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真有这神仙般的感情吗?

萌萌小同学的妈妈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种感情绝对存在并比比皆是呀,只是这并非神仙般吧,这字字句句都透着苦涩与无奈呀。

若是两情相悦还能有点甜,只怕单相思,就更加惆怅了,而感情之中,真能实现我想你时你也在想我,倒是苦点也值得了。古往今来,大量事实表明,超越时空的爱恋,太难了,不然怎么会有后面这半句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两段连贯来看,不能常常见面,终究会让人对待此情存在些许不自信的吧。总之在我看来,过于相思是容易成疾的,所以,要说神仙般的感情,在两情相悦的前提下,还是能够长相厮守更靠谱。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种感情是大量存在的,时至今日,也许在我们身边的你我他都曾经历过。只愿,所有的感情都能“君心似我心”吧。


读书写字讲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忽然让我想起了刀郎在谈创作《手心里的温柔》时讲的一个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上世纪90年代末,刀郎去新疆伊宁那拉提草原采风,接待刀郎的哈萨克族人给刀郎讲了一个关于他爷爷奶奶的故事,他说他的爷爷奶奶在上个世纪40年代结婚,新婚不久,便因战乱而失散了,这一失散就是40多年,两位老人均为再婚,直到近日,爷爷才在东疆巴里坤草原找到了他奶奶……。

刀郎听完故事,当时也没在意。直到第二天早上,刀郎起床看到了这一对分别近50年的老人,他俩正在帐篷外面晒太阳,新疆早晨的阳光特别柔和,特别温暖,阳光照到两位老人的脸上,两位老人的面颊特别安详,老爷爷的手搭在老奶奶的手背上,一言不发,眼望着远处的雪山,像在若有所思,又像在窃窃私语。画面定格,猛然间触动了刀郎的创作灵感,他情不自禁,立即奋笔疾书,很快便写下了《手心里的温柔》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你看这个故事是否符合你所说的神仙般的感情?二者稍有不同的是,一个故事是在水边,一个故事在草原。其实他爷爷战后早就回到草原,而他奶奶也在草原,同在一片草原,同一片蓝天,却像老天在开玩笑似的,让两位老人互等互盼了40多年,你不娶,她不嫁,“捉迷藏”似的直到迟暮才相见。

新婚时的耳鬓厮磨只能在记忆里重现,人生的欢乐就像蜡烛即将熄灭时的跳动,一闪一闪只因泪已始干,让人交集百感,什么山盟海誓?什么望眼欲穿?什么是悲?什么是欢?此刻都不重要了,最大的心愿是:俩人一起牵手跨过奈河桥,一起打破孟婆碗,期待来生再续前缘!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我在草原南,君在草原北,年年盼君不见君,同饮草原水。

一别四十年,年少到暮年,夜夜思君不见君,今夕是何年?

他宵别梦寒,真情憾苍天,蹒跚相聚巴里坤,执手奈河边…

《手心里的温柔》

你在我身边

相对无言

默默的许愿

对爱的依恋

牧场的炊烟

装点着草原

相拥着牧归的少年

你在我身边

把我的手牵

牵着我手心

不变的誓言

高高的雪山

祝福我们

在这一刻

永恒永远

爱到什么时候要

爱到天长地久

两个相爱的人

一直到迟暮时候

我牵着你的手

我牵着你到白头

牵到地老天荒

看手心里的温柔

…… …… ……





襄阳郭大侠


"啊,这湾淺浅的海峡…,如今,我在梦的这头,你在梦的那头"…

"你心里一直等我吗?我来找你了…",这是邻居宋阿婆临死前的一句话。她活了96个年头,她的心也等了70个春秋。但她没有等来他的一点儿消息,更没有等到他人的归来…

就在她19岁的那年,她被"国军"的一个连长"抢"走了。她清楚的记得,那是一个夕阳如画的傍晚。她看到了她的那个高条条的青年军官,一身的戎装,骑在一匹火红的战马上,单身从远处缓缓走来…,

