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后,对白酒行业有什么影响?

情义无价品历史


中国的酒文化仍然在。喜庆喝,郁闷喝,聚会喝,独自喝。白酒行业还会稳定增长。增幅不大。


紫青照


我认为新冠状病毒疫情过后,白酒行业会随着餐饮业的开张,有一波报复性消费,之后,进入“倒春寒”。

我从2个方面简述说明一下:

一、餐饮业迎来报复性消费反弹,白酒业消费水涨船高。

1.疫情过后,被憋闷了很久的人们一定会呼朋唤友,到餐馆聚一聚。

本地餐饮业会迎来一个火爆的场景,拉动白酒消费提升。

2.喜欢旅游的朋友在疫情过后,也选择放飞自我,去呼吸远方的空气、去寻找远方的诗。

以旅游为依托的餐饮业会迎来消费快速增长的阶段,提高了白酒消费。

二、理性回归,餐饮业进入“倒春寒”,白酒消费首当其冲下降。

这次疫情几乎全民宅家,人们明白了一个真理:健康与自由才是人生终级目标。

而与健康和自由相标配的一定是免疫力。简单的逻辑就是,免疫力低下,人就容易得病,健康不能保障,哪来的自由?

所以短暂的报复性消费之后,出于食品卫生安全的考虑,人们一定是回归理性,选择尽量工作之余在家里烹饪,平衡膳食营养,吃好每天三顿饭,提高免疫力。

这个理性的回归,是社会的进步。但对餐饮业是致命的影响,特别是以红白宴席为主的酒楼,更是雪上加霜,餐饮业进入“倒春寒”状态。从白酒的营养价值上考虑行情意义并不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必竟,酒文化离不开社交应酬。餐饮业不景气,成为白酒行业之殇。





纳兰若香


疫情期间,影响的是中高端白酒的出货,因为中高端白酒是聚餐消费的属性,低端白酒属于自斟自饮的属性,一点都不影响,该喝还得喝。

疫情过后,生活继续前行,白酒市场依旧,憋急了的人们,从家里解放出来后,或许会买瓶平时舍不得买的白酒庆贺一番,重新给自己过个年!

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只不过是头脑发热的人们显示存在感的时候到了,或许这连心理补偿都不是。就像整天拴在桩子上的小狗,一旦挣脱了绳子,总会撒欢满街跑!

至于疫情过后到底对白酒行业有什么影响,我想也没有特别的影响,和其它业态一样,会重新步入正轨。

全社会在非常时期催生的不是反弹,而是催生出新的业态方式,比如非典过后,慢慢催生的互联网时代和物流大发展等。

但是对于白酒行业来说,它其实没有所谓的黄金年份,只有年份酒!而白酒的受众几乎在单位时间段内是固定的,不会像手机那样很快人手一部,简单的说喝白酒的就是那些人,人群几乎是固定的,疫情之前或之后,白酒的受众和市场还是那个体量!

之前,杭州防控指挥部不是发布了《给全体市民的10条建议》,其中一条就是建议除了补充维生素C之外,建议市民适量饮酒!此条,当时就被众多酒友高赞!

这个酒可不是啤酒、红酒、以及各种洋酒,其实指的是纯粮白酒,市民可适量饮用。这可不是给哪个白酒企业做广告的。

众所周知,纯粮白酒就是粮食精,适量饮用,长期坚持,身体允许,一定能延年益寿,连感冒都少发,这个是被广大酒友证实了效果!

你会发现经常弄二两白酒喝下去的人,极少会有感冒的。之前的问答中老王对此也写过,得到了很多酒友的回复和印证。

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只能说白酒的微量元素能增加人体免疫力,酒精成分也能杀菌,这和长期吃大蒜的人几乎是同一个道理。

那么疫情过后,对白酒行业有什么影响呢?

我想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这个可以借鉴17年前的那场抗疫,彼时白酒的市场如何。白酒作为生活副食品,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白酒市场一定不会强势反弹,毕竟白酒不是柴米油盐的刚需,可以预料到,国庆中秋叠加之下,今年的白酒行情在第四季度将有一个高潮,而往年这个时候也是白酒的旺季!


