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俗文化:從《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看滿族食俗的文化內涵

古代食俗文化:從《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看滿族食俗的文化內涵

清朝滿族人

飲食文化是人類飲食活動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揭示了人類生存發展中最基本的物質活動,飲食文化是順應了人類的發展而產生。飲食文化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物質文化、生態環境乃至思維觀念。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中華民族自古便將“食”作為第一要義,經歷了為“食”而“食”到為“禮”而“食”的過程。

滿族作為我國第四大族群,起源於我國東北地區,滿族文化自然也帶有濃濃的北方特色。其形成和發展與其所處的時代背景、自然和社會環境都有著十分緊密的關係。滿族的飲食風俗是隨著清王朝統治者入土中原的逐漸滲透而深深影響著當時社會的發展。而在清王朝時代的傳世名作《紅樓夢》,更是承載了諸多的滿清文化,其中也包括豐富的滿足飲食文化。

一、《紅樓夢》與滿族文化的關係

《紅樓夢》作為代表滿族文化的作品,生動地再現了滿族人的家庭的生活狀態並且反映了滿族文化的各個階層及各個層面,其中作者主要描述的賈府可清楚直觀地反映了

康乾盛世時期的貴族代表。

清代文人對《紅樓夢》一書有著極高的評價,更有“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亦枉然”的評述。曹雪芹以獨特的視角和奇思妙想勾勒出封建貴族鼎盛時期的奢靡和繁華到落寞時的淒涼蕭瑟。作者細膩勾勒了裡面的芸芸眾生、精準描繪了世態百相,全面地展現了清朝時期滿族人豐富的社會生活和飲食文化。對紅樓夢深入的解讀和研究,可以幫助我們還原滿族飲食文化的原貌;深入研究《紅樓夢》中的文化傳統,可以以小見大地瞭解滿族飲食文化,這部文學鉅著正是整個滿族貴族文化的縮影

古代食俗文化:從《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看滿族食俗的文化內涵

新紅樓夢

雖然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時候極力地隱藏真實的年代背景,但我們通過細細品味其中描寫的人物和生活細節,不難發現其中濃厚的時代氣息。尤其是作品中細緻的生活場景、人物生活習慣及相關的飲食特色,都能有跡可循地識別出作者生活的時代。

二、《紅樓夢》中蘊含的滿族食俗

《滿洲源流考》載:“地不愛寶,百產精鹹粹於斯,農殖蕃滋,井裡熙阜,而且環珍可以耀彩,嘉珉可以興文,豐毳可以章身,靈苗可以壽世。”

東北地區物產豐富、資源豐裕,但天氣環境十分惡劣,對於沒有掌握現代科技的故人來講生存下來確實是一場挑戰。為了能能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生存下來,東北人的飲食文化有著獨有的特點。《紅樓夢》中所描寫的飲食文化,我們可以看出滿族先人在東北地區形成的特殊食俗。

1、喜愛野味、粘製品和奶製品

東北地區地處我國北溫帶,在這生根、發展、崛起起來的滿族先民,依靠這裡獨有的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生存下來。古代封建社會,沒有工業的支撐,人們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依賴於種地、打獵這種最基本的生產活動。但是東北所處位置寒冷乾燥,僅僅依靠種地並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因此滿族先民還需要依靠打魚和捕獵來維持生計。打魚捕獵不僅是他們日常的生產活動,也是他們食物的主要來源,而且身處寒冷之地,多食肉食可以儲存能量抵禦嚴寒。

古代食俗文化:從《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看滿族食俗的文化內涵

滿人出獵

在《紅樓夢》第五十三回門頭烏進孝向賈府進貢的單子上,就包含眾多的東北特產,諸如:大鹿三十隻,獐子五十隻,狍子五十隻,暹豬二十隻,湯豬二十個,龍豬二十個,野豬二十個,家臘豬二十個,野羊二十個,青羊二十個,家湯羊二十個。

這就是滿族人自祖先起就養成的食肉衣皮的生活習慣,這些貢品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滿人的飲食文化。可以反映出滿族人生性豪放、肆意張揚的性格特點,可以想象出他們在山林狩獵時的意氣風發,切身感受到他們的曠達與豪邁。

此外,滿族人非常喜歡奶製品和甜品,這也是他們生活中的必備之物,而且這些食物到現在也十分流行,深受許多人的喜愛。“薩其瑪”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薩其瑪滿語是“狗奶子蘸糖”的意思,狗奶子是產於東北的一種形似狗奶的野生漿果

,是薩其瑪最初的果料。

王熙鳳喜吃的“野生漿果”、賈寶玉愛吃的“糖蒸酥酪”都說明了滿族人對奶製品和粘食的痴迷。滿族人之所以這麼喜歡奶製品與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滿族人擅長捕魚打獵,但是外出打獵可能長時間不能回家,帶太多食物在身邊又十分不方便,所以粘性食品就是一個十分完美的選擇。因為粘製品不僅方便攜帶可以帶給人強烈的飽腹感,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易腐爛可以儲存很長的時間。這種食品也十分適合於出征作戰,也曾充當過清軍的軍糧

