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人》後感

每個人做事定有他的目的,有人寫作為了謀生,有人寫作為了留名,而我寫作是為了取悅自己;有人看電影是為了愛情,有人看電影是為了消磨時光,而我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到來——我在賦閒;取悅自己加賦閒,《象人》後感便應運而生。

在《象人》影片中,醫生、醫院看似實施的是正義和善良之舉,但是在他的善舉背後也是有他的目的的。這樣就讓人對正義和道德提出了質疑?這也就是《象人》這部影片要傳達的思想,是發人深省的梗。

影片為什麼稱之為《象人》呢?仔細思考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影片中的主人公模樣與大象相似——畸形。一個畸形的人能編演出什麼好故事呢?會不會又是老生常談的勵志情節?其實,好的影片不是數你在觀影過程中笑了幾次。而是這部影片可以揭露或者批判事情的真相,反應社會問題,契合人性(人心),這才是人們津津樂道且耐人尋味的好影片。

《象人》是根據真實醫療檔案改編的。1980年拍攝的一部黑白電影。影片展現18世紀畸形人在社會的地位;從而赤裸裸的揭露了人性醜惡的一面。人們所謂的道德和正義只不過是少數人才有的特權。

影片中,象人最初是馬戲團老闆的牟利工具。馬戲團老闆讓象人在觀眾面前展示自己的醜陋並告訴觀眾:這是世上最醜的人,之所以這麼醜陋,是因為他的母親在懷孕四個月時,遭遇大象的蹂躪,所以他的頭和右臂特別大,後背長滿贅瘤,面部與腳骨都是扭曲的。女人們看見後會嚇得跑回家去。就這樣,象人生活在人們的戲弄與嘲笑中,成為馬戲團老闆的附屬品,忍受著馬戲團老闆的咒罵、鞭打和糟糕的物質生活。象人在馬戲團的境遇,不只是肉體上的折磨,更是精神摧殘。

一天,一位醫生髮現了象人。不知道這位醫生是同情象人,還是同馬戲團老闆一樣發現了商機,總之是將他帶回了醫院並給予他常人應有的待遇——尊重。醫生還為象人安排了獨立的房間、食物、衣服和看護(象人第一次到醫院時,人是臭的)。象人漸漸的感受到了家和人間的溫暖,覺得自己有了朋友,他非常快樂,並對當下的生活感到十分的滿意。如果將他在醫院的生活與馬戲團生活相對比,那就是人與動物的區別。從象人的遭遇不難看出,他是一個堅強的人。

現在,象人的生存環境變好了,善良的觀眾都希望他一直這樣生活著。甚至會幻想這位醫生早些解決象人的痛苦,將其治癒或者接近正常人。

對於象人來講,他得到了尊重和款待。但是醫院看似善良的舉動真的無利可圖嗎?

結果不然,象人只不過進了升級版的“馬戲團”而已。在醫院裡,象人成了醫院的“活廣告”,象人使得醫生有了知名度,醫院的生意也日漸興旺。如此這般,醫生和醫院的善舉也就不攻自破了。也許,在人的本性中善良和利益總是有點關係的,這樣也就讓人們對正義和道德有了些許的質疑。

那麼,為什麼象人能夠成為醫院的牟利工具?象人在馬戲團成為牟利的工具,是因為他罕見的醜陋外形吸引無聊(能將其取樂的人都是無情且身份低賤的人)的人圍觀,從而獲利。那麼,對於醫院象人的牟利點又在哪裡呢?

象人的畸形是奇特且罕見的醫學案例,醫生是自然喜歡的。但如果只是單純的科研又何必曝光呢,顯然他是有不尋常之處的。

象人的智商與外表是呈鮮明對比的。他有很強的記憶力,反覆閱讀聖經後便可以背誦;他可以用單隻手拼建一座教堂模型;他可以讀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他情感豐富且富有詩意。所以,大家都想看一看外表奇醜但智商卻高於常人的畸形人究竟是什麼模樣的。就這樣象人吸引了眾多人的關注,甚至連女王都開始觀注他了。

有價值的人,命運都不會壞,只不過象人的價值有些心酸。如果象人可以選擇,他定不願意拋頭露面成為眾人輿論的對象。

影片中,群眾的道德、醫生的正義、象人的堅強以及人生的價值都是值得深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