楼兰餐厅老王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过后,对白酒行业有什么影响?从提主描述的问题来看,我觉得没什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



第一,很显然,在对抗新型冠状3病毒感染肺炎中,虽然75℃酒精起到了外用杀菌消毒的作用,但并不是说喝酒就可以起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作用。因为喝进来的酒进入肠胃后在肝脏代谢,并没有达到呼吸道肺部。另外即便是通过气管进入,白酒的度数也不足以杀灭病毒。

也就是说喝酒并不能杀灭新冠病毒,也不能起到预防作用。



第二、至于您所说的白酒中含有矿物质成分,还真是让您失望了。白酒属于蒸馏酒,特点就是酒精量高,乙醇含量也是主要的能量来源。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易挥发的非营养成分,比如醇类、酯类、醛酮类、有机酸(也是供能物质)等,但几乎不含人类必需的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所以对于人体的益处以及增强免疫力之说,根本就不存在。(反而发酵酒类,比如啤酒、葡萄酒含有一定的糖类,啤酒含有氨基酸和短肽,葡萄酒、黄酒、啤酒中都含有矿物质元素)



所以说,疫情之后,我觉得,对白酒行业影响不大。初非,被错过了的春节聚会喝酒,疫情过后,有些人想捞回来,大聚一下,不过我觉得这些都不足以掀起白酒行业的大浪。

反而是对一些酒精工厂或是消毒液厂家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毕竟防疫情期间,大量的使用,已经没了库存。


李爱琴营养师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期对酒的生产、销售活动影响巨大,疫情对酒类市场营销造成很大威胁。至于在网上所传白酒对抗新冠肺炎病毒有免疫力,卫健专家组也没证实喝白酒可杀肺炎病毒,只讲酒精可以防病毒疫情,市场只有酒精、口罩缺货。看来白酒行业的兴旺期只有等下半年的年底11-12月份才会有所好转。


周明建16


疫情结束后,对中国所有行业都是一个大利好的消息。伴随着餐饮业的恢复营业,婚礼生日聚餐等一系列庆典活动的铺开,白酒业应该有一个爆棚式的增长。

我个人觉得,疫情结束后,人们对高度纯粮白酒的需求量应该加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白酒有了高度酒和低度酒之分。在上个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之后,我们的白酒在纯粮酒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用粮食酒精勾兑出的新白酒。

一般人对中国白酒的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天下白酒皆是勾兑而成;而且一口咬定勾兑而成的白酒,就是酒和水的勾兑。这种认知是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的。在上个世纪困难时期之前,中国都是纯粮白酒,酒的勾兑是酒与酒之间的勾兑。

酒出锅分流,第一流新酒不仅苦涩而且酒精度数也高;二三四五流新酒口感好,酒精度数适中;而末尾二流的新酒酒精度数低,入口也乏味,没有了酒的激情。

抛开地域的差别,忽略水,酒曲和谷物等因素,怎么能造出一瓶瓶芬芳四溢口感绵柔回味甘甜的白酒呢?这全靠酿酒人的勾兑水平了。这里讲的勾兑是酒流之间的勾兑,这全靠酿酒人的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也有家族在酿酒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技艺的传承。

因为上个世纪下半叶,国家粮食减产,还得提前偿还前苏联的外债,中国的酒精白酒应运而生。酒精白酒出现之后是粮食酒精与水之间的勾兑。这样造出来的白酒与传统白酒相比失去了酒的味道和口感。怎么办?就添加各种化学成分,去苦,提香……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又出现了低度酒。这种酒有酒精与粮食酒勾兑的,也有酒精与水勾兑的,纯粮酒与水勾兑的低度酒相对是比较少。现在价格贵的高端品牌白酒都是纯粮酒,也是勾兑的,但是,是选用新酒与陈年基酒勾兑的。比如说,市场上一瓶二十年陈酿纯粮酒,80%-90%是当年的新酒,只有20%-10%是存放二十年的陈酒。现在添加进新酒里的这种陈年老酒有一个新名词叫基酒。

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在一家比较讲究的酒店,单位领导宴请客人,点了三瓶新上市的道光二十五白酒。这酒感觉一般,但是印象深刻!一是每瓶酒的瓶脖子上有一条18K金的手链。二是酒的包装上注明此酒勾兑了8%-12%的百年老酒做基酒。1996年6月9日在凌川酒厂老作坊原址发掘出土了四吨公元1845年的老酒。轰动了世界,这是全世界储存时间最长的白酒。现在,出土的道光二十五年的白酒,作为文物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十公斤。

基酒这一点是令饮酒的人最气愤的,确有掩耳盗铃之嫌!你说你喝的是陈年老酒,实际上只是喝进嘴里一滴陈年老酒,花钱喝的只是广告。如果你真想喝一瓶存放二十年的纯粮白酒,就得化大价钱了。如果你花很少的银子就买到一瓶陈年老酒,而且还是注明是纯粮酒,那一定是落入了圈套!好货一定不便宜,便宜一定没有好货!

