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感染了冠狀病毒發熱是持續的嗎?

遠方7868


您好,我是鄭醫生,很榮幸回答您這個問題。

感染新冠肺炎後不一定會出現發熱,就算有發熱症狀,也有可能不是持續的。

根據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

新冠肺炎是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的。

但是,發熱並不是必須有的症狀,有些患者僅僅表現為呼吸道的症狀,如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

輕型新冠肺炎就可能沒有發熱,甚至連呼吸道症狀都有,這種就不容易發現。

普通型新冠肺炎可能有發熱表現,做胸部CT檢查也會有肺炎的表現。但是,現在大家都常備感冒藥,退燒藥。服用藥物後可能就不會持續發熱。

重型新冠肺炎可表現為中低熱,甚至沒有明顯發熱。

那麼,為什麼新冠肺炎感染者不一定發熱,還要用體溫作為診斷和排除的依據?

我覺得,是因為測量體溫是鑑別感染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

我們國家這麼大的面積,這麼多的人口,除了測量體溫,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雖然少數新冠肺炎患者不發熱,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有發熱的症狀。

那麼如果出現持續發熱怎麼辦?

首先,不要慌張,也不要過於擔心。

普通的感冒,流感,細菌性肺炎等都會引起發熱。

這還只是肺部的疾病,其他的疾病,如肝膿腫、膽囊炎、闌尾炎、丹毒等都會有發熱症狀。

在我們醫院,持續發熱的患者很多,大部分能找到原因。

有的人都治療到不發熱了,可能都找不到病因。

所以持續發熱也不能就確診為新冠肺炎。

還需要結合流行病學史、胸部CT、血常規結果才能做出疑似病例的診斷。

對於疑似病例,一定要進行核酸檢測,確診後要隔離治療。

我覺得,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如果真的有發熱症狀,先居家觀察;如果出現持續發熱,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最後附上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診斷標準:

我是鄭醫生,如果我的回答有幫助,請賞一個贊!如果有新冠肺炎相關的問題,歡迎留言探討!


有說有笑的鄭醫生


你好,我是王藥師,很高興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如果被感染了冠狀病毒發熱是持續的嗎?

我們都知道,此次新冠肺炎的主要表現是發熱、乾咳、乏力,少數患者可能有鼻塞、流涕、腹瀉的症狀,此時,很多人可能稍微有一點發熱,或者是稍微有一點嗓子不舒服,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

尤其是發熱,很多人一發熱就開始緊張,害怕,那麼新冠肺炎的發熱都有哪些特點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就目前的患者情況來看,其發熱一般比較嚴重,大多數患者是出現高熱,39-40℃以上,持續72小時以上,而且是呈現進行性發展的,初期可能僅有輕微發熱,咳嗽等症狀,隨著病程的延長,發熱更為嚴重,並逐漸出現越來越重的乏力,呼吸困難,胸悶等不適症狀。少數病人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渾身乏力,精神差,食慾明顯減退。而普通的感冒發熱一般發燒在38.5℃以下,呼吸道症狀較輕。

但是感染新冠肺炎,也不一定會出現發熱的症狀,有報道稱,有患者就診時並沒有發燒,咳嗽等,有消化系統症狀,比如腹瀉,乏力,噁心嘔吐,神經系統症狀以頭痛為首發,心血管症狀以心慌,胸悶等,眼科以結膜炎等,特別是消化系統的症狀相對較多。

發熱其實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導致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感冒了。而現在正是冬春交替的季節,氣溫變化大,是流感高發季。因此出現了發熱症狀,要確定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需要結合流行病學,臨床和核酸的檢查。至於什麼情況下注意自己是否感染,可以看看是否有下面情況:

1、在過去14天有去過武漢,居住史,旅行史,

2、接觸武漢來回的疑似患者或持續發熱,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3、接觸過聚集性聚會或者發病人群,

如果有以上 3 種情況中的一種,加上有發熱情況,建議到醫院診治,不過一定記得戴好口罩再出門。

我是王藥師,堅持用簡單易懂的文字傳播心腦血管疾病知識,為健康中國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覺得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留下一個贊吧!另外,如果您還有新冠肺炎症狀的相關問題,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題主想問的應該是:如果我們不小心被冠狀病毒感染了,還出現了發熱症狀,是一種持續性發熱嗎?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涉及到兩個方面的問題是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要特別注意的。

第一個方面:冠狀病毒感染,出現的發熱症狀有什麼特點?

