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快3年,又辞职了,应该何去何从?

陈子航


我曾经是一个HR,我不知道你是什么原因又辞职,我不知道你这是第几次辞职,但至少是第二次了!作为一个曾经的HR,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我个人不喜欢频繁跳槽的人,我觉得这一类人对集体缺乏归属意识!反过来,从你的角度分析,我觉得你没有为自己制订一个符合实际的职业规划。一般而言,毕业一到三年,我认为是你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阶段,如何将你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你需要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企业,岗位)去磨练,使自己大学所学的专业变成工作中的专业;而第三年到第八年,是你深化自己专业的阶段,你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去延伸自己的专业水平;第五年之后,我觉得应该是把你这几年来所积累的专业素养真正的专业化,成为别人学习的的经验!所以你就自身发展而言,目前的问题有点大,还是应该多考虑自身问题出在哪!因为手机回复,有些仓促,有兴趣可以私信聊聊!我可以发表下我的拙见,以供参考!


教师落夜


以我自己为例来说说这个情况吧。

我一毕业就到了一家企业工作,一直做了大概7年,然后就辞职了。第1份工作是做的宠物美容,哈哈,没想到吧。其实就是有一个朋友养了一只狗(哈士奇),然后他的狗生了6只小狗。

当时这个狗的价格还是不错的,所以呢,就想着卖狗的同时呢,再做一下宠物美容,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行业。这个做久呢,发现这个工作还是很辛苦的,加之另外一个朋友说去做咨询管理。就没再做成美容这块了,就直接去做了管理咨询。

当然这一次不再是去工作打工,而是去和朋友创业了,而且一创业就到了现在,也有10多年了。

所以我自己其实只有一次就业经验,现在想想,其实可以在经历多一点的不同的行业,这样会对我后续的创业,可能还会有更大的帮助。

但是创业确实也很历练人,充满了无数的可能性。所以你毕业三年辞职再换一个工作问题不大,能积累很多的经验,而且趁着工作的这段时间可以去积累更多的人脉和资源。

后面去创业也是完全可以的,这样的话你的可能性会更多,祝你一切都好。


集掌柜陈大


我也许给不了你答案,但我以现在过来的感受分享下我的心态。说不定,你看到同龄人的故事后能有所缓和现在的状态。

我今年是毕业的第四年,看样子比你早出来一年。期间,换了多少次工作我就不说了。还记得,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我所处在的小组里有一个刚出来工作两年的人,我心中到对他有些不屑,心想着都出来两年了,怎么感觉和我刚出来的一样。既不是领导,工资也和我一样。

可是,慢慢的,我内心的激情被工作磨灭,失去了方向,对未来更是充满恐惧。我选择了离开那让我即赚不到钱又心累的公司。

第二年,那个时候的我开始发觉不在嘲笑之前那位刚出来两年的同事了,因为我也正如此,活在最底层。也有点意识到原来这份岗位的工作到哪都是如此,我内心满满的都是失落感。

好在,我的个性是要强的人,我开始寻找其它的办法来弥补工作上的失利,慢慢的我开始学会看书。我依稀还记得我人生的地一本书,人类简史,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复自己内心的震撼,感觉像开启了另外一扇门。我就是通过这种看书这种慢生活来控制自己焦虑的内心。

有点读书气质后,我又选择了离开,因为不赚钱。后来,又离职过多次。虽然总是离职,但是内心却没有第一次焦虑。

第三年,也是我成长较为大的一年。我尤为意识到时间不会告诉你答案,你的成长取决于你做过什么,而不是时间。在这一年当中,也是我压力最大的一年,我去过了很多城市,也许见的多,倒也把那颗沉浮的心渐渐的安抚了一些。但是,最后还是离职了。这份工作也让我意识到表达的重要性。

现在,虽逃过一次裁员的我,但是工作也不稳定。可我的内心却很安稳,因为我知道自己改变了一些。

纵观我的经历,一直在为提升能力而奋斗。从当初爱做梦,到现在看清现实。现实就是,自己没有学历能力还不够,要想拿高工资就得在一个领域沉淀,否则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我现在变得佛性起来,不骄不躁,干好自己的活就好。我告诉自己的就是,要敢于说话,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做更多和经历更多的事情。其它的就是有时间看看书和跑跑步。