也许是因为75度酒精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这一事实,疫情结束后,高度白酒的销量一定会走高。但是,我提醒广大酒友,饮酒可以,但尽量要少喝,另外喝白酒,一定要喝纯粮酒。纯酒精勾兑出来的白酒,酒瓶商标上会有GB/T20821-2007的标识。纯粮酒加酒精勾兑出来的白酒是GB/T20822-2077。纯粮食酒的标识是GB/T10781或者是GB/T20760。如果大家在有的地方能看到这两个纯粮酒的标识后面还有阿拉伯数字,请不要担心,这是标注纯粮酒的香型的,还有,就是大曲发酵,还是小曲发酵。





浑河早晨


疫情过后分析

 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到更直接有效的白酒餐饮增速,而是以餐饮行业累计增速代替,虽然相关性验证通过,不过不是很高。同时我们以此公式来推测2020年白酒行业分季度增速也未考虑到基数和其余相关因素,因此我们仅以此结果作为参考。结合实际渠道和SARS复盘数据预判最后影响幅度如下。

考虑到疫情的持续时长的不同,我们对三种假设进行分析。

    1)乐观情况,疫情仅影响2020Q1:假设2020年限额以上餐饮Q1增速预计分别为3%/4%/6%,商超白酒收入增速分别为0%/5%/8%,根据方程式可得出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18.8%/19.5%/21.6%;

    2)中性情况,疫情影响到2020Q2:假设2020年限额以上餐饮Q1增速预计分别为3%/0%/3%,商超白酒收入增速分别为5%/0%/5%,根据方程式可得出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12.1%/15.2%/18.3%;

    3)悲观情况,疫情影响到2020Q3:假设2020年限额以上餐饮Q1增速预计分别为6%/3%/0%,商超白酒收入增速分别为10%/5%/0%,根据方程式可得出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分别为9.0%/12.1%/15.2%;

    2020年白酒收入情景假设分析

    近期我们调研渠道反馈如下,春节前动销正常,疫情可能影响了全年白酒销量的10%。

    1)对厂商、经销商出货无影响,基本都已在年前完成,更多是对消费者库存的影响,会影响一二季度经销商打款,端午会受到影响。

    2)部分厂商可能把2020任务目标下调10%。

    3)渠道库存:当前渠道库存,是消费者终端经销商。当前高端及低端白酒库存较为合理,次高端库存有待消化。

    参考白酒上市公司的销售目标、渠道反馈,结合白酒行业收入增速的回归方程,我们对重点公司的三种假设情况下的收入、利润、估值进行了如下总结:

    核心白酒上市公司收入情境假设

    总结

    以上重点分析了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增速与限额餐饮收入增速、商超白酒收入增速的相关性,利用统计学软件对20182019年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进行了回归分析,最终得到一个方程作为解释方程:Y=0.152+1.207X0.108X。其中,: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同比),限额餐饮收入增速(累计同比),商超白酒收入增速(同比)。

    从行业情况看,回归方程符合实际意义。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增速与限额餐饮、商超白酒收入增速息息相关。在疫情的三种情况假设下,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白酒上市公司的收入增速受到疫情的影响程度约为10pct;

    2)若疫情结束早,餐饮增速恢复,则白酒行业趋势有望扭转。类比非典时期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消费需求得到明显恢复,预计在下半年白酒行业主要公司将陆续好转并加速增长,市场的恐慌情绪得以修复。总体来看,疫情对于白酒行业的冲击的影响时间和程度有限。




东哥的北漂生活


疫情过后白酒行业发展趋势?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白酒行业快速逐渐从前几年的低点快速反弹,高端白酒由于品牌效应、稀缺性、保值增值性,白酒市场将进一步向高端市场靠拢,品牌集中度将不断提升,但是从另一方面,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下行,高端白酒进一步涨价的空间也被逐渐压缩。高端白酒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升将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

  1. 高端白酒、高端白酒市场基本处于寡头垄断格局。新的高端白酒难以进入这一市场。但是在次高端以及低端白酒市场行业的集中度依然很低。由于高端白酒对次高端白酒的市场份额挤压较为严重。今后一段时间只有能够有效提高市场份额的次高端白酒才有可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 中低端白酒、目前低端酒的市场在不断被高端和次高端白酒挤占,并且市场上大部分产品缺少定价权。由于低端酒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所以价格上涨空间非常小。但是与高端白酒不同,低端白酒的市场集中度非常低。谁能够有效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谁就能在低端酒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由于本次疫情影响范围更广,管制更严格,预计白酒消费恢复周期将略长,白酒消费的恢复主要取决于餐饮行业全面恢复“解禁”宴请宾客,婚宴等需求恢复!