第二個方面:如平時出現持續性發熱,有沒有可能在這時候是冠狀病毒感染?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方面問題,關於冠狀病毒感染出現發熱症狀的特點是怎麼樣的!

首先,大家要清楚,冠狀病毒不等於新型冠狀病毒。事實上,冠狀病毒是屬於病毒的一個大目,它指的並不是一種病毒,指的是一類病毒。在我們自然界分佈是非常廣泛的,從鳥類到人都可以感染冠狀病毒,因此冠狀病毒其實可以說是一個家族,而這一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其實只是家族中的一個成員。

所謂新型冠狀病毒,也指的是它相比我們之前見過的人冠狀病毒,是查不多,沒見過的那一種。

而之前,已經被發現的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6種,分別是:

  • 上世紀六十年代左右發現的HCoV-229E和HCoV-OC43;
  • 2003年迅速從我國華南蔓延到了世界上三十多個國家感染了8000多人的SARS ;
  • 2004年在荷蘭發現的HCoV-NL63;
  • 2005年在香港發現的HCoV-HKU1;
  • 2012年在中東爆發的,死亡率達到30%以上MERS ;

看完以後,大家是不是發現,怎麼會有這麼多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都沒聽過,知道的也就只有那麼兩三種,03年的SARS、12年MERS和這次19年的新型冠狀病毒。

事實上,這是因為每一種冠狀病毒感染,所出現的症狀是不一樣的,引發的疫情也是不相同的,

像HCoV-229E、HCoV-OC43;HCoV-NL63以及HCoV-HKU1,都因為引起的症狀輕微,而不為多少人而知。

而且,如下圖,哪怕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三種冠狀病毒感染人以後的症狀也是有很多區別的:

大家可以發現,同樣都有發熱症狀,感染了SARS冠狀病毒的人大多數以發熱為首發症狀的;而感染了MERS冠狀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也有發熱,但是它們的發熱並不一定是首發症狀,而是主要表現,甚至還可能是直接沒有症狀的,無明顯發熱。

所以,關於冠狀病毒感染出現的發熱症狀有什麼特點,這感染了不同的冠狀病毒,症狀表現是不一樣的,這點大家要清楚。

當然,我知道題主想問的更多的是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髮熱症狀特點,是持續性的嗎?或者反過來理解,出現持續性發熱,有沒有可能是冠狀病毒感染?也就是我剛剛說到的第二個方面問題。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肯定拿數據說話,就是要對一部分新冠確診病例進行一個症狀數據分析,而這個已經有了,如下圖

大家可以看到,這是鍾南山院士團隊發佈的第一篇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論文,其中論文中說的很清楚:只有43.8%的病人,在早期會表現出了發熱症狀,住院之後,這個發熱症狀比例有所提高,佔了87.9%,而這住院病人當中仍然是發熱(88.7%)和咳嗽(67.9%)為最常見的症狀。

但這點,相比之前的SARS-CoV(1%)和MERS-CoV感染(2%),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病人發熱比例並不算高,如果單純依靠監測體溫,則有可能會出現漏診一部分感染者。

因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發不發熱都是有可能的,體溫正常並不能完全排除新型冠狀病毒!而且不管發不發熱,都不能說明哪一種就一定比另一種病情要好!

為什麼?