就在离她家门口的不远处,他一抻手,她便顺着他的手劲儿上了战马。她们就这样在家人的惊愕之中,在众人的追赶之下跑远了…

那是一个兵慌马乱的时代…,谁都知道,那些当兵的人,过了今儿没有明的。谁会愿意把女儿托付给一个军人呢?所以,她的父母始终也没有答应他向女儿的求婚。可是她的心早已经跟着他飞走了,所以才有了这次"抢亲"的一幕…

第二天的一大早,那青年军官就带着丰厚的聘礼,长跪在了岳父岳母面前…。他十分的珍爱这位如花似玉的妻子。在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里,他们恩恩爱爱的生活着。他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她,疼惜着她。尽力所能的给于她较好的生活…,

那时候在全国的战场上,国民党军队正节节败退。他所在的部队如惊弓之鸟,纷纷向南溃逃着…,他与许多国民党军人一样,几次也想向解放军投诚未能如愿…

无奈之下,他只好把怀有身孕的妻子送回了娘家,又凑去了一笔钱,以备她们母子的生活之需…,那知道这一去就成了生死离别。这一去就是人间天涯,从此各自的生生死死,这一去永世不会再相见…

亳州这个地方是1947年解放的。那年的宋阿婆刚刚22岁。她带着一个不满周岁的幼儿,又背着这样的身份,面对精神生活的双重压力,其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为了活下去,为了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她在父母的摧促下万念俱灰,无可奈何又跨了一步。结婚的那天晚上,她哭得死去活来,并与丈夫言明,如果有了前夫的消息,她将会义无反顾的丢掉眼前的一切。为奴为朴也要追随前夫而去…

那个老实本份的丈夫一切都答应了她,并把家里家外的一切活计都包揽了下来。可以说终其一生,他为了这个家庭鞠躬尽瘁无怨无悔。他们又生育了5个孩子,但自始至终,直到丈夫去世,她都还是那句话。一旦有了前夫的消息,她就会不管不顾的誓死追随而去…

她们家的墙壁上,始终挂着前夫的那条军用皮带。那皮带一挂就是70年…,可是她一直也没有等来前夫的消息。那怕是一句口信,一角纸书…

宋阿婆知道,他或许早已经凶多吉少了。去年的这个时候,她的身体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她知道,今生再也等不到他了…,她开始说胡话,梦里常常遇见他。梦里的他仍然是一身的戎装,年轻时的模样…

她问他,“你的心也一直等我吗?我要找你去了…",他说,"来吧,我一直都在这里等着你…",宋阿婆走了,临走的那天晚上,她让孩子把那条军用皮带递了过来,并紧紧的贴在了怀里…

如今,宋阿婆走远了,她再也不用等待了。她70年的等待,也早已经化成了70年的梦。只不过,她在梦的这头,他在梦的这那头…


邀你看夕阳


有的啊,这么美的爱情也是人人羡慕也追求的吧~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爱意绵绵,情深意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是有的,在我的生活中就有这么一对,两人同在一个地方,高中就在一起,大学异地四年,研究生也异地,出来工作四年然后才结婚生子,现在人家家庭和睦幸福,在我们那里是最让人羡慕的哦😊



茶茶Tea


问题:“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真……

“今日头条”《鹿径路标》系列原创编者(作者)回答如下:

[玫瑰]

首先,请君一阅笔者的《鹿径路标·95》《老》,然后,再读笔者就“问题”阐述的观点。

[玫瑰]

《鹿径路标·95》·《老》

在武汉,一对耄耋老人被“新冠”病魔逼进了医院。

任由护士百般劝说,老妪就是不张口进食。

住在另外病室的老翁对老伴放心不下,每天都要过来看望好几次。

身患阿尔兹海默病的老妪,跟护士玩“绝食”,对老伴却百依百顺,喂什么吃什么,非常配合。

从表面上看,老妪失去了记忆,忘记了过去。但在她的脑海深处,却私藏了一份记忆,这份记忆就是:亲情!

老妪对老伴所表现出的善解人意,是灵魂守护的那份亲情在向她深情地呼唤!

