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千方百計打通春耕堵點

今年的春耕實在不一般。受疫情影響,一些地方的農民趕不成大集、買不到農資。防控疫情對人流物流進行限制必不可少,可春耕生產也要不失時機抓緊抓好。打通農資、農機、農人下田的堵點,就是當前抓好春耕生產的“牛鼻子”。

“牛鼻子”為啥重要?因為農時等不起人。5日就是二十四節氣裡的驚蜇,天氣回暖,萬物萌動,“桃始華”“倉庚鳴”。伴著桃花泛紅、黃鸝聲聲,農民已經忙活起來:東北、西北的農民忙著買種子、化肥、農藥、地膜,整理農具、檢修農機;華北的農民忙著給小麥澆返青水、追肥、除草;江南、華南的農民忙著給油菜施肥殺蟲滅菌,早稻秧苗也育上了。

比起工廠復工、飯店營業,地裡的活兒更是耽誤不得。老話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農時一過,農民就是加班加點也種不出應季的莊稼。所以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特別是今年要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穩住農業這塊“壓艙石”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各地按照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生產秩序、中風險地區有序恢復生產秩序、高風險地區穩妥恢復農業生產的分類措施進行有效疏導,儘早打通農資和生產性服務進村入戶的堵點。

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已經發生很大變化,這對打通春耕堵點提出更高要求。如今農民種地已經不是幾十年前那種自種自收的方式。無人機打藥、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收穫、專業設備烘乾……從耕種、管理、收穫再到倉儲運輸都有相應的專門人力、專業組織提供各項生產服務。這也意味著農業生產是一條條日趨專業化分工的產業鏈,一環扣一環,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會有麻煩。

打通春耕堵點,首要的是推進農資到村到戶。目前全國的國道和省道運行基本暢通,但部分道路尤其是鄉村道路封閉,“微循環”不暢。各地應突出解決農資運銷“最後一公里”受阻問題,建立農資“點對點”保供以及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禁止違法設卡攔截、斷路封路等行為。

打通春耕堵點,還須組織好農活所需人力。農業生產場所大多在野外,一些不合理限制要取消。在嚴格防疫的前提下,要把引導人員有序流動這件事像精準扶貧一樣更有針對性地抓細抓實,不能搞“一刀切”一禁了之。基層幹部要及時瞭解農民群眾當下最急迫的生產需求,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早一天把所有堵點打通,全年農產品豐收就多一份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