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為什麼不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西方列強死磕到底呢?

為什麼想到這個問題呢,首先是因為想到了明末崇禎皇帝,在面對農民軍進攻京城的局面,在明明知道京城守不住的情況下,崇禎皇帝毅然決然的拋棄了南下的退路,選擇了與京城共存亡。終究是沒有抵擋住李自成大軍的進攻,崇禎皇帝最終自殺於煤山。

清廷為什麼不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西方列強死磕到底呢?

其實,當時崇禎還是有翻盤機會的,南方長江以南整個半壁江山還都掌握在大明手裡,南方還有明軍六十萬,這足以成為崇禎翻盤的機會啊。同樣,清朝的統治者,在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下,為什麼不拒絕與西方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敵方死磕到底呢?說不定還有勝算的幾率,即便沒有勝算,也不用割地賠款了啊,打到亡國又怎麼了。

清廷為什麼不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西方列強死磕到底呢?

其一,清廷的統治者沒有崇禎皇帝那樣的以死抗戰的決心。說白了,就是怕死,怕失去榮華富貴,怕失去自己統治權力,就是把地割完了,也不能亡國,自保是其最大的目標。清廷最高統治者就是寧願逃竄,讓世人不恥,也絕不會讓自己的小命丟掉。

清廷為什麼不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西方列強死磕到底呢?

慈禧的“量中華之物力,結帝國之歡心”的醜惡嘴臉就暴露一切,甚至不惜為了保住自己的腦袋,用大清誓死抗洋的忠臣和奮勇殺敵的義和團戰士的性命來換取列強對自己的寬恕。慈禧的態度基本上代表了清廷中後期君王的對外態度。

其二,清軍死磕的實力遠遠不夠,尤其是在其已經腐敗不堪的境況之下。這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戰爭中體現的清清楚楚。

清廷為什麼不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西方列強死磕到底呢?

第二次鴉片戰爭,咸豐皇帝認定英法欺我太甚,我就不答應你們的要求,不服來戰,結果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嚇得咸豐皇帝死於逃跑之地——避暑山莊。第二次,慈禧太后,在認為列強要其還政於光緒的心理下,痛下決心,你們欺我一個女人太甚,我要與你們全部宣戰,與你們決戰。終究還是落了個西逃。

清廷為什麼不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西方列強死磕到底呢?

其三,當時西方的列強也沒有與其死磕的願望。這個死磕,當然就是將清朝滅國。因為,清廷還是有一定實力的,若要與其死磕,畢定會大費周折,損失不少。其次是列強與清廷開戰的目的,大多是為了打開清朝的國門,讓清朝成為其工業產品的傾銷地。

清廷為什麼不拒絕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西方列強死磕到底呢?

所以,列強基本採取的是打到痛點,讓其折服,滿足自己要求即可,就可以鳴金收兵了,順便還可以敲詐勒索一下清廷,取得額外的最大收益。這種心理,處在弱勢的清廷當然是拼不過西方列強了,因為清廷只求自保,沒有死磕的決心啊。

所以,要清廷拒絕與西方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與敵方死磕到底,實乃天方夜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