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面著力 強化農村補“短板”措施

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把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作為今年“三農”工作的重要任務,從資金、土地、人才、科技、制度五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把優先保障“三農”投入作為重大引擎。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優先保障“三農”投入,加大中央和地方財政“三農”投入力度,中央預算內投資繼續向農業農村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相適應。在財政收支形勢趨緊背景下,國家仍把“三農”作為公共財政的支出重點,優先保障“三農”投入穩定增長。可以說,給億萬農民吃下一顆“定心丸”。

除了財政投入,鄉村投資還來自於金融渠道。要帶動金融投入的積極性,形成多元投入格局,需要將財政資金與金融投入有機結合起來。過去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這些新興農業經營主體沒有享受到小微企業的一些優惠政策,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把這些列了出來。同時要求保險等金融產品進一步參與到農業保障中。

把破解鄉村發展用地難題作為政策突破。要發展鄉村產業,不僅要有資金,還要提供“用武之地”。因為過去的工業優先、城市優先發展政策,工業、商業、房地產業等用地很多來源於農業、農村的土地,而休閒農業、鄉村旅遊、設施農業、農產品加工等農村三產融合的富民鄉村產業反而無“地”可用。按照中央一號文件要求,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省級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

不僅在指標上作出明確規定,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將農業種植養殖配建的各類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而且明確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

把推動人才下鄉作為新動能。只有讓人才願意到農村去,到農業生產一線去,才能更好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要培養更多知農愛農、紮根鄉村的人才,推動更多科技成果應用到田間地頭。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支持大學生、退役軍人、企業家等到農村幹事創業。有組織地動員城市科研人員、工程師、規劃師、建築師、教師、醫生下鄉服務。

推動人才下鄉是一項持之以恆的工作。要進一步健全人才管理、支持、服務的體制機制,調動廣大農業農村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把強化科技作為基礎支撐。實現產業興旺,需要科技支撐,保障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走科技興農之路。要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部署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搶佔科技制高點。加強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大力實施種業自主創新工程,實施國家農業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工程,推進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當前,要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一定要重視改革的強大動力,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要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破除體制機制弊端,激發內生髮展動力,讓農村資源要素活起來,讓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創造性迸發出來。(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