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俗文化:从《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看满族食俗的文化内涵

古代食俗文化:从《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看满族食俗的文化内涵

清朝满族人

饮食文化是人类饮食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揭示了人类生存发展中最基本的物质活动,饮食文化是顺应了人类的发展而产生。饮食文化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生态环境乃至思维观念。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中华民族自古便将“食”作为第一要义,经历了为“食”而“食”到为“礼”而“食”的过程。

满族作为我国第四大族群,起源于我国东北地区,满族文化自然也带有浓浓的北方特色。其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和社会环境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满族的饮食风俗是随着清王朝统治者入土中原的逐渐渗透而深深影响着当时社会的发展。而在清王朝时代的传世名作《红楼梦》,更是承载了诸多的满清文化,其中也包括丰富的满足饮食文化。

一、《红楼梦》与满族文化的关系

《红楼梦》作为代表满族文化的作品,生动地再现了满族人的家庭的生活状态并且反映了满族文化的各个阶层及各个层面,其中作者主要描述的贾府可清楚直观地反映了

康乾盛世时期的贵族代表。

清代文人对《红楼梦》一书有着极高的评价,更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的评述。曹雪芹以独特的视角和奇思妙想勾勒出封建贵族鼎盛时期的奢靡和繁华到落寞时的凄凉萧瑟。作者细腻勾勒了里面的芸芸众生、精准描绘了世态百相,全面地展现了清朝时期满族人丰富的社会生活和饮食文化。对红楼梦深入的解读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还原满族饮食文化的原貌;深入研究《红楼梦》中的文化传统,可以以小见大地了解满族饮食文化,这部文学巨著正是整个满族贵族文化的缩影

古代食俗文化:从《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看满族食俗的文化内涵

新红楼梦

虽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候极力地隐藏真实的年代背景,但我们通过细细品味其中描写的人物和生活细节,不难发现其中浓厚的时代气息。尤其是作品中细致的生活场景、人物生活习惯及相关的饮食特色,都能有迹可循地识别出作者生活的时代。

二、《红楼梦》中蕴含的满族食俗

《满洲源流考》载:“地不爱宝,百产精咸粹于斯,农殖蕃滋,井里熙阜,而且环珍可以耀彩,嘉珉可以兴文,丰毳可以章身,灵苗可以寿世。”

东北地区物产丰富、资源丰裕,但天气环境十分恶劣,对于没有掌握现代科技的故人来讲生存下来确实是一场挑战。为了能能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生存下来,东北人的饮食文化有着独有的特点。《红楼梦》中所描写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先人在东北地区形成的特殊食俗。

1、喜爱野味、粘制品和奶制品

东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温带,在这生根、发展、崛起起来的满族先民,依靠这里独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生存下来。古代封建社会,没有工业的支撑,人们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依赖于种地、打猎这种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但是东北所处位置寒冷干燥,仅仅依靠种地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此满族先民还需要依靠打鱼和捕猎来维持生计。打鱼捕猎不仅是他们日常的生产活动,也是他们食物的主要来源,而且身处寒冷之地,多食肉食可以储存能量抵御严寒。

古代食俗文化:从《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看满族食俗的文化内涵

满人出猎

在《红楼梦》第五十三回门头乌进孝向贾府进贡的单子上,就包含众多的东北特产,诸如: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狍子五十只,暹猪二十只,汤猪二十个,龙猪二十个,野猪二十个,家腊猪二十个,野羊二十个,青羊二十个,家汤羊二十个。

这就是满族人自祖先起就养成的食肉衣皮的生活习惯,这些贡品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满人的饮食文化。可以反映出满族人生性豪放、肆意张扬的性格特点,可以想象出他们在山林狩猎时的意气风发,切身感受到他们的旷达与豪迈。

此外,满族人非常喜欢奶制品和甜品,这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必备之物,而且这些食物到现在也十分流行,深受许多人的喜爱。“萨其玛”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萨其玛满语是“狗奶子蘸糖”的意思,狗奶子是产于东北的一种形似狗奶的野生浆果

,是萨其玛最初的果料。

王熙凤喜吃的“野生浆果”、贾宝玉爱吃的“糖蒸酥酪”都说明了满族人对奶制品和粘食的痴迷。满族人之所以这么喜欢奶制品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满族人擅长捕鱼打猎,但是外出打猎可能长时间不能回家,带太多食物在身边又十分不方便,所以粘性食品就是一个十分完美的选择。因为粘制品不仅方便携带可以带给人强烈的饱腹感,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易腐烂可以储存很长的时间。这种食品也十分适合于出征作战,也曾充当过清军的军粮

