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對他一生真實的寫照,他忠厚朴實,毅然參加我國核研究;他默默無聞,隻身前往戈壁灘;他以身許國,一心一意對為國家做貢獻;他精忠報國,是中華民族不倒的脊樑。
兩彈元勳——鄧稼先
他獨身一人生活在戈壁灘28年,為了中國的核彈事業鞠躬盡瘁,捨生忘死,他為了更好的為國家做貢獻,闊別了最愛的父母,妻子以及兒女,他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奉獻給了國家的核事業,最終不幸遭遇了核輻射,染上了癌症,雖然最後身患重症,但是他還是一心一意為國家做貢獻,為國家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
這位偉人就是我們著名的"兩彈元勳"——鄧稼先。
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二戰期間,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兩地投下兩枚原子彈。當第一枚原子彈,在廣島爆炸的時候,其爆炸的威力和殺傷力讓世界為之驚歎,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了掌握這個核心武器的重要性。四五年之後,蘇聯也緊接著爆發了屬於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一枚核彈,成為第二個擁有核彈的國家。緊接著,法國和英國也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核彈。
在冷戰時期,核彈成為了捍衛國家地位的標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必爆炸,只要擁有核武器,就可以有恃無恐,耀武揚威,不斷的欺壓弱小的國家。一時之間,在中國的上空,頓時烏雲密佈,核武器隨時都有可能在中國爆發。我國的領導人深刻的認識到,如果我國一直無法擁有自己的核武器,那麼別國的威脅隨時都會降臨,中國就永遠無法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
核武器是國之重器
所以我國領導人就在就在1956年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中指出:我們國家不僅要造出自己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自己的核武器,我們要是想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就不能沒有核武器。
這一命令下達之後,我國的核武器的研製之路就正式的拉開序幕,年輕的鄧稼先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入了這場持久之戰中。
鄧稼先是安徽省懷寧縣的人,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自小就勤學苦讀,自中學起就接受了新式教育,就在崇德中學楊振寧結識了比他大兩歲的學長——楊振寧。兩人在很多的見解上都都不謀而合,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眾所周知,為了保留我國的高等學校的教育資源,將我國一些知名的高等學校進行了西遷和合並,其中西北聯合大學就是由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合併而成的,西北聯合大學可以說是名師薈萃,集結了我國最優秀的教育資源。這所學校雖然只存在了8年,但是在這短短的八年裡,為國家培養出了無數的傑出人才,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蹟"。在這眾多的人才之中,還包括了兩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
鄧稼先在學成之後,於1947年赴美國去攻讀研究生學位,在美國,鄧稼先得到了楊振寧的資助。也許是在美國看到了核武器的強大,鄧稼先攻讀了核物理學,隨後也取得了博士學位。在鄧稼先獲得博士學位的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他一心想要報效祖國,為國家做貢獻,於是在他獲得博士學位9天之後,就告別了極力挽留恩師和好友,隻身踏上輪船,回到了國家。
與眾多的留美歸來的留學生一樣,如果在美國,必然可以得到更為優渥的生活,還有更加頂尖的實驗儀器和實驗環境。但是鄧稼先卻沒有絲毫的留戀,與其他的200多名專家一起,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楊振寧卻因為一時的耽擱,沒有趕上回國的輪船。然而就是因為這一時的耽擱,美國就禁止了中國留學生回國,對錢學森和楊振寧以及一大批人進行強行扣留。
而只是,早已回國的鄧稼先已經在國家的支持下,投入了國家的核彈和原子彈的研究,為中國的原子彈做準備。
在研究開始的時候,中國為了研究原子彈還向蘇聯尋求幫助,蘇聯雖然同意向中國提供援助,但是卻也不想讓中國真正的掌握核武器的技術,所以在研究的關鍵時刻,蘇聯總是有所保留,核心技術並沒有教給中國。但是在赫魯曉夫上臺之後,中蘇關係就迅速的下降,蘇聯撤回了留在中國的核武器專家,甚至赫魯曉夫還曾公開表示,如果沒有蘇聯的幫助,中國就算是花上100年的時間也不可能能研發出核武器。
1958年,鄧稼先率先響應國家的號召,隻身前往荒涼的羅布泊,這一去就是28年,期間可以說是音訊全無。在這28年間,鄧稼先多次不顧個人生命的安危,親自去用攪拌棒攪拌炸藥,正是因為他時時刻刻總是衝在第一線,鄧稼先的身體遭受了眾多的核輻射的傷害,嚴重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健康,使得可怕的癌細胞在他的身體裡擴散。
正是因為有了鄧稼先這一行人的不斷努力,1964年秋,在新疆的羅布泊一陣劇烈的爆炸聲幾乎要衝破天際。通過衛星美國和蘇聯幾乎同時都收到了中國原子彈爆炸的消息。在原子彈爆炸後,中國舉國沸騰,要知道,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經濟和科技都極度的不發達,也許只有鄧稼先他們才知道,在經費不足,甚至都吃不飽穿不暖的時代,他們克服了多少困難才能研製出原子彈,然而這一切他們都無怨無悔。
精神永垂青史
在1986年鄧稼先因為直腸癌住院,聽說了鄧稼先生病住院,楊振寧匆匆趕往北京,在鄧稼先的病床前,楊振寧曾經問道:"你們研究出原子彈,得了多少獎金?"
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回答說獎金是10元,鄧稼先補充說:"不,是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其實鄧稼先並沒有開玩笑,1985年國家想辦法給整個科研團隊弄到了1萬元的特等獎金,一等獎10元,二等獎5元,三等獎3元,分級發放後,鄧稼先得到了最高級別的獎金,共20元。
1986年7月,鄧稼先走完了生命的最後歷程,在醫院逝世。雖然鄧稼先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我們心中,激勵著一代一代中國人為了國家的強大而奉獻自己。
閱讀更多 奈落堇夢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