因為發不發熱,跟我們病毒刺激到我們免疫系統反應有關!病毒進入我們人體以後,會激活我們的免疫細胞,而這些免疫細胞在北被激活以後,一方面會釋放大量的炎性因子、趨化因子來叫來更多的免疫細胞幫手來一起對病毒進行圍毆攻擊及滅活;另一方面又會通過釋放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來刺激我們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這時候發不發熱,就要看釋放的細胞因子夠不夠多,多了就會引發我們出現發熱症狀,來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免疫功能(

如下圖)。

所以,我們醫生經常會說發熱其實是我們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是好事。但是這個發熱如果過度了,出現了高熱,那就會變為壞事,而這也是為什麼高熱要退熱的原因。

所以,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發不發熱,其實跟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和體內的病毒數量等有直接關係。

不過這一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病人當中,大部分還是以低熱、中熱為主,高熱的並不多。

以腋溫為準,正常範圍人的體溫是在36℃—37.2℃之間;而發熱的標準是:37.3℃—38℃之間為低熱;38.1℃—39℃為中熱;如果一旦超過39℃,就是高熱了。而這一次的新冠,以39℃以下的比較常見。

最後,我們說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會不會出現持續性發熱,這樣同樣因人而異,不管從臨床病例上來看,還是目前國家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中來說,都沒有明確說明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人,一定會出現持續性發熱,相反哪怕是重症病人,也可能只是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我們醫生判斷病人病情是否好轉,也不是隻看發不發熱,相反更多的是要看病人的CT結果結果顯示的肺炎影像學情況以及做血常規,看淋巴細胞數量變化等等,看指標而絕非看症狀。

因為目前,大家也知道,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兩個讓人頭疼的事:

第一,感染了,可以毫無症狀,成為移動傳染源;

第二,治癒後仍然有一部分人可能在一段時間攜帶病毒。

所以,看感不感染,看發熱症狀肯定不行,而同樣,出現發熱或者持續性發熱,也未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還有可能是扁桃體發炎等等,注意要重點看流行病學史!


醫學小偵探


你好,根據醫政醫管局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目前所知道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特點位發熱,乏力,乾咳,這三種是最主要的表現;

少數的還會出現感冒樣症狀,如鼻塞,流涕,咽痛等。輕型患者一般是低熱,重症患者可表現為中低熱,但是有的患者則沒有明顯的發熱症狀。

因此不能以發熱判斷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發熱只是作為一個初步篩查,確診還需要相關的實驗室檢測才行。



這個問題回答的難處在於“持續”兩個字。

每個人對“持續”的理解都不同,你認為12小時,我認為72小時,“持續”的時間長短本身就沒有統一的標準。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表現也因個人體質、病情嚴重程度及進展而有所不同。

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之一,初期可能僅有輕微發熱,咳嗽等症狀,隨著病程的延長,發熱更為嚴重,大多數患者是出現高熱,39-40℃以上,持續72小時以上,而且是呈現進行性發展的,並逐漸出現越來越重的乏力,呼吸困難,胸悶等不適症狀。

但體溫並不能反映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少重型、危重型患者可表現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的發熱。


腸腸去關注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大部分醫院都專門設立了篩查此病的專業門診。按照要求,所有發熱的人都應該主動到發熱門診去篩查。發熱仍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主要識別症狀,但不是所有病人都有發熱的症狀,同時也存在無症狀感染者。

按照官方最新的診療指南,從目前收治的病例來看,輕症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度乏力等,而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那麼,如果被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後發熱是持續的嗎?

答案是不一定的。病毒性發熱一般是持續的,持續3到7天,但也存在斷斷續續超過1月甚至數月的案例。但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情況有所不同,由於病毒存在一定的潛伏期以及我國抗疫的迅速啟動,大部分患者一旦出現發熱,就立馬接受治療,病程及時受到干預,因此體現不出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熱特點的。

值得注意的是,發熱等症狀從來都不是診斷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的“金標準\

小醫健康說


新型冠狀病毒典型症狀之一,就是有發熱,會出現持續性發熱症狀表現,隨即可伴有咳嗽、乏力以及呼吸困難;而隨著病情持續變化,會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性休克,嚴重可引起肺炎、腎衰竭等臨床症狀。

病毒具有一定傳染性,存在人傳人幾率,所以這段時間,應聽從政策建議和引導,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多人聚餐,暫時不要去人群密集區,暫時不要接觸活禽市場,需進一步有效扼制持續性擴散影響。




平凡小宋


不一定,每個人情況有區別,有的會發熱,有的則不發熱,甚至沒有症狀,但發熱是人體對外界入侵物的一個保護性反應!

當然了,有的人發熱症狀不明顯,其免疫力比較差,也可能演變為重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