心中还牢记一句话:时间永远不会告诉你答案,能告诉你答案的唯有自己。


My成长日记


我能说我跟你一样吗?我也毕业三年了,做了很多份工作。没白天没黑夜的工作,到手的工资还是仅仅只有那么一点。在大城市一年挣得钱。存下不了多少,存下的都不够买一个厕所的。从来都不敢谈恋爱,原来因为谈恋爱欠下巨债。眼瞅着马上就要奔30了吗,感觉自己前路漫漫。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家庭是农村的靠自己奋斗买房遥遥无期,娶妻生子不敢想。娶不起,养不起。在寂寞的深夜里,感觉自己就像生活在下水道里的老鼠那样孤独。惶惶不安啊!但是前路漫漫,人还是要往前走。不能灰心,希望下一步就是成功的彼岸。


小丑47428


毕业3年了,辞职换工作很正常啊。

我毕业第三年,不仅辞职,还跨行业从头再来了呢,开始几年,没有工资,家人养活。

但是我很感激毕业后的那三年,虽然有点弯路,但是却知道了依据自己性格能做什么,想做什么。

如果没有那三年经历,我可能不会那么咬牙切齿拼尽全力去学习,你走过的每一条路都不会白走,虽然这句话有点鸡汤,但是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

辞职不可怕,很正常。重点是你想清楚要干什么了吗?休息一下?重新深造?换个行业?

无论你想干嘛,都不晚,加油!


你好枣子


题主的这种情况叫“裸辞”。

是在没有找好下家,或者没有计划辞职后怎么做的情况下,毅然辞职的一种现象。

有这种现象的人也还不少,比如有人公司觉得自己工资少了,或者和领导、同事有矛盾使得工作不顺心,亦或者觉得在公司没前途......等等各种原因产生冲动,而离职。


但是“裸辞”一时爽,是否想到,“裸辞”会给你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已经离职了,接下来怎么办?

已经走出了 “裸辞”这一步的人,也不要担心紧张,也没什么可后悔的。就当给自己放了个假,积极面对新的人生。接下来我们可以这样做:


  • 一、利用闲下来放松心情,总结过去的工作,找准方向。

你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好好放松几天,抛掉过去的烦恼,让身心放松愉悦起来。

但也不要太过放纵,当你心态变得平和地时候,对自己过去的工作认真做个总结。以旁观者的心态,重新分析过去的工作,找到问题的本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 二、不要因为压力就乱投简历

有的求职者在“裸辞”后,由于生活压力,会迫不及待地想找到一份工作,于是开始盲目地在网上海投简历,四处参加面试,然后等通知,然而效果并不好。

  1. 首先,因为是没有目标地投递简历和面试,很费时间和精力,不能做到充分准备每一场面试,导致面试效果不佳;
  2. 其次,不同公司,不同岗位对应聘者的要求也不同,久而久之,会容易失去自我。自己到底倾向于什么类型的工作,什么职业方向肯怕最后连自己都糊涂了。

  • 三、抓紧时间,努力“充电” 。

“职场空窗期”其实是最好的“充电”机会。当你工作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发现自己在某个方面或者某些方面的欠缺,非常想要获得系统地提高,但苦于忙碌与工作,没有给自己留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现在好了,你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期,比如去学习一门外语,掌握一门新技术等。

不过,切记不要乱学,在参加培训前,你要先明确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求职,还是满足兴趣爱好?如果是为了更好地求职而提升自己,则在选择培训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方法如下:

  1. 确认这个培训是否真的对新工作有帮助?对自己的长期发展是否真的有利?
  2. 要掌握好培训的周期,太短可能没有效果,太长的话成本太高,而且还要考虑,在培训期间是否继续找工作,能否兼顾工作和学习?