老翁靠墙坐在老伴的床边,心疼地望着老伴。此时此刻,他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位老者、也是一位病患、也需要别人照顾。但在老伴面前,爱情的力量让他生发了男人的责任与担当,这种责任与担当帮他穿梭时光,回到了遥远的从前,变回朝气蓬勃、精神焕发的青年!

仔细想一想,其实造物主很可恶:他在赋予人以筋骨血肉的同时,千不该万不该将思想与感情融入人的筋骨血肉之中而让人类在尽情品尝享受思想感情甜头的同时,必须下咽肝胆俱裂、生不如死的诀别痛苦!

君请看:哪一部人生情侣神剧不是以甜甜蜜蜜拉开序幕、恩恩爱爱掀起高潮、生离死别痛苦剧终?

当然,没有思想感情的生命无异于禽兽。禽兽虽然没有大餐思想感情盛宴的机会,但也不会被阴阳两隔的血盆之口对精神咀嚼饕餮!

大爷就这样看着、看着、睡着了,一脸疲惫,满面沧桑,进入了梦乡……

人之一生,常常要用时间、用智慧、用汗水甚至要用心计、用手段、用金钱、用色相辛辛苦苦、你死我活地去拼取一些角色而不得。

《老》剧的角色却无需以时相搏、以力相搏、以计相搏、以钱相搏、以色相搏、以命相搏!剧本就四仰八叉地躺在人生之路的正前方,角色名额为每个以“人”为称呼的演员做永久、大度、人性保留,由不得任何人罢演!

朋友们:趁生命年轻、趁生命健康、趁生命犹在,好好照顾、好好锻炼、好好珍爱!

生命消失,一切归零!

♥️

☆ 老 ☆

--献给生命的赞歌!

* 苏櫶邑

枯树绿少,虫不蠹,徒有乱枝空巢!鸟儿何去?问幽谷:风呼呼湿漉漉!五亩蓖麻,一根粗绳,把浊泪拴住!老树发芽,难舍难分热土!

四世同堂同框,根自老树桩,枝繁叶茂!彩云飘飘,一阵风万里晴空空空!沟渠上脸,水过忘千川,皱纹纳江!人不如草,卸黄妆穿绿装!

(作于2020-3-9 )

[玫瑰]

此“问题”出自李之仪的《卜算子》。

当年,陈毅元帅曾对此诗进行了“古诗新作”而挥笔书就一首《赠缅甸友人》,用以歌颂中缅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开创了诗歌创作的一代新风。

今日,笔者不才,出于回答“问题”之需,斗胆步陈毅元帅后尘,再对《卜算子》胡诌几句“新解”,如李之仪老先生泉下有灵而知,还望不要生气。

🙏

刚才,笔者将《鹿径路标·95》·《老》捧献给了大家,我就从《老》说起。

[赞]大家都知道:李之仪的《卜算子》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歌,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打脸]笔者的《鹿径路标·95》·《老》也是一首歌颂爱情的诗歌,刚刚在“今日头条”发表,顶多也就有三、五十个读者朋友赏脸罢了。

[赞]《卜算子》叙述的故事人物一个住长江头,一个住长江尾。

[打脸]《鹿径路标·95》·《老》叙述的故事人物也与长江有缘:在“新冠”病毒爆发的江城武汉。

[赞]李之仪笔下的那位“长江尾君”因两地生活难逢而日夜相思、因忧虑感情生变而内心纠结。

[打脸]《鹿径路标·95》·《老》中的老两口均被“新冠”病毒感染,用爱情把生命相牵。

老妪身患阿尔兹海默病,拒绝生人喂饭,老翁就不顾病情、不顾疲劳而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健康人”、“正常人”、“年轻人”细心照顾老伴。

老妪忘掉了世界,但没有忘记老伴!

老妪不认识世界,只认识老伴!

没有老伴喂食,坚决绝食而死!

--老妪的举动,让全世界见识了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爱情特征!