古代食俗文化:從《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看滿族食俗的文化內涵

薩其瑪

2、飲食中獨有的滿族詞語

在前八十回的紅樓夢裡,曹雪芹使用了許多獨特的滿族詞語亦或是將滿語和漢語中的詞語結合而使用,形象生動地描寫賈府裡眾人生活的場景和活靈活現的性格特點。這種滿語詞彙的使用也從側面反映出清朝鼎盛時期滿語在上層社會交流過程中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滿族的特色食物詞語在《紅樓夢》中主要體現在三處:“奶子”、“餑餑”和“克什”。“奶子”是滿族人對乳製品的統稱,“餑餑”則是指代各種面製品,在現如今的東北地區依然廣泛使用。“克什”,也叫做“克食”,在滿語中是個名詞,漢譯為“恩惠”。清代有“克什御膳”制度,即皇上將自己所剩的食物賜給文武百官,這在清朝時期被視為無上的榮耀,這其中也表達的是恩惠之意。《紅樓夢》中賈老太對寶玉的賞賜:鶯兒端了一盤瓜果進來說:“太太叫人送來給二爺吃的,這是老太太的克什”,這裡指的“克什”就是

賈祖母對自己孫子的疼愛,也體現出其恩惠之意。

《紅樓夢》不僅僅是在食物中體現出滿族的獨特文化,對生活場景的細緻描繪也有許多滿族文化的痕跡。例如對賈母喚“老祖宗”、賈寶玉摔玉時候說的“勞什子”都是滿族人日常的習慣用語。不僅僅在於這兩處,細細通讀全文,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帶有的滿族文化的痕跡。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最明顯的特徵,是一個民族最寶貴和最值得珍藏的財富。通過對《紅樓夢》語言的深入瞭解和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清楚直觀地瞭解滿族文化,為我們研究滿族的文化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古代食俗文化:從《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看滿族食俗的文化內涵

老祖宗

3、滿族的飲酒文化

《紅樓夢》中不乏婉約細膩、文采斐然的佳作,至今讀起來仍覺得朗朗上口。因此書中對於作詩、飲酒的場面也比比皆是。而這作詩、飲酒大多是在筵席之上,所以通過研究《紅樓夢》一書我們可以還原滿族貴族階層宴會上的奢華

書中通過敘述賈探春提議邀請大觀園有文采的人組立海棠詩社,引出眾人作詩的場景。這一場景的描寫不僅平添了幾分真實的生活細節,也可以讓讀者更加深入細緻得了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脾氣秉性。他們在宴會中縱情歡飲、妙語連珠,在宴會中贏得一片喝彩,也讓讀者感覺身臨其境

滿族中的酒文化由來已久,自唐代起便開始研製制酒技術,到清代已經趨於成熟和完善,可以製作出米酒和燒酒。米酒在《紅樓夢》中經常被提到的酒品之一。酒在中國社會中享有極高地地位,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融入於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中。酒是宴會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宴飲之中無酒不成禮儀,滿族人也將酒視酒為最高享用品。酒作為

交際佳品,體現在婚俗、喪俗、歲時節俗、祭祀等生活各個方面,這在《紅樓夢》中也有體現。

如第五十三回中,賈府開設宴席慶除夕,喝的是屠蘇酒,屠蘇酒可以清溼熱預防疾病兼有祛風寒的功效,古人認為用此酒慶祝新年,起到下一年的幸福和平安。另外在第六十三回中,丫鬟為了給寶玉慶生喝的是紹興酒。這些場景的描寫都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對酒有多麼的喜愛,是飲食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體現。

古代食俗文化:從《紅樓夢》的飲食文化,看滿族食俗的文化內涵

屠蘇酒

三、結論

《紅樓夢》描寫的是清朝鼎盛時期貴族家庭的生活面貌,曹雪芹極盡細緻刻畫的筵席場面、生活細節較為完整地反映了滿族飲食文化,但是他所刻畫的不僅是滿族特色的美食,還蘊含了滿族的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是生活民俗傳承的主要表現,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主要方式。滿人入關之後,生活技能不斷提高,對環境適應力和支配能力不斷增強,自然而然食物種類和數量也不斷增加,飲食文化和習俗也不斷完善。並且滿漢不斷交融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滿族的飲食文化隨著生活條件、地理位置和社會地位都在不斷髮生著變化。在滿人獲得統治權力後,滿人未像蒙古人那般以自己文化為尊,反而選擇不斷與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漸漸完善自己的飲食文化。

參考文獻:

1、《滿族飲食禮儀文化研究》

2、《從飲食文化看滿族食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