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萬里波濤”,將“國威佈於四方”,日本法西斯擾動遠東

在世界的東方,一個貪婪而又恣意的江洋大盜正在崛起,它就是日本法西斯。

“開拓萬里波濤”,將“國威佈於四方”,日本法西斯擾動遠東

早在明治天皇即位之時,日本便制定了以武力征服中國、朝鮮乃至整個世界的“大陸政策”。明治天皇在“天皇御筆信”中還宣佈:要“開拓萬里波濤”,將“國威佈於四方”。從此野心勃勃的日本開始猖獗起來。

“開拓萬里波濤”,將“國威佈於四方”,日本法西斯擾動遠東

1894年7月23日,日軍侵略朝鮮,拘禁了國王李熙。同年,打響了中日甲午戰爭,入侵中國遼寧,佔領旅順口和大連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利用此次機會對德宣戰,出兵中國。

中國,長期以來便被日本視為主要的侵略對象,日本的魔爪在中國的東北地區肆意地飛舞著,在這裡它擁有一個東印度公司式的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殖民擴張的基地——關東州,還有一支推行其殖民政策的軍事力量——關東軍。同時,為了維護其本身的在華利益,日本還不忘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領土上展開利益的角逐。如早在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以後,日本就取代沙俄,在中國東北攫取了不少殖民特權。

“開拓萬里波濤”,將“國威佈於四方”,日本法西斯擾動遠東

1919年日本法西斯第一個組織——猶存社成立。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冬季主持召開了“東方會議”,這次會議有陸軍、海軍、外務三省以及駐中國的外交官、軍事首腦和行政長官等要員參加,會上,他們就侵略中國的政策和方針進行了周密的策劃。會議還通過了《對華政策綱領》,綱領規定把中國東北華為日本“在國防及國民生存上有重大利害關係”的特殊地區,並說,一旦它的這個特殊地區受到損害,“不論來自何方”,“都必抱定決心不失時機地採取適當措施”。

“開拓萬里波濤”,將“國威佈於四方”,日本法西斯擾動遠東

1929年,全球的經濟危機爆發,再加上早前關東大地震帶來的破壞,日本面臨著嚴重的打擊。國民經濟的虧損,黃金不斷外流。工業萎縮,農業告急,使得日本法西斯對覬覦已久的中國更是垂涎三尺,為了擺脫世界經濟危機所造成的深重困擾,轉移國內的注意力,日本帝國主義迫不及待地走上了侵略道路。

日本的矛頭首先指向的便是中國的東北地區。不僅僅是因為它在地理位置上是日本的近鄰,還因為這塊土地資源豐富,土地肥沃,能夠給日本提供充足的原料。侵佔東北可以鞏固對朝鮮的殖民統治,它還是日本進入中國和北上蘇聯的跳板,東北地區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日本的戰略基地和日本軍國主義前進的“生命線”。

“開拓萬里波濤”,將“國威佈於四方”,日本法西斯擾動遠東

為了使日本的經濟發展能夠滿足侵略戰爭的需求,1929年2月,日本政府頒佈了《產業合理化綱要》、1930年6月成立了臨時產業管理局、1931年4月發佈了《重要產業統制法》等措施,通過這些舉措日本在許多工業部門強制建立卡特爾,加大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力度,把國民經濟的發展納入戰陣經濟的軌道。

1931年6月,日本陸軍制定了軍制改革的方案,增加在朝鮮境內的軍事力量,使關東軍的編制和配備能夠適應戰爭的需求。此外,日本還計劃新建和增建航空隊、坦克隊和其他機械化兵團。

日本還大力加強軍國主義的輿論宣傳,為侵略中國進行思想準備。日本在中國大肆宣傳要在東北地區建立所謂的“王道立國的新國家”。1931年六至七月,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侵略計劃,就侵略中國東北的行動進行了具體的部署。

“開拓萬里波濤”,將“國威佈於四方”,日本法西斯擾動遠東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在經過了一系列的精心策劃和準備之後,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突然襲擊。當晚10點30分,一聲巨響炸燬了一段路軌,這是日軍事先就策劃好的,並立即以此為藉口,汙衊是中國士兵的行徑,並用早就從旅順運來的大口徑榴彈炮猛轟東北大營。翌日凌晨佔據北大營,當天,瀋陽城失守。

日軍在攻打瀋陽的同時,還兵分幾路開向了長春、四平、公主嶺等中國兵營。

9月21日日軍佔領吉林市和吉長、吉敦兩端鐵路;22日侵佔遼源四洮鐵路;11月,黑龍江省淪敗在日寇的鐵蹄之下;1932年1月2日,錦州被佔領,中國軍隊全部撤至關內。僅僅三個多月的時間,美麗富饒的東北三省便被日本帝國主義者吞噬了。

日本揮舞著屠刀,馬不停蹄地衝向中國,國民黨當局奉行的不抵抗政策,更是縱容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行為,使他們肆無忌憚。

1932年1月28日,日本的魔爪觸及到了上海——這個中國沿海的重要經濟、政治中心。它想控制上海來建立連接長江流域和中國內地的新侵略基地。

此起彼伏的事端,隨處可見的戰火硝煙昭示著一場席捲東亞地區的侵略戰爭已經慢慢的鋪展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