[赞]从李之仪的“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意”句看,诗人所处的社会婚变、情变现象有之,爱情也要接受“长江”的时空考验。

[打脸]现代社会继承了李之仪时代婚变、情变的历史遗产,成为一种普遍社会现象而被写入婚姻法典。

人类倡导、弘扬建立在正义事业、文明道德基础之上的高尚爱情,譬如:陈铁军和周文雍式的革命伴侣、共赴武汉抗击“新冠”前线的英雄医务伴侣、丈夫支持妻子或者妻子支持丈夫参加武汉抗击“新冠”前线战斗的模范大义伴侣、《鹿径路标·95》·《老》中的百姓伴侣……

[打脸]笔者认为:即使夫妻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也有必要在心中流淌一条李之仪笔下的“长江”,凭空构建面对面的“相思之情”工程,时时、处处敬畏爱情、善待爱情、浇灌爱情、培养爱情,爱情之树才能常青、爱情之江才能长流!

[赞]《卜算子》

*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思意。

[打脸]《卜算子》

* 苏櫶邑

我住东病室,君住西病室。想要见君就见君,只吃君喂食。

此疾几时愈,此病何时去。只要君身早安康,我愿睡倚墙!

(注:二老经仁心仁术的医务工作者们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现已双双康复出院。)

[打脸](作于2020·3·9)



苏櫶邑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宋代李之仪 的词,道尽了隔断海角天涯的离愁别绪。在古代交通、通讯极不方便的情况下,作者只能仰天长叹:此水几时休?只能祈望:只愿君心似我心!作者郎心似铁,痴情如故,体现了爱情的忠贞不渝。在这方面,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和白娘子;以及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最为悲壮凄美的爱情故事当属“覇王别姫”。

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的这一首《和垓下歌》,既是历史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虞姬唱罢,拔剑自刎。

综上所述,不必怀疑神仙眷侣般的爱情的存在。因为只要地球不灭,人类不亡,爱情当是永恒的主题。

回到原题,我们可以欣然地告慰作者,以前那种千山万水恍如隔世的感觉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复存在了。朝发夕至己成现实,只要你愿意日夜厮守都不成问题。

题外话,摘录一首老一辈革命家陈毅赠缅旬友人的一首诗,它所表达的是国际友谊的内容: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


相得益香料


身在越王楼,心系黄鹤楼

——游仙武汉,共盼春来(绵阳游仙区捐赠武汉物资配送记)

(通讯员 李军)

二月二迎龙抬头

游仙东助黄鹤楼

两地共饮长江水

抗震防疫往来稠

48小时集结,20小时驰骋,9小时配送,12年轮回,从抗震救灾到防控疫情,四川绵阳游仙区与武汉,这两座位于长江流域的城市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绵阳市游仙区经了解得知身处疫情区的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参与保障的部队官兵以及教育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生活物资短缺,有的二十多天没有买到猪肉,有的接收的生活物资因周转时间长导致蔬菜不新鲜等实际问题,立即制定周密计划,确保第一时间保质保鲜的将爱心物资送达接收单位,保障医护人员、保障官兵、科研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经联系沟通在武汉市区背负抗疫重任的中部战区总医院、湖北省武警总队医院、同济医学院、武汉市第一医院、火神山医院驻警部队及华中师范大学,游仙区政府及时组织了六家单位所需的4吨猪肉、37吨蔬菜及医用物资共计三辆运输车,火线驰援武汉。

24日上午9点许,武汉负责地接的华中师范大学爱心人士安红高老师与武警总队医院的运输配送车在高速路口等待,协助交通申请、验收货单及物资合格证书,配送分发物资。安老师代表游仙区政府表达对受赠单位人员的慰问,也代表武汉人民感谢游仙区政府的善义之举,最大程度的感受到四川游仙人民的深厚情谊,大家团结一致一定会打赢武汉防疫阻击战。

在这次义捐资资配送过程中,既有现役的中部战区总医院的战士,也有武警总队医院的武警战士,还有守护火神山医院的特警战士,更有已经退役接到任务毫不犹豫奔赴武汉战场的退役战士。无论何时,那一身橄榄绿的色彩一直飘扬在一线战场,还有那退伍不褪色的使命无怨无悔的为了人民利益不辞辛苦的守护着、奉献着。“每当看到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支援与爱心,雪中送炭让我们的心中无比的温暖。虽在疫情核心区,但人世间流淌的那份爱,一直温暖着我们更坚强的抗争,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次武汉保卫战。白衣天使为了抢救生命不辞白天黑夜的工作付出,我们能够为她们多承担一些,保障好她们没有后顾之忧,是我们应该做的。”一边干活一边流汗的中部战区医院的官兵讲。

