年间,钦差洪信用权力逼迫主持,打开了伏魔殿的门,108个天兵获得自由,窜入人间。

这看似是迫不得已的偶然事故,但是却是顺应天道的机缘巧合。

因为,虽然当时朝庭奸臣当道,匪患四处,但是,宋朝在天道的气运不该此时灭亡。可是,当时起义大军声势日渐壮大,这样下去推翻朝庭指日可待。而这些人中,并没有天道授予的真命天子。所以,108天兵,化作梁山108个好汉,在天魁星(天罡地煞的队长)宋江的率领下,最终帮助朝庭去剿匪、平乱。让宋朝气命合天道之运。

人间的108将,必须听头领宋江的。宋江在破庙被九天玄女梦授玄机,所以他明了自己天魁星的身份与职责。他必须听天庭的。但天机不可泄露,他不能挑明了说。

天罡地煞,他们只是天庭卫兵、保安中身手、功夫俱佳的一批。但除了打架,他们没有别的所长。中间,更不可能有真命天子。因此,梁山好汉们只能帮朝庭去打仗。帮天道中要传真命天子的一方去打仗。否则,还有许多人事的劫命就都要错乱了。

从108将被放出,到九天玄女激活了宋江,他们的命运就已经被确定了。剩下的仅是去一步步按人间规矩实现、完成。

真正的悲剧,是乱世中的百姓。但起义大军中若没有真命天子,这些征战又不知要延续多少年?无辜受苦受害的人会更多!而运道一变,一批不在阎王生死簿上的生命会出世;而一批本应为人经历生死的却没了。地府乱了。天庭也乱了。整个世界都乱了套。这是更大的悲剧与灾难!

天庭的主管玉皇大帝本尊,历劫久远无数,才被天道选中在东皇之后掌管天庭。因此,历劫也是国之宿命、人之宿命。该历的,一点不能减短、错漏。不该历的,也不能乱更胡为。

108梁山好汉的命运不以悲喜来定,而是合天道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