当你再次应聘面试,被问起离职后做了什么的时候,你可以这样同面试官说:( 给面试加分)

首先,要实事求是,不要找各种和你工作无关的理由敷衍HR,比如照顾家人,或是在朋友公司帮忙之类。一旦被精明的HR听到而追问你的过往经历,则很容易说漏嘴或者前后不一致,这样就会给对方一个不好的印象,对你失去信任。这些经历如果和你将要面对的工作无关,不用说,肯定是个败笔。

其次,要对面试官强调自己在“职场空窗期”获得了哪些收获,可以是技能方面的提升,也可以是自我认知方面的改变。

总之,要向面试官证明,你是一个自律、上进的人,你的“职场空窗期”并没有荒废。


总结”:

离职后正确的做法:

  1. 先总结自己过去的工作,找到问题和解决对策,做好职业规划;
  2. 不要急于为找工作而乱投简历;
  3. 利用空窗期给自己充电‘
  4. 想好如何回答面试官。


------END------



职场二十年


过来人说说人的职业过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1、人的职业过程分四个阶段:择业、职业、事业、创业四个过程。择业是指学校毕业找家单先把自己养活再说;职业是心没定下来,这几年在这家干,过几年在那家干,漂泊无定,也可能换行做事儿;事业是选定自己的专长,做专业专家,在公司里有所作为,作出业绩来;创业是指有了自己的专长之后,自己开公司做老板。很显然,你现在的过程只是处在职业的阶段。

2、在职业的过程中,最要命的是你喜欢的但却不是你擅长的,你擅长的却自己不一定喜欢。这里面我的建议是,你要思考这三年来,你喜欢的事儿如果在社会上PK你能有多少胜算(要小心,不要把自己的爱好当作专业,在社会上PK会输得很惨),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从入门到放弃“;这三年来你哪一个方面比较擅长,你擅长的是否是你养家糊口的手段;

3、既然明确目前擅长的是养家的手段,那就想办法把这个养家手专业技能做得再深入一点,360行行行出状远,如果你能在这方面做到专家般的级别,工资收入少不了你的,你想跳槽,老板会舍不得的;

4、只要刻意去钻研某一件工作,半年之内想办法做到专业级别,比如销售员要掌握产品知识,如果是我1个月内就能达到专业级水平,跟客户讲起来就有味道了。在做着做着的过程中,会逐渐喜欢这件事情的,也就是走上事业的道路;

5、想像一下你要老板的样子,你要做哪方面的老板,那势必要把现在的专业搞好。做IT的可以做成社区电脑维护公司的老板;做保洁员的可以开成家政公司;做培训的可以做培训师及开公司;做招聘的可以开成猎头公司;做销售的可以开贸易公司......等等诸如此类,虽然最终的目标不一定达成,但你一定会在某些方面, 做得非常专业,这时你对社会和公司都有价值了,你还迷茫吗?

6、如果实在不喜欢你现在的岗位,那你要分析你有什么优势:比如普通话好、英语水平八级,象棋是特级大师(为什么不去想办法开棋室,教导学生呢),写作水平好(可以做自媒体等),这些其实都是发挥所长,给自己的职业带来出路的职业道路;

一口吃不成胖子,每天多吃一口就变成胖子。一定要行动(没有行动力所有的都是胡思乱想),还是做你目前擅长的吧(想办法做到是别人的老师为标准),倘若是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将是非常灿烂的前景。


策马扬鞭企业微课


根据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来回答你毕业三年又离职,该何去何从?

大学毕业三年内属于迷茫期,辞职换份工作这属于正常现象。

大部分毕业生在刚毕业之时,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能做什么,常常处于一个摸索期和磨合期,三年之内换几份工作,其实也是在尝试着自己到底对哪些方面感兴趣,但是大家要牢记,如果你一份工作,工作了8个月甚至一年以上,那基本上就奠定了你后期工作的发展方向。

虽说毕业三年,离职属于正常现象,但这时你应该要有一些职业目标及规划。不能盲目的辞职而换工作,换工作是为了找换个平台来发展自己,不要再去盲目“碰壁”而浪费自己的时间。



头号课程


别急,值得庆贺!