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受赠单位六家,安红高与战士及司机们从装卸物资、清点验收、运输分发全过程圆满结束后,才被同济医学院的汪老师发现大家还没吃饭,赶忙骑电动车拿来五份盒饭。“看着物资顺利的到达医护人员的手中,我们终于完成了游仙区人民交给的任务,能够为武汉打赢抗疫这场战争出一份力,感觉无比的轻松与喜悦。希望武汉尽快振奋起精神,能够尽快恢复生产与运行,我们还会常来看看这座英雄的城市”。运送物资的车辆司机笑着竖起大拇指。






Bluemoonhill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此词为北宋李之仪所作。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李之仪官场不顺,被贬太平州。祸不单行,他的女儿、儿子和妻子相继去世。身心俱疲的他与心仪的杨姝漫步江边,写下了这首字淡情切的小令。

遥遥长江,一住江头,一住江尾,会期渺渺。可也就是这条阻隔恋人的长江水,又把“日日思君不见君”,渴望中的男女联系到了一起,我们"共饮一江水”。水有灵,水通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水几时休,此情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似意”。关山隔不住,长江又如何?哥哥心中有妹妹,妹妹心中有哥哥。两个小泥人,打碎了重新做,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生同衾死同椁,为爱情死去活来的《牡丹亭》,还有《祝英台与梁山伯》,百姓间淳朴的爱情,语言上平淡无奇的诉说,还有那一迭三唱的表白一一只要心中有爱,那遥遥的长江,又算得了什么?

算得了什么?算得了什么?江头江尾一万多,况有咫尺天涯远,痴心的男女磨难多。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咫尺天涯无阻隔!





王兆林0309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是宋代词人李之仪的作品。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是写给他的红颜知己杨姝的,李之仪人生失意之时,遇到杨姝对她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恋人。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这首词,看似简单,却成为爱情诗中的精品。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真有这神仙般的感情吗?

这个问题就像是问你相信爱情吗?

不相信爱情的是少数的,因为爱情是微妙的,热恋中的两个人海誓山盟,恨不能生生死死的在一起,只能说这个阶段他们是真爱的。

作者写这首词时,正是对杨姝迷恋的时期,他对她和他们的未来充满了期盼。


sddz以书润心


有幸答题。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从全诗来看,我觉得并不像题主所说的那样“神仙情感”,而是暗含着隐隐的担忧与无奈。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我住在长江头,而我爱的人却住在长江尾。日日思念却不得相见,幸而江水自西向东,奔流不息,从源头到源尾,我们才能共饮同一江的水,聊解相思之苦。

这长江水何时才能停止奔流?这离愁别恨几时才能结束?只希望我的爱人——你的心像我一样坚定,就一定不会辜负这场相思之情。

这首小词,只有45个字,作者采用了民歌的形式,重章叠句,反复咏叹。以女子的口吻入笔,描写一位痴情、忠贞的女子对远在长江尽头的爱人的深深相思之情。

上阕:

“我住长江头,君主长江尾”,一“头”一“尾”,表明二人在水一方,遥遥相对,距离之远,不复相见。颇有一种遗憾之意。这憾意由何而来?接下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缘由——“日夜思君不见君”,仿佛女子时而正伫立江头,抬首远眺,时而倚楼托腮,陷入浓浓的相思。曹操曾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对于女子来说,如何疏解这相思之苦,只能“共饮长江水”,以水之流通,表达二人的心意相通。情感跌宕起伏,情深可见。

下阕: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两句反问连用,把情感推向巅峰,但江水无竭,此恨无绝,情感又飞流直下转为殷切的恳求:“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无奈之下暗含着隐隐的担忧。

全诗寄情于水,看似平淡无奇,娓娓道来,实则暗波汹涌,波澜起伏 ,耐人寻味。

其实与此词相似的还有一首《无题》: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请文友们共鉴~~~

谢谢大家,我是花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