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官至宰相,可最大的成就卻在科技上,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

他,出身於閩南望族(今廈門同安),一生好學,天文、地理、歷算、音樂、醫藥等方面無所不通;他,一生仕途漫長,官位顯赫,但其最大的成就不是在政治上的建樹,而是在科技上取得的成果。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也被很多人稱為中國歷史上的“愛因斯坦”。可能是由於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和歷史人物挖掘不夠,此人並不被大家熟知,他就是被遺忘的中國歷史名人——蘇頌。

他官至宰相,可最大的成就卻在科技上,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

蘇頌

蘇頌一生為官五十多年,經歷了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最後位及宰相,他刻苦好學,為官清正,政績頗豐。他曾在當朝的文史館和集賢院任職,利用工作的便利,每天都能接觸到許多珍貴的書籍,因其勤奮好學,任職期間學習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他精於典故,朝廷每有新的典禮制作,必請其審查。他處理政府事務務實、嚴謹,他在江蘇江寧任知縣時,為了清查富戶漏稅行為,親自核實丁產,挨家挨戶的統計每戶應交稅額,這樣既增加了國庫收人,又減輕了窮人的負擔,歐陽修曾稱讚他“處事精審”。

蘇頌善於集中群眾的智慧,曾經主持編著了《本草圖經》21卷。這部書集歷代藥物學著作和中國藥物普查之大成,是世界上第一部保存至今有圖而完整的本草著作,明代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對此書予以了極高的評價。

他官至宰相,可最大的成就卻在科技上,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

本草圖經

蘇頌一生標誌性的貢獻就是開鐘錶史之先河,可以說是鐘錶發明的鼻祖,他製成的水運儀象臺是世界上第一座天文鐘。早在公元1088年,他就發明了等速計時的擒縱機構,開啟了近代鐘錶擒縱器的先河。14世紀以來,雖然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機械鐘,但擒縱結構原理卻是一致的,這一發明比歐洲使用軸葉擒縱器重力傳動機械時鐘早了整整三個世紀。

他官至宰相,可最大的成就卻在科技上,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

位於廈門同安蘇頌公園的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的望筒,通過“天運環”等機件與樞輪相聯,使窺管與被觀測的天體能夠同步運行,根據這個原理,蘇頌發明了現代天文臺跟蹤機械轉儀鍾。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這項發明比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早了六個世紀。

他官至宰相,可最大的成就卻在科技上,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

蘇頌是真正的世界鐘錶鼻祖

蘇頌編寫的《新儀象法要》,詳細介紹了水運儀象臺的設計及使用方法,為我們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系統的機械圖紙,各種圖紙共六十多幅,附星圖63種,記錄恆星1434顆,比300年後西歐星圖紀錄的星數還多442顆,解決了長期以來赤道與北天極周圍繪製中失真的問題。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博士這本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這本書走向了世界。

他官至宰相,可最大的成就卻在科技上,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

水運儀象臺結構圖

此外,蘇頌還發明瞭世界上第一架假天儀。他的假天儀是一個大圓球,人居其中,鑿孔為星,一晝夜轉一週,與天象完全相符,以水力推動。

蘇頌最終病逝於江蘇鎮江,享年82歲。他既有多領域的成就,又對事物的理解具有深度和高度,是一位世界性的科學家,是中國古代史上 “愛因斯坦”,為後世留下豐富而寶貴的科技財富。

(文章由歷史人物故事會原創,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