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P40系列會怎麼定價?你們覺得該定多少?

雖然知道P40系列的設計,但由於一直在家辦公,沒有上手真機。

我們先用一張圖回顧P系列的國行定價歷史。

華為P40系列會怎麼定價?你們覺得該定多少?

想說的很多,但卻不知道該以哪個角度來闡述,所以,就留一張圖讓大家參考。

一家企業如何定價,是一件難以決策的事情。因為,你可能需要考慮:

  • 市場供需的情況大概是?
  • 企業所花費的總成本是?
  • 品牌價值所能支撐的價格是?
  • 目標用戶的心理預期是?
  • 競爭對手的價格是?

所以,定價是一件複雜又不容易的事。

目前不打算對價格進行猜測,等P40國內發佈價格公佈後,我跟大家聊聊價格背後對應的市場策略。


為了讓這篇回答有那麼一點點深度,我說點題外話,跟大家聊聊「定價」。

先給大家講個故事。

華為P40系列會怎麼定價?你們覺得該定多少?

朋友 A 跟某經銷商聊天,經銷商給他看了看 Mate Xs,A 非常喜歡這款產品,並直呼“awesome”,決定開價5萬購買,享受自己獨有的“moment”。

這位經銷商覺得價格合適,成交。

朋友 B 也跟這位經銷商聊天,這位經銷商同樣給他看了看 Mate Xs,但 B 對摺疊屏興趣不大,他更喜歡手中的 Mate20pro,自稱是浴霸釘子戶,只願出價1萬7購買這款產品。

經銷商朋友念舊情,忍痛割愛,以1萬7的價格賣給了這位朋友。

“價格由成本直接決定”這是很多人的基礎認知。

他的邏輯也很簡單:一件產品被生產出來後,它的市場價格,理應由它的成本所決定。

實際上並非如此。

同樣是 Mate Xs,存在了兩個不同的價格,為什麼?

這裡面我們談到成本了嗎?沒有。

之所以兩個定價,是因為同樣一款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程度」是不一樣的。

前者認為 Mate Xs 物超所值,絕對是年度最佳理財產品。

後者卻認為,浴霸才是摯愛,摺疊屏不如他鐘愛的浴霸。所以,需求的滿足程度不同,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定價。

企業是逐利的,最佳的定價策略,是以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然後賣給消費者。

這就是「消費者認知」,這才是決定“企業如何定價”的絕對因素。

這也是我們在討論一款產品售價 6899 是否「值得」,是高了還是低了所聽到不同答案的根本原因。

消費者是完全不同的個體,產品滿足用戶需求的程度也高度不一致,所以有些人覺得,高了,而有些人覺得低了。

華為P40系列會怎麼定價?你們覺得該定多少?

好了,故事已經講完了,暫且告一段落。

搬好小板凳,我們3月26日,巴黎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