古代食俗文化:从《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看满族食俗的文化内涵

萨其玛

2、饮食中独有的满族词语

在前八十回的红楼梦里,曹雪芹使用了许多独特的满族词语亦或是将满语和汉语中的词语结合而使用,形象生动地描写贾府里众人生活的场景和活灵活现的性格特点。这种满语词汇的使用也从侧面反映出清朝鼎盛时期满语在上层社会交流过程中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满族的特色食物词语在《红楼梦》中主要体现在三处:“奶子”、“饽饽”和“克什”。“奶子”是满族人对乳制品的统称,“饽饽”则是指代各种面制品,在现如今的东北地区依然广泛使用。“克什”,也叫做“克食”,在满语中是个名词,汉译为“恩惠”。清代有“克什御膳”制度,即皇上将自己所剩的食物赐给文武百官,这在清朝时期被视为无上的荣耀,这其中也表达的是恩惠之意。《红楼梦》中贾老太对宝玉的赏赐:莺儿端了一盘瓜果进来说:“太太叫人送来给二爷吃的,这是老太太的克什”,这里指的“克什”就是

贾祖母对自己孙子的疼爱,也体现出其恩惠之意。

《红楼梦》不仅仅是在食物中体现出满族的独特文化,对生活场景的细致描绘也有许多满族文化的痕迹。例如对贾母唤“老祖宗”、贾宝玉摔玉时候说的“劳什子”都是满族人日常的习惯用语。不仅仅在于这两处,细细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带有的满族文化的痕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明显的特征,是一个民族最宝贵和最值得珍藏的财富。通过对《红楼梦》语言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直观地了解满族文化,为我们研究满族的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古代食俗文化:从《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看满族食俗的文化内涵

老祖宗

3、满族的饮酒文化

《红楼梦》中不乏婉约细腻、文采斐然的佳作,至今读起来仍觉得朗朗上口。因此书中对于作诗、饮酒的场面也比比皆是。而这作诗、饮酒大多是在筵席之上,所以通过研究《红楼梦》一书我们可以还原满族贵族阶层宴会上的奢华

书中通过叙述贾探春提议邀请大观园有文采的人组立海棠诗社,引出众人作诗的场景。这一场景的描写不仅平添了几分真实的生活细节,也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细致得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脾气秉性。他们在宴会中纵情欢饮、妙语连珠,在宴会中赢得一片喝彩,也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满族中的酒文化由来已久,自唐代起便开始研制制酒技术,到清代已经趋于成熟和完善,可以制作出米酒和烧酒。米酒在《红楼梦》中经常被提到的酒品之一。酒在中国社会中享有极高地地位,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融入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中。酒是宴会中必不可少的存在。宴饮之中无酒不成礼仪,满族人也将酒视酒为最高享用品。酒作为

交际佳品,体现在婚俗、丧俗、岁时节俗、祭祀等生活各个方面,这在《红楼梦》中也有体现。

如第五十三回中,贾府开设宴席庆除夕,喝的是屠苏酒,屠苏酒可以清湿热预防疾病兼有祛风寒的功效,古人认为用此酒庆祝新年,起到下一年的幸福和平安。另外在第六十三回中,丫鬟为了给宝玉庆生喝的是绍兴酒。这些场景的描写都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酒有多么的喜爱,是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古代食俗文化:从《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看满族食俗的文化内涵

屠苏酒

三、结论

《红楼梦》描写的是清朝鼎盛时期贵族家庭的生活面貌,曹雪芹极尽细致刻画的筵席场面、生活细节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满族饮食文化,但是他所刻画的不仅是满族特色的美食,还蕴含了满族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生活民俗传承的主要表现,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满人入关之后,生活技能不断提高,对环境适应力和支配能力不断增强,自然而然食物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加,饮食文化和习俗也不断完善。并且满汉不断交融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满族的饮食文化随着生活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地位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满人获得统治权力后,满人未像蒙古人那般以自己文化为尊,反而选择不断与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渐渐完善自己的饮食文化。

参考文献:

1、《满族饮食礼仪文化研究》

2、《从饮食文化看满族食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