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兒童清空爸爸7萬購物車,不是看管不嚴,而是財商培養的缺失


今天濰坊一個6歲寶貝,趁爸爸不注意,錯誤操作清空了老爸手機裡近7萬的購物車商品 ,包括口紅,包,平衡車,2米高的玩具熊等貴重物品,照片裡物品堆滿了客廳,小男孩背對著鏡頭被罰自醒,網友調侃說,“這孩子莫不是媽媽派來的臥底?”。


6歲兒童清空爸爸7萬購物車,不是看管不嚴,而是財商培養的缺失


說到和孩子談錢,有很多父母覺得,談錢是一件很庸俗的事,認為太早認識錢不好,生怕一個引導失誤,就會讓孩子變得功利市儈,失去原有的純真和快樂,

也有很多爸爸媽媽認識到了,今天的中國,一個人和他背後的家庭所要承擔的財務選擇,比過去要多的多,但是面對和孩子談錢這個敏感話題,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口。

財商的本質,是一個人認知,獲取,運用財富的的能力,掌控財富的智慧,比起智商和情商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念和技能的培養,

由於我們生活的日常就是最好的教室,所以我們和孩子談錢,不僅僅是談鈔票,還要讓孩子知道錢的背後,代表著什麼,以及錢從哪裡來的。


錢是從手機裡來的麼?


東西是用錢買來的,而錢是爸爸媽媽工作賺來的。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如果不明白錢的意義,可能會鬧出很多笑話,

霍思燕帶著嗯哼參加綜藝節目時,嗯哼被要求自己購買物品,嗯哼順利的完成了點單付款的過程,買到了心儀的東西,完成了任務,在買飲料時,擔心媽媽餓了,還給媽媽拿了餅乾,是不是很貼心,

可問題就出在這個餅乾上,霍思燕問嗯哼,“餅乾是你買的嗎?”嗯哼說,“不,是我拿的”,霍思燕表示很震驚,他問嗯哼,“你付錢了嗎?",嗯哼理所當然的說到,“這不用付錢”,嗯哼小朋友的表現告訴我們,雖然他成功的完成了買東西的任務,但是仍然不太明白錢是什麼。


6歲兒童清空爸爸7萬購物車,不是看管不嚴,而是財商培養的缺失


兒子2歲的時候,曾一度認為錢是媽媽手機裡的二維碼,我會問他,“我們每天從便利店買酸奶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兒子說,“媽媽手機上有個二維碼,“滴”,掃一下就能買好吃的”,我又問,“那錢用完了怎麼辦?”,兒子想了想說,“那就給手機充電,然後就有錢了”。

兒子的回答讓我一時語塞,但從孩子的視角來看,孩子的回答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他只能看到我們掃碼支付和充電的過程,自然會想當然的認為,只要手機有電就可以買東西。

我就和他講,媽媽手機裡的錢,是需要出去工作,去做對這個世界有用的事情,然後換來的。如果不認真的工作,就沒有錢買東西,兒子認真的點點頭,我知道了,就像托馬斯一樣,要努力做個有用的小火車。

【如何做】

1,我們要勇敢的和孩子談錢,除了認識錢,還要懂得錢代表的意義,以及錢從哪裡來的,

2,要幫助孩子瞭解工作賺錢這件事

首先,可以帶著孩子去我們上班的地方參觀。

其次,用身邊常見的職業來逐步啟發孩子,比如快遞員的工作是把快遞安全的送到顧客手中,每隔一段時間,快遞員就可以獲得一筆工作報酬。

最後,還可以帶孩子去模擬的兒童職業體驗館親身體驗一下,讓孩子明白,工作除了賺錢,還能獲得身心的成長和進步,這也是人生的財富。


錢可以用來摺紙飛機嗎


曾經看過一則新聞,一位媽媽,在年底的時候領了一萬元現金獎勵,全是嶄新的一百元,他拿回家後,忘了鎖進抽屜。等他忙好飯菜,發現這些錢被四歲多的寶寶,當成手工紙剪碎了,雖然全部的碎片都在,但拿去銀行後只能換回5000元。

可能你會想媽媽應該更小心保管好現金,但我認為,如果提早給孩子普及錢的知識,讓他知道錢的價值和不能故意損壞人民幣的道理,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在孩子眼裡,家裡的任何物品都能夠成為他們的玩具這個四歲的寶寶就是把人民幣當成了可以玩的手工紙,才會讓媽媽白白損失了5000元。


6歲兒童清空爸爸7萬購物車,不是看管不嚴,而是財商培養的缺失


【如何做】

1,我們要教會孩子愛護錢幣

錢幣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象徵,代表了一個國家的信譽和價值,是很珍貴的,是需要愛護的。

2,我們要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不允許的

不可以隨意破壞和焚燒錢幣,也不可以在景點亂投硬幣來祈福,在人民幣上印字的行為也是違法的,看到這樣的人民幣一定要拿到銀行去進行回收處理


財商教育不僅是讓孩子知道什麼錢,最主要的是,讓孩子知道,錢是有價值的,是要通過努力工作換來的,而且每個人所能賺到的錢是有限的,要有規劃的消費,資源具有稀缺性,每個人從小就要面對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