在我眼中,3是个神奇的数字,是个临界点,是个分界线。就比如说做实验,总是至少3个重复样,才是可靠的,两个就没有说服力。所以每到一个三年了,就要思考,大的思考,也会因此作出人生重大的选择。

小学6年,3的倍数;初中3年,高中3年,硕士研究生3年,三真的是神奇的数字,也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阶段性的过程。第一年过渡期,第二年深入新阶段,第三年奔入下一个阶段。

辞职并不可怕,说明你对之前三年的自己的过往有了深刻的思考,觉得没有必要继续下去,继续下去没有前途,是浪费时间。人生又有多少个三年了,我们耗费不起。辞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向着理想中的自己奋进。再出发虽然也可怕,但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绝对是更好的。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的我先在私企干着自己的本专业,因为是第一份工作,我特别在意,而且得到了很多历练,也是在第三年的时候,我深刻思考后决定一定要换工作。之后我一直努力,后来换了,现在干着自己还比较满意的工作,这是第二个年头了,我又开始思考了,事业发展的方向,该如何努力,短期目标,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我们一直在努力,想要努力成为梦想中的自己。离职是为了走出舒适区,或者走出不适合自己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如果不合适,及时止损是明智的选择。

有想法,敢行动,一切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加油!共勉!




两极小姐边从吾


「可知大叔聊职场」有幸回答「毕业快3年,又辞职了,应该何去何从?」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包括我在内,都曾迷茫过。不是有句话吗?谁的青春不迷茫。所以,首先是没必要焦虑,一切都是一种经历,一切都会过去的。

但是,我能感同身受的是,在迷茫的时候,特别希望有位长者能切身的给些建议,希望自己会有贵人相助。

那么,作为过来人,就说一说,看能不能对你有些帮助。

想一个问题

从提问的背后情绪里,我们体会到,你对频繁辞职这个事是有危机感的。

没人愿意频繁辞职,都想一件事做到底。可是为什么没呢?

我记得我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是做了5年,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要说平台、收入都是相对较高的。可当我觉得从个人发展与公司不匹配,已经学不到东西的时候,我毅然离开。

但什么让我坚持5年。因为那个时候傻,硬是洗脑坚持3-5年规划。1年当主管,3年当经理,5年管大区。不拿这个目标誓不罢休,苦当然是很苦的。

所以,实际上从我们毕业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应该反复的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我要到哪去。

我们越早的走出迷茫期,越早的明白自己要什么,我们就越有可能早点走出阴影。

说的白一点儿,我们得“开窍”。

人都是逼出来的

有时候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会觉得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没什么压力。当没压力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困难、不顺或者是脸色不堪的时候,第一选择的方式就是“我不伺候你了”。

可我们除了养活自己之外,可能还有女朋友,还有父母。甚至同学聚个会,总不能总是让人买单吧。

男人成熟都是从压力开始的。

如果是你有些东西不能忍的时候,一定是压力还不够。

我个人感觉是,从我有女儿,准备买房子那一刻,我的整个思考方式变了,性格也变了一些。

所以,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牛。

当下最珍贵

物来顺应,未来不迎。

过去的都过去了,不必再想;未来的事还没发生,也不必焦虑。

而最好的就是当下。想清楚了,就行动,永远都不晚。

如果奔着薪资去,那就想明白,自己什么东西值钱,有没有一门专业或者技术让自己可以表现。

如果奔着职位去,到底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能否满足职位要求。

到了一定职位后,再跳槽,应该就是通过猎头了,这个信心有没有。

当下你应该明白了,跳槽都只是一种动作。每次新到一个环境,一样会经历了解、熟悉、发现、磨合、适应、再磨合、痛苦、纠结、选择等。都是一样的,这是规律。

这就是机会成本和选择成本。

写在最后

古语有说:成家立业;

古语又说:三十而立。

而现实是,真到了35岁,选择空间就已经非常的小了。

这样一算,我们还有多久?十年弹指一挥间。

年轻的时候还有时间来试错,这个太好了。但是我们每次试错后要总结,而定的窗口期就一定要在30岁这个阶段想清楚,并逼自己一把,并在当下的环境里,迅速行动。

在一个职场环境里,要么积累见识,要么积累知识,要么积累经验,要么积累人脉,要么积累经验,要么积累资本。

总不能最后只是花了时间,别人问我也是一问三不知。

炼心。目标越明确,烦恼越少。

END

我是可知大叔聊职场,10年上市公司岗位经验,专注职场伦理分析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