之所以这样判断是因为此次疫情正好与中国酒类正在进行的消费分化趋势重叠,在很大程度上会加速行业洗牌,对于酒行业来说,坏消息是多数企业的增长周期彻底结束,行业产能与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好消息是推动了行业的去泡沫化,抗风险能力强的优质名酒会快速反弹进一步增长。

危机,危机,有危险⚠️也有机遇


北方一飞哥


事实摆在眼前,春节白酒旺销季没有旺,疫情过后也不可能旺销,一场新冠疫情,对中国人的聚餐方式或多或少一定有改变——少聚餐,特别是人数众多的聚餐——这可是消耗白酒的主战场哦,会影响白酒销量是肯定的。臆想白酒防新冠病毒,那是笑话而己,纯粹给了瘾君子一个调侃的噱头。你想,酒是喝进胃,不是灌进肺,但你即使把75度酒精灌进肺泡里也不能杀死新冠病毒(病毒寄生在细胞里),还会立马毙命。另外,对白酒好者恒好之,遐者恒遐之。总之,白酒销量只会下降,不会上升。


用户乐山


“数”说行业在“非典”时期表现

2003年5月白酒产量增速以及1~5月累计增速分别为-9.5%和-4.9%,3季度起行业迎来反弹,全年白酒产量实现2%的增长。

解析疫情对四个档次白酒的不同影响

次高端和中端白酒冲击最大、高端白酒受影响次之,低端白酒受影响一般。

14家发债企业信用品质判断

需关注竞争力较弱的中低端品牌、经营范围主要分布在重疫区、短期债务周转压力大的中小白酒企业,根据中债资信梳理,信用风险受疫情影响上升的企业2家。

内容摘要

白酒行业属于典型的时间消费型行业,主要用于宴请、送礼等场合,春节旺季销售可带动1季度销售额占全年总销售额的30%以上。本文主要从限制居民宴请活动、餐饮行业复苏周期、企业销售回款等三方面分析疫情对白酒行业的影响。相比非典时期,本次疫情发生于白酒销售旺季、疫情影响范围更广,因而对行业的负面影响更大。年内白酒行业发债企业债务偿付集中在2季度,2季度为白酒行业销售淡季且酒企回款压力较大,白酒企业面临一定集中偿付压力。但考虑行业内发债企业以地方国有企业为主,自身现金流及资本积累情况较好,债务负担较轻,同时较易获得外部流动性支持,整体违约风险可控。

一、历史数据比较和分析

与地产、钢铁、煤炭等强周期性行业不同,白酒行业属于弱周期性行业,其周期变化主要受行业政策、产业结构改革等综合因素的影响。1997年以来,受亚洲金融危机、山西假酒案以及 2000年加征消费税等因素的影响,白酒行业开始了一轮下行周期,2003年非典疫情的出现延长了白酒行业的低谷周期,使得低谷周期持续至2004年。从非典疫情对白酒行业的影响来看,非典疫情始于2003 年初,持续时间8个月左右,其中爆发期主要在3~5 月。

由于白酒旺春行情已经结束,所以对白酒企业的影响集中在消费淡季二季度。疫情爆发后,居民二季度减少聚餐活动,对白酒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产量方面(受限于白酒消费量数据可得性,且白酒行业产销率基本为100%,这里从产量的角度进行分析),白酒产量当月增速和累计同比增速在2003年1~5月期间均呈同比下降态势。其中,2003年5月增速以及1~5月累计增速分别为-9.5%和-4.9%,达到阶段性最低点。收入及利润表现方面,2003年2季度,白酒行业当季收入增速仅为1.43%,为近几个季度的最低水平;当季利润增速同比下降6.49%。从2003年3季度起,随着非典疫情的结束,白酒行业迎来反弹。产量方面,6月份白酒产量同比增速转正,全年白酒产量实现2%的增长。从收入及利润表现来看,3季度起收入和利润增速同比显著上升,全年收入同比增速11.79%,利润同比增速31.44%。从全年情况来看,白酒产量及盈利的同比增长一方面受益于非典结束后的消费反弹,另一方面受2002年低基数效应的影响。与2005年以后白酒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相比,非典疫情前白酒行业景气度相对低迷,因此反弹更为明显。

二、本次疫情对行业的影响

从影响逻辑来看,白酒行业属于典型的时间消费型行业,主要用于宴请、送礼等场合,因此,春节和中秋是一年里面两个白酒集中消费时点。根据样本统计,白酒春节旺季销售可带动1季度销售额占到全年总销售额的30%以上,而二季度通常处于销售淡季,销售额仅占全年的20%左右。相比非典爆发于白酒销售淡季二季度,本次疫情爆发于春节期间,处于白酒消费黄金期,由于政府严厉的管控措施及居民居家隔离,除节前商务送礼之外,春节期间及节后的酒店餐饮及家庭聚餐基本停滞,重大宴席如婚宴等消费延后,从而导致酒类消费需求下降。此外,由于疫情对多数实体经济造成较大冲击,使得企业及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对宴请用中高端白酒需求下降,进而导致价格承压。白酒需求下滑导致经销商库存积压,进而造成其资金压力加大,最终影响白酒企业的后续销售及回款。综合看,本次疫情对白酒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相比非典时期更大。

具体来看,需求方面,白酒根据层次及使用场合主要分为高端白酒、次高端白酒、中端白酒(含中高端、中低端)以及低端光瓶酒。以上类型中,次高端和中端白酒的市场份额占整个白酒行业的70%以上,因其具备宴席刚性需求、春节聚饮和做伴手礼等用途,在疫情中受需求端的冲击最大。高端白酒主要用于礼品消费和高端宴请,其中高端白酒商务送礼一般在春节前完成,高端宴请将受到较大影响,整体受影响程度相比次高端和中端白酒较低。

光瓶酒在节日期间较少饮用,一般只有到消费旺季或者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人返工后出现消费高潮,受影响程度一般。白酒消费的恢复主要取决于餐饮行业的“全面解禁”以及消费者聚餐及宴请需求的恢复。考虑到本次疫情影响范围更广、管制程度更为严格,预计白酒消费恢复周期将略长于非典期间。结合婚宴等需求的回补,预计白酒消费增速将于6~7月后转正。此外,根据上文分析,尽管疫情对高端白酒销量的影响比次高端和中端白酒小,但在价格上却承压。根据《华夏时报》调研,从1月24日春节开始至今,53度飞天茅台酒的市场零售价已经从近3000元跌至2000元左右。若飞天茅台酒价格随着疫情持续下探,将对整个高端白酒价格体系甚至其他类型的白酒价格产生影响。

从财务影响来看,白酒行业下游需求下滑以及白酒价格承压导致酒企收入及盈利下滑;此外,由于白酒行业普遍采用预收款制度,根据酒企品牌地位不同,预收款项期限在1~3个月不等,考虑本次疫情是在春节后(1月底)爆发,部分大型酒企在1月上旬基本完成一季度的预收款,因此对于其一季度现金流影响较小;而对于行业地位相对较低的中小酒企来说,由于其占款能力较差,疫情导致的下游需求下滑将直接对其现金流形成不利影响。此外,考虑目前存货主要积压在经销商环节,即使未来疫情解除,终端库存的消化仍然需要时间,因而导致经销商的资金压力加大。加之二季度为白酒消费淡季,预计后续经销商向白酒企业采购白酒的量将明显减少。因此,白酒企业在后续销售中或调整经销商的回款节奏,增加对经销商的财务支持,2~3季度即便行业需求有所好转,但营收及现金流同比或仍出现下滑。

三、行业信用风险变动情况

截至2020年2月20日,白酒行业共有发债企业14家,其中地方国有企业12家,民营企业2家;公开市场存续债券462亿元,其中地方国企占比95.45%、民企占比4.55%。从债券到期时间分布来看,2022年为行业到期债务的偿付高峰期,但2020年内,债务偿付集中在2季度。根据上文分析,2季度为白酒行业销售淡季且白酒企业将面临较大回款压力,预计白酒企业将面临一定集中偿付压力。但考虑行业内发债企业中地方国有企业占绝大多数,且以国内大型品牌酒企为主,自身现金流及资本积累情况较好,债务负担较轻,即便盈利大幅下滑但短期流动性仍可得到保障。需关注竞争力较弱的中低端品牌、经营范围主要分布在重疫区、短期债务周转压力大的中小白酒企业,根据中债资信梳理,信用风险受疫情影响上升的企业2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